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常山縣『三改一拆』辦 (324200) 鄭海兵
2017年以來,浙江省常山縣深入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全面整合“三改一拆”、小城鎮(zhèn)環(huán)境綜合整治、地質災害除險安居等工作,精細化部署、精心化治理、精準化安置,著力開展農村危舊房治理改造,讓農民住有所居、居有所樂。
一是精細化摸排。召開農村危舊房治理工作部署會,明確摸排職責、要求。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初步摸排出15 000幢農村危舊房屋。之后,開展“全網(wǎng)”排查,對地質災害點、三層及以上多孔板結構房屋、私自加層房屋等重大安全隱患農房再摸排,進一步篩選出農村疑似危房8 483幢,決不讓任何一幢危舊房逃離視線。
二是精細化鑒定。通過“邀標”形式,委托省建設工程質量檢驗站對危舊房逐一鑒定,并按照“一戶一檔、建檔銷戶”的原則錄入系統(tǒng)。最終,共篩選鑒定出農村危舊房6 259幢,其中,B級1 123幢,C級3 883幢,D級1 253幢。
三是精細化指導。出臺危舊房治理改造實施方案,明確治理改造目標任務,壓實國土、住建、規(guī)劃、綜合行政執(zhí)法等部門以及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的責任分工。并按照“分類治理”原則,緊扣“D級危房騰空拆除、C級危房修繕加固”的基本方向,具體細化閑置無人居住危房、地質災害區(qū)域危房、涉及公共安全C級危房等各類危舊房屋改造措施,為相關部門及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提供專業(yè)指導。
一是強化制度體系,精心化保障。以清單化形式將農村危舊房治理改造任務下放到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通過“釘釘”平臺督促其執(zhí)行。制定“一周一排名”工作機制,對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每周督查通報,著重檢查臺賬資料、實地抽查走訪等,推動治理改造進程。落實領導約談機制,針對督查中排名后三位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由縣分管領導約談鄉(xiāng)鎮(zhèn)(街道)分管領導;連續(xù)三次排名后三位的,則由縣主要領導約談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主要領導,并在年終考核時酌情扣分。
二是強化綜合治理,精心化改造。全面整合“三改一拆”、小城鎮(zhèn)環(huán)境綜合整治、地質災害除險安居、土地綜合整治等工作,統(tǒng)籌相關部門及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工作合力,力促農村危舊房治理改造工作全域化、全民化。針對C級危舊房以及騰空后一時難以拆除的D級危舊房,通過設置安全警戒線、懸掛警示牌等措施,落實動態(tài)監(jiān)管機制。截至目前,D級危舊房治理率達100%。
三是強化資金鏈條,精心化充實。由縣財政劃撥專項資金,用于危舊房級別鑒定。積極向上爭取補助資金,并由縣財政給予補助,確保五保戶、低保戶、殘疾戶等家庭困難危房戶順利完成治理改造。統(tǒng)籌“三改一拆”、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下山脫貧、地質災害除險安居等項目資金,充實危舊房治理改造資金。
一是精準化出臺安置政策。由縣政府出臺安置政策,縣國土部門配置一批專門用地指標,全部用于危房戶建房。僅2017年,全縣就配置了725戶危房戶建房用地指標。設立一筆專項資金,以6 000~8 000元/戶的標準補助給困難戶建房。同時,探索“房票”安置、貨幣補償安置等多種安置政策,為農戶提供多種選擇,大大降低安置風險。
二是精準化規(guī)劃安置區(qū)建設。結合下山脫貧、地質災害點搬遷等工作,縣里建設幾個安置區(qū),以每平方米3 000元左右的價格出售給農戶,著力提升其安居品質。
三是精準化提供安置服務。由縣規(guī)劃中心牽頭,鼓勵選擇拆后自建的農戶按照通用設計圖施工建房。同時,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創(chuàng)設“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審批模式,力促各窗口數(shù)據(jù)信息實時共享,且建房報批手續(xù)完全有人全程代辦,實現(xiàn)審批服務“一線通”。截至目前,已為400多戶代辦了新建房報批手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