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
(武漢理工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武漢 430070)
民國時期,受到西方工業(yè)文明和意識細想的影響,首飾的紋樣也發(fā)生了些許變化,處于新舊文化、制度更替和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銀樓的首飾紋樣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在紋樣設計加工的過程中融匯傳統(tǒng)的和現(xiàn)代的、民族的和西方的等多種元素,實現(xiàn)華麗的轉變,呈現(xiàn)出不同于清朝時期的首紋樣,展現(xiàn)出一種兼具典雅時尚的別致美。
民國在歷史發(fā)展階段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表現(xiàn)在社會形態(tài)和文化環(huán)境兩大方面,首先,民國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而建立的新政府,在制度、法律、人權等方面都與清政府截然不同,從上層建筑上進行的改變使得中國的社會形態(tài)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時之間,各種產(chǎn)業(yè)蓬勃興起,就連之前服務于皇室貴族的首飾加工業(yè)也遍布街坊之間,社會階級狀況的改變,讓之前只服務于皇室的首飾加工工藝轉而服務于民間大眾,被權利和階層所禁錮的精湛技藝得以解放,極大的促進了民間首飾紋樣設計的改變。其次,民國時期,新舊文化,東西方文化激烈的碰撞,多元的意識文化處于交融發(fā)展的狀態(tài),這樣的文化環(huán)境,為首飾紋樣的設計提供了多種元素,使得民國時期的首飾紋樣在繼承清朝皇室首飾紋樣設計的基礎上,又融合了西方首飾紋樣設計的元素,從而使得民國首飾紋樣呈現(xiàn)古樸典雅、時尚小資、精致美觀的特點。
首飾的紋樣與其他器物上的紋樣一樣,都是地域、歷史、民族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民國是我國歷史上重要是社會轉型過渡階段,在文化和社會形態(tài)上有著其特殊歷史性,通過民國銀樓首飾紋樣的研究,可以管窺當時文化思想和審美觀念的變化與發(fā)展,剖解當時的首飾造物工藝,從而以民國時期首飾紋樣的設計元素與價值內涵為借鑒,為現(xiàn)代文化大包容時代下首飾紋樣設計的提供創(chuàng)新思路,以首飾為載體,傳承首飾紋樣中蘊含的傳統(tǒng)的、民族的、優(yōu)秀的文化元素和工藝造物精神。
銀樓作為民國時期首飾設計、加工、售賣的主要地點,其首飾紋樣具有一定的時代代表性,民國銀樓首飾工藝打破了清朝時期的皇室壟斷狀態(tài),實現(xiàn)了首飾紋樣的民間加工與設計,總的說來,民國首飾紋樣的演變由兩條主線:一條是繼承;另一條是借鑒。繼承的是清朝服務于皇室貴族的首飾工藝中的紋樣與傳統(tǒng)的民間首飾鑲飾紋樣,借鑒的是西方首飾中的紋樣和元素,傳承與借鑒并行不悖,相交相融,共同鑄就了民國銀樓首飾多元多彩的紋樣,也為后來首飾紋樣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龍這一具有麒麟之相、鷹之爪、蛇之身、魚之鱗的物種,從古至今都是中國的圖騰象征,代表著神圣、吉祥和喜慶,在歷史上有很多關于龍的故事和傳說,比如“葉公好龍”“畫龍點睛”等,可以充分說明,龍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而且在漫長的封建王朝時期,龍被作為帝王和皇權的象征,龍的圖案也被鑲飾在皇室貴族的衣服和首飾之上。把龍紋鑲飾在人們經(jīng)常佩戴的頭飾、耳飾、冠飾、額飾等首飾之上,不僅點綴了首飾,達到美化人體的作用,也是中國人一直以來寄托風調雨順、豐衣豐谷等美好祈求的載體。雖然,清政府被推翻之后,民國建立,但是這種文化血脈和民族情感卻保留并傳承下來,龍紋樣式依然常見于民國時期銀樓首飾紋樣的設計之中。
民國時期,隨著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改變,清朝時期的很多首飾,比如冠飾、額飾等,都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人們經(jīng)常佩戴是耳飾、頸飾和手飾,因此,龍紋樣式被廣泛的應用于這些飾品的設計中,在清末民初龍紋銀首飾加工工藝下,一件件精美而具有寓意的飾物出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銀樓中鑲有龍紋樣式的銀耳環(huán)是民國初期女性佩戴的主要首飾之一,耳環(huán)是用一根較粗的銀絲彎曲成如耳廓般的半圓形狀,然后在彎曲成形的銀絲上纏絲盤卷以作龍身,在龍身的前后兩端焊接銀片制成的花絲龍頭和龍尾,中間焊接波浪形的龍脊,繼而在龍頭上點綴龍眼、龍須和龍角等,經(jīng)過這些的工藝流程之后,一副栩栩如生的龍紋銀耳環(huán)便產(chǎn)生了,民國時期,制作龍紋銀耳環(huán)的工藝不盡相同,但是龍紋樣式卻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但是,與清朝時期皇室貴族所佩戴的龍紋首飾相比,民國時期的龍紋首飾更多的展現(xiàn)出的是一種雅態(tài),而不是清朝時期首飾中的龍紋樣式所展現(xiàn)出的盛氣臨人的感覺,民國銀樓首飾上的龍紋樣式在形態(tài)上更為自由和灑脫,這也許就是當時開放的文化環(huán)境和思想所致。
當然,在對龍紋樣式繼承的過程中,民國銀樓首飾紋樣也繼承了民間其他一些“如意”圖案樣式,如“金蟾”“金魚”“蓮花”等圖案和“?!薄皦邸钡茸謽?,民國大同德盛榮銀樓制作的長命鎖,其紋樣便體現(xiàn)了其他的紋樣元素。鎖身經(jīng)模壓、鏨刻和焊接工藝程序制作而成,鎖整體呈云頭形狀,其正面是首尾騰飛環(huán)繞的兩條飛龍,兩條飛龍相交圍繞寓意著夫妻和睦。子嗣昌盛;鎖背面有隱形龍紋,中間的主題紋樣卻是“劉海戲金蟾”,以期盼財源滾滾,幸福平安。在鎖的下方,墜有桃形鈴鐺,而鈴鐺上面刻有“?!弊郑喾N紋樣與長命鎖相呼應,突出“富貴長壽”的寄意。多種紋樣的搭配設計,讓整個長命鎖形神具備,寓意悠長。其實,民國銀樓首飾紋樣對清朝以及歷史上傳統(tǒng)紋樣的傳承遠不止龍紋、金蟾和福、壽等字樣,還有很多其他具有特殊寓意的紋樣以首飾作為載體被傳承下來,才可以讓我們有幸欣賞并研究這些富有藝術價值的首飾紋樣。
眾所周知,清朝時期,我國長期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與其他國家交流往來甚少;而到了民國時期,國門打開,一些新的思潮、新的文化、新的觀念、新的技術和新的事物流傳進來,這些新事物逐漸開始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受新思潮的影響,人們的著裝也進行了新的設計,并且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剪辮運動,這些社會變化的發(fā)生,直接導致民國時期首飾紋樣的變化。從歷史上繼承而來的首飾紋樣,依然是一些瑞獸花草、吉祥文字等,但是在西方文化元素的影響下,傳承下來的傳統(tǒng)紋樣逐漸與西方的首飾紋樣相融合,在借鑒其他國家、其他文化元素的基礎上,民國的銀樓首飾紋樣實現(xiàn)了一定程度上的創(chuàng)新,從而在表達國人美好意愿的同時,也契合了其他國家民眾的審美需要。
民國時期,全國各地銀樓設計加工的首飾不僅滿足國內民眾的佩戴消費需要,還遠銷海外,當時,僅僅北京就有集加工制作與銷售的首飾銀樓和店鋪100多家,并且按照銷售地區(qū)不同分為東洋莊和西洋莊,東洋莊針對日本進行首飾的加工制作于銷售,而西洋莊則針對歐美進行特色首飾的制作和銷售。首飾的外銷,促使民國銀樓首飾的紋樣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海外國家對首飾的需求使得歐美風尚和文化元素在首飾的紋樣中得以體現(xiàn)。當時西方的首飾主要以維多利亞設計風格為主,其設計特點便是體現(xiàn)對自然和藝術的崇尚,因此其首飾設計的靈感也來自于自然,首飾的紋樣和圖案主要以花草為主,西方的首飾設計風格傳入國內,逐漸被融入到民國銀樓首飾紋樣的設計中,這樣,便產(chǎn)生了東西方元素融合的首飾紋樣。但是,在民國后期,殖民主義逐漸滲入中國,阻斷了東方元素與西方元素在首飾紋樣中的融合,此時,銀樓首飾紋樣在保留傳統(tǒng)和吸收借鑒西方元素的基礎上,基本形成了新的設計紋樣和風格,現(xiàn)在很多學者將當時所形成的民國銀樓首飾紋樣和風格成為“北京風格”,這種首飾設計的紋樣和造型直到現(xiàn)在依然很受西方市場的歡迎。
民國銀樓中的首飾最受國外市場歡迎的首飾之一是花絲鑲嵌首飾,這類首飾制作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漢唐,在明清期間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后經(jīng)民國繼承并創(chuàng)新發(fā)展。本文在此以民國時期的手鏈手鐲為例,以窺探民國時期銀樓首飾紋樣的變化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手鐲,是不能開合的整體,在手鐲上鑲飾各類紋樣,在西方元素流入之后,民國銀樓設計加工的手鐲不僅吸收的西方首飾的制作工藝變得可以自由開合,而且鑲飾在手鐲上的紋樣也有了改進。例如花絲壽字祥云手鐲,手鐲共有相互連接可開合的四個塊面,每個塊面上都用花絲對稱的雕飾了祥云、花蝶等自然紋樣,并且用琺瑯彩進行施染,然后鑲嵌翡翠等珠寶,花絲雕飾的紋樣自由舒展,靈活多變,與琺瑯彩和玉石交相輝映。運用中國古老的制作工藝,融合東西方紋樣元素,制作出的花絲鑲嵌首飾,在西方市場上備受矚目。另外,為了契合西方人的審美需求,民國時期銀樓的匠人還從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尋找紋樣,然后結合西方的元素,經(jīng)過藝術處理融入到花絲首飾的制作中,充分的展現(xiàn)了東方的魅力和情調,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花絲金魚手鏈,該手鏈是花絲與繪瓷的結合品,金魚紋樣來自于傳統(tǒng)國畫,周圍輔以西方人鐘愛的草葉,金魚與草葉相呼相應,傳達出東方情韻的同時,也糅合的西方紋樣特色,是東西方首飾紋樣結合創(chuàng)新的典范。民國后期,銀樓首飾紋樣也基本發(fā)展定型,而且受到戰(zhàn)亂的影響,首飾的制作加工業(yè)也深受其害,幾乎沒有其他東西方紋樣元素融合創(chuàng)新產(chǎn)生的新型首飾。
縱觀民國時期銀樓的首飾紋樣,既繼承了清代的紋樣圖案和工藝技法,又借鑒融合了西方的紋樣元素和風格,在此基礎上,制作產(chǎn)生了眾多讓人耳目一新的首飾紋樣和首飾款式。新舊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碰撞的民國,卻在首飾制作和首飾紋樣設計方面取得了相對輝煌的成就,并以首飾紋樣為載體,展現(xiàn)出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藝術風格與藝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