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海教授治學嚴謹,主張史論結合,言必有據,越饾饤之瑣屑,求視角之多維與學科之融通,以“宏觀運思,細部精求”為門徑,以“不蹈舊徑,不作陳言”為律條,以“證文史之融通,探時空之架構,啟文化之哲思”為學術目標。其學術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古代城市文學研究在此領域推出頗具開拓性的專著《古代小說與城市文化研究》,為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結項成果,入選《上海市社會科學博士文庫》。該著出版后,《文藝報》《浙江社會科學》等發(fā)表書評給予較高評價,認為“選題新穎,富有原創(chuàng)性和開拓性”。該成果分別獲浙江省高??蒲谐晒泉劇⒄憬∩缈坡?lián)社科研究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等獎項。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城市敘事的古典傳統(tǒng)及其現(xiàn)代變革研究”,同名書稿通過選題申報,擬于2019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匿名專家評審意見指出:該研究項目“選題很好,既有新意,也保證了一定的厚度。城市敘事是當前的熱門,而追溯其古典傳統(tǒng),試圖貫通古今,以城市敘事為核心做貫穿整個中國文學史的研究,從而對現(xiàn)當代文學提出建設性意見,則構成該研究的學術特色。作者雄心勃勃,實際完成得也很好,使這項研究達到優(yōu)秀的水平”。此外如《以城市書寫為視角的明代奇書解讀》《論唐代都城民謠的類型與特性》等論文,以城市視角切入古代文學研究,皆有取徑新穎、闡釋精到之特點。
古代小說的綜合研究在古代小說尤其是在明清小說領域用力頗勤,所發(fā)表的《明清白話小說中的俗賦及其文學史意義》《清代中晚期小說的“粵民走?!睌⑹黾捌湮幕饬x》《“同形異構”的聚合——〈水滸傳〉與〈儒林外史〉的另一種文化闡釋》《明清小說庭園敘事的空間解讀》《明清小說之季節(jié)敘事及其文化意蘊》等論文致力于明清小說之文化批評,以求文獻、文本與文化之三者融通。
再就是《金瓶梅》研究。對于《金瓶梅》學術史之研究,已有多年積累,30余萬字的《金瓶梅研究史》已完稿擬出版,階段性成果主要有:《營建“金學”巴比塔——域外〈金瓶梅〉研究的學術理路與發(fā)展走向》發(fā)表于《文藝研究》,后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全文轉載,獲浙江省高??蒲谐晒泉?;《金瓶梅研究百年回顧》(合作)發(fā)表于《文學評論》,為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全文轉載,獲《文學評論》年度學術論文提名獎;《告別道學時代——〈金瓶梅〉性描寫研究之檢視和總結》,收入章培恒等著《雪夜煮酒話金瓶——金瓶梅方家譚》。
江南文學與文化研究江南文學研究方面,以排名第二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江南城市化進程與古代文學轉型研究》,結題等級為優(yōu)秀。發(fā)表《地域審美視角與六朝文學之“江南”意象的歷史生成》《六朝江南都市艷歌的生成機制及其歷史流變》《金陵守望與長安放歌:唐代都城詩的審美歧異》《歷史追憶與現(xiàn)世沉迷:唐詩中的金陵與廣陵——以江南城市文化圈為研究視閾》《從“原欲”到“情本”:晚明至清中葉江南文學的一個研究視角》《論城市文學視域中的20世紀初上海文學圖景》等系列論文,對于六朝以來至于近代的千年江南文學作了較系統(tǒng)的縱向研究,學界反響良好,多篇論文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報刊復印資料》等轉載。江南文化研究方面,已發(fā)表《江南文化傳統(tǒng)的本體之辨》《江南文化傳統(tǒng)的時空形態(tài)》等整體性研究論文,同時亦關注江南商業(yè)世家之研究,已完成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江南商業(yè)世家的歷史演變與文化轉型”,現(xiàn)正主持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項目攻關計劃項目“1368—1949年江南商業(yè)世家的發(fā)展路徑、文化機制及其歷史經驗研究”,以冀有所突破與創(chuàng)新。
此外,作為對于此前研究路徑的學理反思,近年關注文學地理的理論體系研究,與梅新林教授合著《文學地理學原理》,深入系統(tǒng)地探討文學地理學的所有重大理論問題,該著擬于年內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