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菡
珍貴的沉香在動搖之下燒成了木炭,回想過往有多少美好都在一念之間被輕率地丟下。
高尚之德如云山蒼蒼,圣潔之風似江水泱泱,堅貞之格同青山巍巍,淳樸之心如流水綿長,世事或許紛擾器喧,誘惑又總在路上,但是無論如何請不要輕易動搖,“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請帶著心中“沉香”堅定向前。
他是污泥中的一株芙蓉,他深愛自己的國家——楚國,他輔佐君主夙興夜昧,日夜操勞,向楚王主張聯(lián)齊抗秦,提倡美政,后被奸臣諂害,兩次被罷官,先后流放到漢北、江南——他就是屈原。他流亡在外仍不忘“哀民生之多艱”,亦悲憤“怨靈修之浩蕩”,面對“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的世俗,他從不忘自己的志向,不失自己的品格,他說“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他秉持心中沉香,堅定前行。
他是動蕩中的一塊美玉,他生逢亂世,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他自幼喪父,由母親撫養(yǎng)長大,他周遭混亂、世事無序、禮崩樂壞,他就是孔子,但他從未動搖;他杏壇授業(yè)弟子三千,懂得“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也知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成了一代教育家;他倡導“克己復禮”,堅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于是成了一代政治家;他以仁為己任,他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開創(chuàng)了儒學,于是成了偉大的思想家。他不忘內(nèi)心沉香,不為紛亂所動,不受環(huán)境所擾,執(zhí)著向前。
無獨有偶,還有許多人也曾有自己的沉香,蔣介石曾有一截沉香叫做“民族、民權(quán)、民生”,卻被他的機槍炮彈轟得粉碎;隋煬帝曾有一段沉香,知曉“是堯、舜而非桀、紂”,卻在驕矜自用,勞民傷財之中燒成了炭灰,項羽也曾有一塊沉香稱為“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卻在暴戾狂妄,坑殺降兵之時泯滅殆盡。他們將自己珍貴的沉香棄置一旁,任由其淪為炭灰,最終是亡了霸業(yè)失了江山。
從古至今懷有沉香或曾有沉香之人數(shù)不勝數(shù),可偉人總是少數(shù),所以“秉持沉香、堅定向前”才能走向光輝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