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曉偉
(山西省山陰縣第三小學)
一、讓學生在閱讀訓練中提高文學素質、激發(fā)習作興趣,奠定習作基礎
在寫習作時,學生通常會說“我寫習作就是抓不住中心思想。這是怎么回事?”其實,根本原因是學生平時的閱讀課沒有上好。如果在閱讀課上教師讓學生逐課逐課地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心思、怎樣有條有理地表達中心思想的,他們就仿佛跟作者一塊兒想過、考慮過,到他們自己寫習作的時候,也就駕輕就熟,比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
下面是閱讀課上學生討論作者如何抓住中心寫文章的課堂訓練片段。
“‘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句話說得多好哇!”讀完《和時間賽跑》,學生1情不自禁地說道。
“其實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珍惜時間。”學生2頓了一下,說:“你知道嗎?你剛才說的這句話就是全文的中心句呢,整篇文章都是圍繞它展開的。”
“哦?真的?”學生1問道。
“當然了。你看,課文一開始講作者因為外祖母去世而無法排除憂傷,結果在爸爸的開導下,他第一次明白了時光一去不再回,也第一次因時間的無情感覺到了害怕和說不出的滋味。后來,作者又從看日落和觀鳥飛行中產(chǎn)生了一絲悲傷:今天的永遠回不來了。于是,他決定和太陽賽跑,‘要比太陽更快地回家’……”學生2侃侃而談。
實踐證明,閱讀是習作的基礎。閱讀課教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習作才能寫得好。如果閱讀訓練進行的不到位,一定會影響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讓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記錄,積累習作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的學生提筆寫習作時,腦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寫些什么,就是因為缺乏生活體驗、缺少材料的積累。
《我的課余生活》這堂習作課要求學生選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寫一寫。這次習作,我是這樣安排的:在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的時候,請同學們將整個經(jīng)過記錄下來,并細心體會,事情結束后反觀自己的心路歷程,將所見、所聞、所感寫進習作。下面這篇習作就是經(jīng)過這次習作訓練課后,學生寫出的優(yōu)秀作品。
以前我的課余生活,就是經(jīng)常在家里看動畫片??赡芸吹轿业恼n余生活太單調了,剛上三年級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副乒乓球拍,要在課余時間教我打乒乓球。【用對比的方法開篇,很有新意?!?/p>
對于運動細胞不發(fā)達的我來說,打乒乓球真是太難了。發(fā)球時,我的球不是球過不了網(wǎng),就是過網(wǎng),但落不到臺上。無奈,我只好自己發(fā)明一種用球拍直直地往下拍,然后彈到另一邊的方法,這招果然奏效,我終于能把球發(fā)到另一邊了。
……
以后,我的課余時間幾乎都用來和爸爸打乒乓球了。經(jīng)過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教訓,我的球技提高了許多,我也喜歡上了打乒乓球。打球不僅鍛煉了我的身體,也讓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有所成就?!玖曌鞯慕Y尾和開頭照應得非常好。小作者還從打球中得到了人生的啟示?!?/p>
這篇習作語句通順,中心突出。小作者用流暢的語言,對學乒乓球的過程進行了具體細致的描寫,讓我們和他一起學習了打乒乓球,體會到了打球的快樂。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边@句千古名言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學生寫習作時,千萬不可閉門造車,教師要引導他們親自體驗生活,參加多種形式的活動,以便在生活中通過觀察、記錄獲得豐富的習作材料。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進行習作評價時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師評、自評、同學互評等多種形式。
在“寫寫我熟悉的人”的習作課上,我采用了學生互評與師評相結合的形式。有一個學生的習作叫《我的“超級”奶奶》,同學們讀了這篇習作后各抒己見。
學生1:我覺得“超級”這個詞用得好,突出了奶奶的“節(jié)省”與其他人不一樣。
學生2:小作者沒有把奶奶的外貌全都寫出來,而是抓住奶奶頭發(fā)黑亮、耳不背、嗓門大的特點,真好。
……
我相機給出了激勵性的點評:這篇習作圍繞奶奶“超級節(jié)省”這個特點來寫,詳細寫了她搖煤氣罐把剩氣用完的事情,抓住奶奶的言行,突出了奶奶節(jié)省、細心的特點。語言真實生動,條理清晰,非常不錯。學生聽了我的贊賞性的點評,緊皺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了。
我相信,通過這樣的習作講評,一定會讓有畏難情緒的學生重拾信心。
葉圣陶先生說過:“習作離不開生活,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在閱讀課上訓練習作方法,從生活中搜集豐富的習作素材,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有方法可循,這樣做一定能激發(fā)學生的習作激情、提高其習作能力。
[1]王素芬.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文學教育,2017,(04):25.
[2]王月美.“兒童文化”視角下中段小學生習作能力的策略研究.新教育,2017,(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