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慧
(吉林省榆樹市大坡中學)
數學是在實踐中發(fā)展起來的,是具體實踐的抽象,其抽象性、邏輯性以及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性,使其觸角無所不在。而數學最重要的就是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yǎng),就需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進行重點培養(yǎng),這一特點就決定了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學生的學生能力與數學核心素養(yǎng),首先,應該教師應當善于引導讓學生聯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其次,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能力,再者,還要啟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強化學生建構思維的養(yǎng)成。
新媒體時代下,數學教學善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從而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是一位合格的數學老師所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我們都知道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在于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數學這門學科也是為了解決人們在現實中遇到的一些具體的可以用數學模型解決的問題。因而,教師要通過教學讓書本知識走進現實生活中,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應通過設置一系列的試題和活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聯系生活并解決生活中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解“函數變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頭發(fā)長度的變化情況,從而能夠形象的進行對函數的認識和了解。這些實際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生每天都在有意無意地接觸,如果把這些問題和數學聯系起來,學生就會切實感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存在,就不會感到數學的枯燥無聊,一些僵硬的符號和數字會提不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更不用說能取得一個好的數學成績。
目前,在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與學分離現象、數學教學模式化、為考試而教和脫離生活實際等。這些問題直接導致學生固化思維的養(yǎng)成以及對數學喪失興趣,給很多學生造成了學習上的障礙,更也失去了數學起源于應用必將回歸于應用的本源。因此,務必應該重視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引入生活本源,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良好的導入能引發(fā)學生的思維碰撞、認知沖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聯的且學生感興趣的小游戲,講述一些貼切和生動的小故事,或設置能夠激發(fā)學生想象和思考的問題以導入新課,從而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例如,在講解“有理數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以計算一個家庭的使用面積和實用面積為例引入,也可以以計算一塊種植田地的面積引入。教師應該試圖把數學中的知識和定理跟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從而能夠迅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對這些問題感興趣,并且還能夠在課后積極主動的討論并解決這些問題,從而讓他們產生一種充實感和成就感??傊?,教師應當從學生熟悉的和經歷過的生活場景引入數學的概念,學生就會感到數學的魅力,并自覺產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其次,教師要善于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素材,引導學生善于捕捉、獲取、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到數學伴隨著現實生活。一方面,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發(fā)現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并在實踐中運用規(guī)律。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自覺地意識到應該注重善于把生活和數學問題聯系起來,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并要注重他們實踐能力的塑造。
總之,只有把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貫穿于整個數學教學中,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其數學素養(yǎng)。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將數學教學緊密聯系實際、聯系生活。應該更加注重實踐的根源,讓學生在具體的案例和生活場景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強化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和聯想思維,注重解決實際的問題而不只是紙上談兵,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感受到數學蘊藏的巨大魅力和數學包含的無限智慧與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自覺學習數學的意識,不斷提高其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是在日常實際情境中抽象和推導的過程中形成的。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數學模型是為了某種需要或某種目的,用一些字母數字及其他數學符號建起來的函數關系式以及圖表、圖像等來描述客觀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其內在聯系的一種數學表達方式。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必須依據教材的內容,加強從現實內容到數學模型的教育。同時,教師應組織學生一起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使其學習更深入,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建構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就要做到以下兩點:首先,在教學中,現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是數學的研究對象,數學中許多概念、定理和運算公式都是從真實生產、生活中抽象出來的。教師要把抽象的理論數學回歸到數學模型,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理解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這樣的訓練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建立。
其次,提高學生對建構思維能力的實際運用,讓學生重塑建構思維以此掌握數學模型這一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目前,中學的數學試題都加大了對實踐問題的考察力度,也更加的注重創(chuàng)新,通過新穎的題目來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考題中既要有普遍常見的一般數學問題,如函數問題行程問題等,還需要有創(chuàng)新型的新穎問法的問題,如銀行存貸問題和利潤問題等。這些問題的設置符合新課標形勢下的“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要求,對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現實中實際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單純向學生講授數學知識,不僅使數學的學習變得枯燥乏味,也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當下我國提倡的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相符。因此,新媒體時代下的數學教學務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更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建構思維的培養(yǎng),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讓他們學會運用數學這一工具去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從而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