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熱木·努如拉 比拉力·尼亞孜 帕麗旦·吾甫爾 艾合買提·哈力克
新疆哈密氣候屬于典型的大陸性溫帶干旱氣候,筆者結合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和生產實踐,探索出滴灌哈密瓜套種花生一年兩熟栽培技術模式。
1.1 播前準備
1)土地選擇。土壤以壤土或砂壤土為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有機質含量1%以上,總鹽量0.5%以下,土壤酸堿度pH 7~8,較肥沃的秋翻冬灌地。不可與葫蘆科、茄科作物如西瓜、黃瓜、辣椒、番茄等連作,前茬最好是谷類和豆類作物。
2)整地。種植哈密瓜的地塊應在播前耕翻,平整土地,整地達到“齊、平、墑、凈、碎、松”六字標準。地平整后劃出種植行,行距2.7 m,種植行寬 0.45~0.5 m。
3)施肥。結合土壤肥力情況,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方法,確立最佳施肥量。土壤肥力較高地塊每畝施有機肥 2~2.5 m3、油渣 200 kg、二銨 35 kg;土壤肥力較差的地塊施有機肥3 m3、油渣250 kg、二銨45 kg。哈密瓜以施用復合化肥為好,禁止單純施尿素?;适┤敕椒ǎ喊?.7 m間距劃好中心線,沿中心線開一條深30~40 cm的施肥溝,將肥料攪拌均勻倒入溝內,然后合溝整平覆20 cm以上厚的土,鎮(zhèn)壓待播。
4)機械鋪膜、鋪管。選用滴灌帶和1.1 m寬地膜,沿原規(guī)劃的播種行開一深8 cm、寬10 cm的小溝,溝沿整平整實,將滴灌帶置其中,然后覆膜,兩邊壓實,采用鋪膜機一次性完成鋪管鋪膜。
5)滴播前水。3月上中旬給底墑水,最遲不超過3月中旬,播前水應滴透,滴灌水滲透深度60~70 cm,每畝滴水量 20~30 m3。
1.2 播種
1)品種選擇。哈密瓜選用高產、優(yōu)質、抗病、耐運輸的中早熟品種。種子純度不低于97%、發(fā)芽率不低于95%、受市場歡迎的優(yōu)良品種。如:寶豐蜜、西州蜜17號、西州蜜25等。
2)種子處理。播種前種子用福爾馬林200倍溶液浸泡2小時,然后用清水漂洗3~4次,在病毒病重病區(qū),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泡20~30分鐘,之后用清水沖洗3~4次。地下害蟲嚴重的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噴灑在種子上拌勻,置陰涼處堆悶1~2小時。種子處理時注意藥液濃度。
3)適期播種。晚霜后10 cm土層地溫穩(wěn)定在14℃左右時,滴水后2~3天,墑情合適時開始播種。播種時先在毛管兩側20~25 cm處拉好2條邊線,沿線采用1膜2行人工打孔播種,膜上行距40 cm,穴距45 cm,每穴播2~3粒,播深2~3 cm,覆土厚度2 cm,覆土封嚴壓實。一般雙膜哈密瓜在3月中下旬播種,露地哈密瓜在4月中下旬播種。每畝留苗1 000~1 100株。
4)扣棚。如果采用雙膜方式播種,插竹片做成拱架扣棚。竹片長2 m,拱棚跨度約0.8 m,拱頂到地面高度0.6~0.8 m,用寬2 m、厚度0.01~0.012 mm的棚膜覆蓋。要求棚膜要繃緊,兩邊壓嚴壓實,棚膜上用壓膜線將棚壓緊。當天播種,當天扣棚,以利增溫保墑。
1.3 播后管理
1)查苗補種。出苗后2~3天應及時查苗補種。補種的種子要進行消毒,浸種催芽,種子露白即可補種。
2)間苗。瓜苗長出2~3片真葉時間苗,每穴留2株,4~5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健苗。間定苗應去弱苗和病苗,留壯苗。
3)中耕除草。在瓜苗伸蔓前在行間中耕除草2~3次,深度10~20 cm。到瓜蔓鋪滿畦后停止中耕。
4)防風、煉苗。如果采用雙膜種植,瓜苗長出3~4片真葉、棚內溫度28℃以上時,在小拱棚兩側交錯打洞防風煉苗。5月初揭出小拱棚膜。采用露地種植,瓜出苗后開始圍土、擋土塊,擋至大風不可吹刮瓜苗為準。
5)蹲苗。在滴足播前水的前提下,苗期25~30天不滴水,蹲苗。
6)整枝、壓蔓和留瓜。哈密瓜進行單蔓整枝,即主蔓1~5片真葉以下的側芽抹去,摘除主蔓上5節(jié)以下子蔓,6~8節(jié)以上子蔓留2片葉摘心,留瓜節(jié)位控制在9~12節(jié),切忌整枝過度。在幼苗伸蔓以后,為防止風卷蔓,每隔4~5節(jié)用土塊壓蔓。選瓜在幼瓜長至雞蛋大小時即可停止,摘去多余的幼瓜,最后保證一蔓留1個瓜,以確保選留的幼瓜迅速膨大生長。
7)滴水。滴足播前水,苗期要采取蹲苗措施,促進根系發(fā)育,盡量推遲滴水。在土壤狀況較好的條件下,播后25~30天開始滴頭水。根據哈密瓜各生育期需水規(guī)律、土壤及氣候條件滴灌。苗期、開花期5天左右滴水1次,滴水量15~20 m3/畝;果實發(fā)育期是水分臨界期,2~4 天滴水1次,滴水量15~20 m3/畝;果實成熟期堅持少滴勤滴的原則,一般3~5天滴水1次,滴水量控制在10 m3/畝;全生育期滴水15~17次,滴水量280~300 m3/畝。采收前7~10天不宜澆水,以便果實積累糖分,獲得品質良好的果實。
8)追肥。苗期至瓜膨大期隨水滴施尿素3 kg/畝、磷酸二氫鉀 3~5 kg/畝,可分 2~3 次進行追施。果實成熟期(網紋形成期)應嚴格禁用氮肥,可追施鉀肥3 kg/畝,以提高植株抗病性,促使網紋形成及糖分積累。同時,注重鈣鎂微肥和有機肥的追施,以防止早衰和提高果實的品質。追肥必須使用全溶性產品,先用清水滴灌20分鐘以上,然后滴肥,滴肥結束后再滴清水20分鐘以上沖洗管道和滴頭。
9)墊瓜翻瓜。哈密瓜果實進入膨大期后,每個果實下墊土塊或泡沫墊瓜板或能夠支墊果實的器具,將瓜輕移到器具上放穩(wěn)。果實膨大后期至成熟期翻瓜1~2次,翻瓜最好在下午進行,順著一個方向翻動1/3,每次翻動角度不宜過大,動作要輕。
1.4 適時采收 哈密瓜果實出現該品種固有的皮色、網紋、條帶,用手按壓果實時感到果實頂部微微變軟,聞到特有的芳香味時,表明果實成熟。早熟品種一般在花后25~35天成熟,中熟品種在花后35~45天成熟,晚熟品種在花后45~55天成熟。采收時留 5~7 cm“丁”字形果炳,采摘時要輕采輕放,盡量減少機械損傷,做好瓜堆遮陽措施,避免曝曬,嚴禁將生瓜、爛瓜投放市場。6月底至7月初是哈密瓜采收期,收瓜與拔蔓同時進行,以利于套種的花生苗生長。
2.1 品種選擇 花生選擇優(yōu)質、高產、抗逆性強、生育期120~130天的優(yōu)良品種。如:豫花22、豫花 9326、花育 22等。
2.2 種子處理 花生種子播種前10天左右?guī)穹N2~3天能夠促進厚熟,打破休眠,提高發(fā)芽率。要做到剝殼前選果,剝殼后選粒,精選大粒、飽滿粒作種,最好人工粒選,挑選出破碎粒、霉變粒、不成熟粒等。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藥量按種子量的0.5%,以防苗期莖腐病。必須隨拌隨用,已拌好的種子要避免日曬,以防降低藥效及種皮脫落。
2.3 適時播種 露地哈密瓜瓜苗出齊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套種花生,雙膜哈密瓜4月下旬引蔓出棚,5月上旬哈密瓜苗完全適應外界環(huán)境時拆去小拱棚,即同時于2穴瓜苗中間人工點播1穴花生,每穴播種2~3粒種子,哈密瓜苗和花生同一行內,花生間距離哈密瓜苗正中20 cm處,播種后隨機取濕土蓋種,以利保墑壓膜。
2.4 田間管理 哈密瓜與花生共生期只有50~60天,由于哈密瓜成熟后花生進入開花下針期,因此相互爭水、爭肥、爭光矛盾不突出,所以前期田間管理以哈密瓜為主,哈密瓜收獲后以花生的田間管理為主。花生出苗后要及時做好放苗、查苗、補苗等工作,保證花生苗全、苗齊、苗壯。花生進入盛花后期,大批果針入土前要深中耕。中耕要求行中間深,株邊淺,為花生果針入土創(chuàng)造疏松的土壤環(huán)境,減少空針率,增加單株結果數?;ㄉM入下針盛期到莢果形成期,在花生莖蔓中間壓半鐵锨土,使花生莖蔓匍匐倒地,使中上部果針早日穿膜入土,增加結果數。花針期至結莢期花生株叢迅速擴大,有效花大量開放,大批果針陸續(xù)入土結實,對養(yǎng)分的需求量急劇增加,根據長勢長相及時隨水滴肥1~2次,每次每畝滴施尿素3 kg、磷酸二氫鉀3 kg。結莢期到飽果期花生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最旺盛的時期,有大批莢果形成,至飽果成熟也需要大量養(yǎng)分,此期應分1~2次滴肥,每次每畝滴施尿素2 kg、磷酸二氫鉀2 kg。哈密瓜收后,再滴5~6次水,每次每畝滴水 25~30 m3。
2.5 適時收獲 當上部葉片變黃,中下部葉片由綠轉黃并逐步脫落,莖稈轉為黃綠色并枯軟,飽果率在75%以上,莢果果殼硬化,網紋明顯,種仁飽滿,種皮呈現固有的顏色時,即可收獲。
哈密瓜病蟲害主要有細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白粉病、葉枯病、蔓枯病、疫霉病、病毒病、蚜蟲及地下害蟲。花生病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棉鈴蟲、地下害蟲、根腐病、葉斑?。òê诎吆秃职撸┑?。防治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選用抗病蟲性強的品種,對種子進行消毒,輪作倒茬,加強田間管理,科學使用農藥。利用種衣劑進行包衣,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及生物農藥進行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嚴格掌握農藥品種的使用方法且注意輪換使用,以延緩病蟲抗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