高孟剛
(四川省理塘縣農牧和科技局,四川理塘627550)
豬場中的生產情況主要是由母豬的受胎率來決定,這也是一個在業(yè)界較為普遍的問題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相關的專家與學者也對母豬的受胎率提高了重視的程度,其主要表現(xiàn)為人工授精技術開始不斷成熟與發(fā)展。但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大多數(shù)豬場的母豬受胎率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母豬的空懷率較高,是影響豬場生產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通過對母豬受胎率的研究與分析,探尋出科學的受胎技術與手段很有必要。
種公豬的質量直接影響母豬受胎率,在對種公豬進行合理挑選時,必須要先從其外形狀況來判斷是否具備良好的身體機能。一般而言,種公豬的眼睛較大且目光無呆滯現(xiàn)象較為良好,其背上的毛以稀松為佳;從身材上來看,良好的種公豬身軀都較長,后背較寬,每一條腿都比較結實與豐滿;從其睪丸情況來看,應具備大小一致的主要特征,并且2個睪丸能夠對稱,這是最佳的采精對象。
精液中精清含量的多與少,都會影響到精子的存活率,并且也會導致精液品質的下降。精液溫度急的劇變化也是對精子質量影響較大的因素之一。精液保存不當會造成死精增加,稀釋過后的精液溫度下降至室溫25℃之后,將其貯存至17℃的精液恒溫箱中進行冷藏處理,以免溫度下降過快而造成死精增多等。保存過程中要密切注意冷藏箱內溫度的變化。對精液進行科學處理可延長精子存活時間。
奶頭好壞是選擇種用母豬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母豬奶頭數(shù)量要選擇14左右個奶頭,奶頭的大小要和黃豆大小一致,并且成雙成對。選擇腰身長的小母豬做種用母豬,且須腰背平直沒有下凹的趨勢和形態(tài)。另外,要嚴格控制母豬繁殖障礙等疾病,如藍耳病、豬細小病毒、豬偽狂犬病、豬瘟等引起的豬呼吸道綜合征或多系統(tǒng)衰竭綜合征。
(1)加強配種以后的飼養(yǎng)管理,合理制定免疫程序,保證營養(yǎng)的均衡,保證飼料新鮮不發(fā)霉,減少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提高母豬的健康水平,保證胎兒的生長發(fā)育,防止流產。
(2)在母豬懷孕期間,必須要控制好喂料的數(shù)量,保持良好的體型。在母豬哺乳期間需要定期增加母豬的吃料量,減少不必要的消耗,防止母豬由于哺乳而過度消瘦,而影響正常發(fā)情和配種。
(3)預防常見疾病,尤其是豬場內母豬子宮內膜炎疾病等。在開展配種工作之前必須對子宮進行沖洗,一般情況下,臨床上要進行2次。沖洗的最佳時間段是在母豬發(fā)情時,如果子宮頸口不開,可用導管通開或者注射激素(雌二醇),促進母豬子宮頸口開張。
斷奶母豬發(fā)情時間一般是斷奶后的3~7 d,當母豬發(fā)情穩(wěn)之后才可以開展配種工作,不可以強配。每天進行2次以上的鑒定,上午1次和下午1次。檢查時可以采用人工查情,或者是公豬查情等方式方法。不過有些母豬發(fā)情特征不是太顯著,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用試情公豬對待配母豬進行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