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婧宇,何靖宇,李琳(通訊作者)( 華中農業(yè)大學,武漢 430070)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已達到6.95億,占網民總數95.07%,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網民總數比例由2015年的90.1%提高至95.1%。
然而,“忽視老年人的社會進步,是不真實的進步;遠離老年人的科技發(fā)展,是不完整的發(fā)展;沒有老年人參與的網絡世界,也是一個有缺陷的世界?!?017年3月28日正式出爐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和養(yǎng)老體系》表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3億人,占總人口的16.7%,65歲以上人口達1.5億,占10.8%,我國業(yè)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的高齡、失能與空巢化等特征日漸顯現。
如此語境之下,我國老年人手機媒介生活的具體現狀究竟如何,是否尚存在有待完善與改進之處,為進一步促進老年人口“積極老齡化”應有何作為等,成為亟待予以做出妥善回應和解答的社會性議題。本文將以實證研究為基礎,綜合運用藝術設計學與社會學視野,對上述問題做出針對性解答。
目前,在老年人使用手機的現狀方面國內外存有較大差異。我國老年群體手機使用方面往往會遇到更大的障礙,在客觀方面主要受到我國“銀發(fā)產業(yè)”起步較晚,發(fā)展較慢且目前存在的問題較多等影響。例如海爾、嘉蘭圖等公司設計的老年人專用手機,雖然通過音效、鍵盤等的改進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老年人在硬件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但其開發(fā)、設計與改進尚未設計老年人心理使用行為等層面,我國在老年人手機的設計和研發(fā)方面還存在諸多欠缺。
相比之下,發(fā)達國家老年群體在使用手機時遇到的障礙則遠遠低于我國,這不僅得益于發(fā)達國家較為成熟的科學技術發(fā)展、老年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也深受文化理念與產品人性化設計與實踐的影響。早在20世紀90年代,西方發(fā)達國家已經提出“老年型家電應有別于一般家電產品”的觀念,并在此基礎上推出一系列產品以滿足老年群體的特殊需求。
為客觀全面認知老年人手機使用現狀,本研究以華中農業(yè)大學西苑社區(qū)為調研地點,綜合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收集資料。本次研究量化數據均來源于問卷調查。問卷涉及老年人口基本信息、手機購買情況、學習使用手機情況與手機功能運用情況四部分。調查對象以老年人個人為單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界定,老年人為六十周歲以上的公民。共發(fā)放問卷81份,有效回收75份,問卷有效率為92.59%。同時,對10余個不同年齡段老年人為代表的典型個案進行訪談,以全面了解老年人群使用手機的現狀與困境。
從調查樣本基本特征來看,在性別構成方面,男性樣本(57.3%)高于女性(42.7%);在年齡構成方面,被調查者中年齡最小者61歲,最大者84歲,平均年齡為70.52歲,在老年群體中處于偏年輕之位;在婚姻狀況方面,85.3%的被調查者是已婚狀態(tài);在居住狀況方面,兩代同居占比最多(33.3%),次之為三代同居及與老年夫婦居住生活(32.0%),獨居狀況最少(2.7%);在身體健康狀況方面,46.7的老年人表示健康狀況較好,45.3%的老年人表示健康狀況很好,僅8%的被調查者表示健康狀況一般和較差,被調查者健康狀況整體良好。
在被調查者中,29.3%的老年人未使用手機,其中63.6%的老年人因學習困難而放棄手機的使用,36.4%的老年人認為沒有使用手機的需要。70.7%的老年人目前正在使用手機,其中8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最多(81.1%),次之為具有大按鍵等特征的老年人專用手機(15.1%),使用只具備基礎通訊功能的功能手機的人數最少(3.8%),可見智能手機已占據老年人群手機市場的大部分江山。
調查發(fā)現,在手機來源方面,69.8%的老年人使用的手機由兒女等親人購買,26.4%的老年人手機為自己親自購買,手機成為兒女表示孝敬長輩之情誼、彌合孝子孝女與事業(yè)人士的角色沖突帶來的養(yǎng)老缺位、增強生活關心與精神關懷等目標實現的載體與工具。
在手機價格方面,37.7%的老年人使用的手機價格在1000至1500元之間,32.1%的老年人手機價格在500至1000元間,18.9%的手機價格在1500元以上,僅11.3%的老年人手機價格低于500元,老年人使用的手機價格具有增長趨勢。購買手機時81.1%的老年人關注手機的功能是否實用,18.9%的老年人更關注價格是否實惠。
調查顯示,老年人達到較為熟練使用手機的狀態(tài)所花費的時間較長,39.6%的老年人能夠在一個月內能夠熟練使用手機,但仍有41.5%的老年人花費超過半年的時間才可熟練使用手機,并且被調查者普遍表示功能較多且標識相對復雜的智能手機的學習過程更為艱難。老年人掌握手機使用方式的主要途徑為子女指導(58.5%)與自我摸索(43.3%),社會性的外部支持嚴重缺位。
手機基礎配置方面,58.5%的老年人將手機字體設置成大號,34.0%的老年人將音量調節(jié)為最大,與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得到符應。在老年時期,瞳孔擴大的最大限度下降為原先的三分之二,眼睛對光亮度的反應速度較為緩慢,并且對色彩的分辨力減弱,因而出現老年人使用手機時看不清楚圖表與文字的困境。
老年人在使用手機時,手機功能的運用較為集中單一,以拔打電話(100%)和發(fā)送短信(81.1%)的基本通訊功能為主。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網絡越來越成為老年人樂于嘗試和探索的新領域,使用手機上網的老年人占比達到66.0%。
先進的生產力與科技推動著社會蓬勃發(fā)展,互聯網的興起與普及惠及大眾生活,老年人作為社會成員的一份子同樣擁有共享社會發(fā)展成果的要求與權利,此外有研究顯示使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老年人的生活滿意程度顯著較高。因而,對老年群體使用手機上網這一現象應予以積極關注。
老年人使用頻率較高的手機軟件主要為社交類軟件(66.0%)、新聞類軟件(52.8%)及視頻類軟件(34.0%),三者均發(fā)揮著重構養(yǎng)老生活的工具性作用。
為彌合老年群體熟練使用手機的需求與社會外部支持缺位之間的鴻溝,本研究專門設計老年人服務手冊,以通過第三方力量的介入解決老年群體使用手機時面臨的難題。
其一、便捷性原則。專門針對老年人群設計的手冊體積較小,便于老年人隨身攜帶和使用,不會造成額外的負擔,充分體現手冊的服務性功能。
其二、實用性原則。手冊在對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特征進行進行綜合考慮的基礎上設計而成。
其三、人性化原則。手冊設計以老年人的行為習慣、生理特征、心理變化和思維方式為主要依據,實現較好滿足老年群體的特殊需求與彰顯人文關懷與尊重人性的目標。
其四、公益性原則。手冊的設計與傳播是一項公益性的非盈利社會服務活動,精美的手冊將免費發(fā)放至有需要的老年群體。
《智能手機使用手機——老年人尊享版》這本手冊的設計主要采用圖文相結合的形式為主,閱讀起來的非常的簡單明了,在重要的需要提醒的文字下面我們也采用了不同顏色的文字進行區(qū)分,讓老人們更能夠明晰我們手冊的意思,幫助老人更加完善的使用手機。
結論
伴隨社會的急劇變遷,作為社會生產力與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必然結果的人口老齡化現象與趨勢在我國加速發(fā)展,老年群體作為社會的相對弱勢群體與邊緣群體亟待社會予以更多必要的重視和關注。本研究從老年人手機應用這一微觀視角出發(fā),在運用問卷調查和訪談法認知老年人使用手機的基本現狀基礎上,指明當前社會性的外部支持缺失的客觀事實,并綜合運用設計學知識開發(fā)老年人手機服務手冊,以促進老年人的健康老齡化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p>
參考文獻:
[1] 黃婷,郭萌.老年人手機設計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28):198.
[2] 穆光宗.老齡人口的精神贍養(yǎng)問題[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4):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