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南魯山鎮(zhèn)中心小學)
在農村小學,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是以單調的數學教學方法——“課本+粉筆+黑板”為主。學生感覺枯燥無味,以至于產生厭學情緒。教師也講得筋疲力盡,結果事倍功半、事與愿違。但隨著《新課程標準》提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备鶕抡n程改革的要求,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已成為必然的趨勢。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之一?!比欢?,小學數學課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師就要很好地把握多媒體及網絡信息資源這個教學工具,最大限度的為學生傳遞更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出更多的聰明才智。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可以巧妙地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對于農村小學生,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情感,讓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使教學所要表現的內容更具體、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激發(fā)其求知欲,誘導學生對未知的知識和領域進行主動的探索。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10000以內數的認識”時,為了讓他們更好地掌握“10個一千是一萬”,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在幻燈片上出示一個計數器,再讓他們一起跟著顯示的珠子一千一千的數:“一個千、兩個千……九個千、十個千?!碑敂档健熬艂€千”時,我稍微停頓了片刻做了一個強調,然后在計數器的千位上“撥”下了第十顆珠子,最后用風鈴聲把千位上的十顆珠子結合成一顆明亮的星星,按著標準的軌道移落在計數器的萬位上。這樣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伴隨著動畫和聲音輕松地記住“10個一千是一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農村小學生活潑好動,自身的學習環(huán)境較經濟發(fā)達的城區(qū)差,教學資源相對缺乏。同時,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學科,如果教師不講策略,一味地讓學生有意注意,學生的興趣就會降低。如果為了感興趣,全部都是多媒體,那么就會喪失學習數學的本質的東西——數學知識的生活化。課堂上為了提高學生的有意注意,利用信息技術可創(chuàng)建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習興趣,集中全身心的能量來投入到學習當中。
例如,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用多媒體大屏幕演示:從前有個吝嗇的地主雇傭一個長工,這個長工很老實。地主一天只給長工兩頓飯:為了讓長工多干活,早上給4碗粥;到了晚上由于休息,只給3碗粥。長工很滿意??墒菚r間不久,長工覺得待遇不公平,對地主說:“不公平,給的粥怎么越來越少了?”要求增加。結果第二天,地主早上給長工3碗粥,晚上給4碗粥,并念念有詞說:“好好干,你的待遇提高了?!睅焼枺和瑢W們,長工待遇真提高了嗎?生:地主偷換概念,長工的待遇并沒提高。師:為什么?
生:3+4=7,4+3=7,待遇沒變。師:這其中有個數學規(guī)律:加法交換律(板書)。
小學生有意注意堅持的時間短,缺乏抽象能力,以形象為主。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故事,生動形象,趣味十足,加深學生的有意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探究中去。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基本目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小學生在年齡和心理上,都具有欠自我控制的特點。因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可以減少或者避免這些問題。“現代信息技術形聲結合,聲畫并茂,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蓖瑫r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有意無意地對知識進行記憶,并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學生對知識記得快,且記憶時間較長,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粉筆、黑板”教學,尤其是在農村,往往會出現“講了前面,忘了后面”的情況,整堂課下來,條理不清析,重難點不突出。然而,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并茂的特點。所以,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xié)同參與,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時,先讓學生猜測,自己動手擺學具,教師再借助教學媒體充分展示知識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突出公式推導的要點。先出示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擺,看一共可擺幾個,面積就是幾平方厘米。重點是一共擺幾個,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一個、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依次沒長邊擺滿,共擺5個,與長的厘米數一致;再沿寬邊擺了3行。通過動態(tài)演示讓學生發(fā)現: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在這課的教學中,教學媒體以它得天獨厚的動態(tài)演示畫面使學生生動、形象地理解了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并使學生利用己有的知識、能力和方法去探索獲取新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既有效地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突破了難點,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充分的發(fā)展,提高了教育質量。
小學數學練習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練習一個非常有效地及時檢測學習情況的方法。它既可以及時反應學生的學生情況,又可以通過一些漂亮、有趣味的圖片或聲音,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如果學生回答正確,電腦屏幕上顯示“你真棒”“你很聰明”等激勵性等文字或聲音,學生立馬會興趣盎然;如果答錯了,電腦屏幕上顯示提示信息“再想想”等文字或聲音,也能啟發(fā)學生認真動腦,這種即時練習,既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又知道自己的不足,尤其對于農村的小學生這更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其次,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設置大量練習,容量大,效果好。而且可以設置各種習題,如選擇題、填空題、連線題、猜想題(根據問題情境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利用動畫、生活情境設置問題,同學們學習興趣濃,熱情高,促進了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拓展延伸。而且可利用信息技術設置有層次的問題,提高應用水平和數學能力。讓一些成績好能力強的學生也能“吃得飽”。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靈活地滲透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教學過程,能有效地化枯燥為有趣,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突出重點,化難為易,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思維的積極性,使他們身臨其境地感覺到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中,自己的觀察、思維、記憶、想象、創(chuàng)新等能力有很大提高。這也是當前我們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去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數學課程標準.人教網,2001.11.
[2]鐘志賢.新型教學模式新在何處.電化教育研究,2001,(2).
[3]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