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學一
(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
現(xiàn)階段,大多數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都會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據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孩子或多愁善感,或易爆易怒,非常不擅長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面對一些難以忍受的事情時,總會產生逃避或其他極端的辦法。對此,筆者將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主要探討一下學生離家出走的成因與對策。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山東聊城青少年學生離家出走或失蹤的情況非常頻繁,幾乎都有發(fā)生。例如,1月6晚上23點30分,臨清一名14歲的初三女生因為沒考好與父母發(fā)生爭執(zhí),離家出走,一度坐在臨清火車站售票廳前冰冷的臺階上哭泣。1月28號,一名10歲的小女孩早晨在聊城陳口小區(qū)出門,就沒再回家。2月23日上午6點49分左右,15歲左右女孩從聊城某中學東門走失。據了解,與家人鬧別扭后,家人曾把孩子送到了學校東門口,但轉眼之間,孩子就不見了。3月23日,聊城一初中學校15歲學生王某某因為學校老師批評他,孩子留了一張紙條說是外出打工,同時和同學借了100元錢從學校出走。3月26日,臨清16歲的陶某某,與父母生氣后出走。諸如此類的離家出走案件數不勝數。由此可見,當前學生離家出走的現(xiàn)狀極其堪憂,亟待解決。
家庭,會在一定意義上成為導致學生離家出走的主因。具體而言,由于某些學生成績排名總是居于人后,家長不僅沒有起到良好的鼓勵作用,反而采取各種批評、打罵的錯誤手段,致使他們常常體會不到家庭的愛與溫暖,甚至導致他們害怕回家、討厭回家、厭惡回家,因此萌生出離家出走的念頭。除此之外,父母冷戰(zhàn)、離婚、經常為瑣事吵架等因素導致的家庭不和睦也會致使學生想要逃離這種壓抑、冰冷的環(huán)境,甚至是離家出走。
首先,從教學方法分析,教師的日常教學方法存在一些弊病。比如,傳統(tǒng)的一言堂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傳統(tǒng)的批評式教學束縛了學生的自信與樂觀。再者,由于評職稱與成績的壓力,教師相對喜歡成績中上的學生,而對學習排名靠后的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視。
社會也是導致學生離家出走的誘因之一。當前市面上流行的武俠小說、穿越言情劇或者網絡玄幻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內心建構,其中那些虛擬人物離家出走去闖蕩江湖、遇到“霸道總裁”等奇遇,吸引著學生也紛紛加入離家出走的行列,這嚴重造成了學生價值觀的扭曲。
青少年身處在一個較為叛逆、敏感、多疑的青春期,自尊心較強,愛面子。如果這時家長或教師在外人面前不顧一切地批評他們,會對他們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而這種嚴重“踐踏”學生自尊心的行為,會直接成為導致他們離家出走的主因。除此之外,現(xiàn)在大多數學生都屬于獨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愛,他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會沾上自私、偏激、任性、自卑等毛病,尤其是一與其他人出現(xiàn)矛盾,就會形成各種負面、消極的不良情緒。
作為一名學生,首先應當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處理好與周邊的關系,尤其是與家庭、學校、社會的人際關系。具體而言,適當的贊美會拉近友誼,增近感情,因此學生首先應當學會贊美別人,其中尤為注意贊美的尺度,友好但不浮夸、真實而不虛假;再者,應當在實際生活中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多幫助他人,善于與他人分享各種知識資源、分享愛好興趣、分享心情。
根據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暗示有利于調節(jié)情緒,放松緊張心情。對此,學生應當學會心理暗示,尤其是在遇到傷心、憤怒、絕望等不好的事情時應當學會自我平復心情,同時也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一切都會順利的,只要肯努力、肯加油,最終一切都會完滿的。
青少年學生正處于塑造人格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里人格品質的好壞與否,直接影響著他或她的一生,對此,他們應當緊扣青春期的時代脈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育不怕困難與挫折的堅強心態(tài)。
總而言之,學生應當學會善于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善于與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也應善于從心理暗示的突破口切入,提升自信心,從而為培育健全人格書寫美好心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