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詩人蘇軾小時候非常淘氣,他只有在父親監(jiān)督著的時候才會讀點書,父親稍一不注意,他就會溜到外面去玩。怎樣才能讓這小子喜歡上讀書呢?對此父親蘇洵可是愁壞了。
有一次,蘇洵讓蘇軾在家好好讀書,他去會見一個客人,但沒想到他見完客人回來,書房里早就沒了蘇軾的影子。蘇洵真想和別的父母一樣,等他回來以后用棍棒狠狠地教訓他一頓,但他想了想還是改變了主意,蘇洵覺得責罰打罵或許都只能讓蘇軾更加抗拒讀書,與其打罵,不如在興趣上加以引導。這樣一想之后,蘇洵就有了辦法,他故意寫了兩句不完整的詩句,然后坐在花園里等,后來蘇軾從外面回來了,蘇洵就像什么事情也沒有似的,對蘇軾說:“兒子,父親遇到困難了,你來幫我看看,這兩句詩中間填什么字才好?”
蘇軾見父親并沒追究他跑出去玩的事情,膽子也大了起來,他走過來一看,只見紙上寫著“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幾個字,蘇軾想了想說:“父親,前一句填‘搖,后一句填‘映,‘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這樣好不好?”蘇洵點了點頭說:“不能說不好,但稍顯一般?!?/p>
蘇洵的這個話很有水平,既給了一定的認可和贊揚,但又表示出了一定的遺憾,蘇軾聽后頓時來了興趣,他想了想又說:“有了,父親,改成‘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會不會好一點?”蘇洵聽后,用比剛才更大一些的力度點了點頭說:“意思是出來了,不過用字仍未脫俗,也不是非常妙?!苯又?,蘇洵搖搖頭說:“唉,兒子,你能填出這幾個字我已經很滿意了,就憑你又怎么能填出真正讓我滿意的字呢?算了,我還是自己再想想吧!”
說完,蘇洵就收拾起東西回房睡覺去了,但他留給蘇軾那種贊揚中帶著遺憾、否定中帶著認可的口吻,卻吊足了蘇軾的胃口。當天晚上,蘇軾翻來覆去睡不著,腦子里不斷思索著那兩句詩。第二天,天剛一亮,蘇軾就跑到蘇洵的房間里興奮地說:“父親,那兩個字我想出來了,一個是‘扶字,一個是‘失字,‘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你覺得怎么樣?”蘇洵聽后,不禁哈哈大笑著鼓起掌,說:“妙!這‘扶字不只寫了楊柳柔弱的形態(tài),還寫出了輕風綿綿的情意;這‘失字更妙,寫出梅花、月色融在一起,沒法分辨的情景,真是太妙了。真沒看出來,我這成天只想著玩的兒子居然還有這能力!”
得到了父親真心的夸獎,蘇軾心里別提有多開心了,從此他慢慢對讀書產生了興趣,把家里的書全讀完以后,他又拜張易簡為師繼續(xù)學習,最后終于成為了一代文豪。
【品古論今】
蘇軾的成才與蘇洵的“贊揚式教育”有直接的關系。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都會拿“別人家孩子”與自己的小孩進行對比,還美其名曰“激勵式教育”。殊不知,贊美才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有些家長只是把贊美的目光投給了別人,卻吝嗇于發(fā)現(xiàn)自己最親的小孩身上的閃光點。蘇洵找到了蘇軾的閃光點,并不惜贊美之詞地循循善誘,終養(yǎng)成蘇軾的閱讀習慣,后成一代大家。教育如此,為人處世又何嘗不需要一些寬容的耐心和贊美的眼光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