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翠
李清照熱愛大自然,尤其喜好花類,在其創(chuàng)作的詞中常常把花作為欣賞、歌吟的對象。無論是在天真、多愁善感的閨中生活,還是在幸福、彌漫濃郁情思的少婦時期,抑或是在逃難、孤苦無依的晚年生涯,對花的關注始終是她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李清照的一生與花結下了不解之緣。易安詞中的“花”意象很多,有紅梅、黃菊、梨花、桂花、荷花等等?;m多,但它們身上所寄的意蘊特征有著共同之處。
易安出生于宦臣之家,她熱愛大自然,天真純潔,多愁善感。其詞明快清新,“蹴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逼渲小奥稘饣ㄊ荨薄扒嗝贰钡刃蜗笳窃~人卓然高潔、清新脫俗的人格寫照。李清照青年時期作品《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作品表現(xiàn)出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美好事物的情操。作者正如清新優(yōu)雅、超凡脫俗的荷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李清照高潔獨立人格的追求。
李清照喜歡花,在詞中往往表達對花的珍重愛惜、憐憫之情,“花”意象成為她憐憫之情的寄寓體,她借憐花來自憐的情緒在詞中也較為常見。如少女時期的《如夢令》,關心被風雨一夜吹打的海棠花“應是綠肥紅瘦”,流露出對春光易逝的感嘆,從中不難體味出作者對時光命運的憂傷和自憐情懷。
又如:《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是李清照為懷念初婚不久離家遠行的丈夫而作的一首抒情小令。它集中抒發(fā)了夫妻各居一方的相思之苦。詞中寫夫妻分離就像飄零的落花隨水飄流一樣,花隨水去,只有空枝,自己因丈夫遠去,家中只有自己孤零零一個,陡生閑愁,于是就有“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感嘆。她的家居寂寞,相思無奈,形成了易安詞的早期濃重的傷春怨別、憂郁自憐的風格。
再如:婚后的《醉花陰》用“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比擬,已入閨中的人,和簾外的菊,詞人用一個“瘦”字來形容,菊不勝西風,故形容憔悴;人不勝其愁,故玉肌暗損?!笆荨弊謱懗隽巳伺c菊的外在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又揭示了二者的內在精神。用“人比黃花瘦”結束全篇,“瘦”與“愁”呼應,這種展露內心情感世界的語言,傳遞出李清照濃郁又深婉的哀傷痛苦情思,其憂郁感傷的風格盡顯無遺。
宋廷南渡,趙明誠病逝,又有玉瓶案,李清照的愛情與希望跟著死去,無限孤寂、悲凄、痛楚、抑郁。李清照以一個孤苦的年邁婦人之身寄居兄弟之家,終又不堪寄人籬下而再嫁市井。國破家亡的悲痛現(xiàn)實、顛沛流離的孤身逃難生涯,使得她精神非常痛苦,因而她詞作的風格由以前的清新明快、怨春惜別、轉變?yōu)閭麜r念舊、懷鄉(xiāng)悼亡、抑郁哀愁。如《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是作者在浙江金華避難時所作。這年她五十三歲,已處于國破家亡之中,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自己流落異鄉(xiāng),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詞中“風住塵香花已盡”流露出李清照對花的珍愛,表達了她對好花不常在的嘆息之情,當她看到風雨中搖擺的殘花,想象到隨時間凋零的鮮花,引發(fā)了她對花的千般惋惜,萬般無奈。因而詞人在賞花、詠花的同時,又在傷花。
最能體現(xiàn)這種國破家亡之深切感受的當屬晚年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全詞通過寫黃昏向晚時分的生活感受,抒寫她國破、家亡、夫死、獨守、飽經憂患的悲哀?!皾M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說的是菊花雖盛,但自己已憔悴,心緒不佳,所以不能采摘,為眼前美景的命運感到憂傷,這些都是李清照憂郁感傷氣質的自然流露,在花的身上寄寓了她無限惋惜的感嘆和珍愛的深情,不僅寫出了人如憔悴黃花般無人問津的悲慘凄滄,表達了經歷滄桑、生死離別給她創(chuàng)傷的心靈帶來的沉痛,而且還融入了對國破家亡、社會動蕩的深切感受。
李清照的憂郁感傷風格不僅僅局限于個人的敏感多情、相思離別,更重要的是沉淀了更多的社會憂患意識,她以特有的敏感心靈去折射社會的動亂及人民的災難。創(chuàng)作了無數佳篇。如《清平樂》: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捋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慈⊥韥盹L勢,故應難看梅花。
詞人借詠梅表現(xiàn)國破家亡、淪落天涯的痛苦,寄托詞人對國勢衰頹的深沉憂慮。詞人截取自己早年、中年、晚年三個不同時期賞梅的典型畫面(早年是“常插梅花醉”,中年是“捋盡梅花無好意”,晚年是“難看梅花”),深刻表現(xiàn)了自己早年的歡樂,中年的悲戚幽怨,晚年的淪落,這是詞人生活的概括和總結?!懊坊ā笔敲篮檬挛锏南笳?,“難看梅花”則是指國家遭難,而且頗有禁受不住之勢,此情此景,她那里還有賞梅的閑情逸致呢?正是這種融合了社會憂患意識的感情,才使得李清照晚年的詞意境更為開闊,憂郁風格也更趨深沉。
總之,花如其人,李清照喜好花,常在詞中以“花”為意象作高潔情趣的載體,寄寓它們以憐惜之情,這正是李清照高潔獨立人格和憂郁感傷風格的體現(xiàn)。她筆下的花不僅具有清新雅潔的形象特征,更重要的是它們身上寄寓了詞人高潔情趣的志向,它們已成為李清照高潔獨立人格的外化。李清照,正如一朵憂郁的荷花,在古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超凡脫俗,驚艷千年,永遠飄逸著沁人心脾的陣陣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