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忠山 胡小蘭
(吉林省舒蘭市法特鎮(zhèn)中心小學校)
這不禁使我聯(lián)想到小鳴平時語文課的表現(xiàn):當我還沒提完問題,她就迫不及待地發(fā)表意見,老師的要求她根本沒聽清;當我指名其他學生回答時,她總會失望的嘆氣,旁若無人地干著自己的事;當同學回答稍有遲疑時,她就高高舉起了手,大聲嚷道:“老師,讓我來,我來……”
既不注意聽老師講課,也不注意聽同學發(fā)言,只顧著表現(xiàn)自己,這樣不僅不能正確理解教師的意圖和同學的想法,甚至還會影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第一次語文測驗,小鳴只得了81分,我請來家長,肯定了孩子語言能力突出的優(yōu)點,并及時指出孩子不會傾聽的問題,通過交談,我和家長一起尋找到了問題的原因。
在家里,四個家長圍著小鳴一個人轉(zhuǎn),父母特別尊重孩子意見,每次不管活多忙,都要放下,聽孩子把話說完。每次孩子說完一件事,小鳴都要追問家人一句:我說的事你們聽清楚了嗎?千萬別忘了!而每次父母囑咐她的事都要趴在耳邊重復幾遍。有一次媽媽正在和客人交談,小鳴總是插話,還沒等客人說完,她就會打斷客人的話,說這事她知道。家庭的中心位置,使小鳴只愿意表達展示,從不肯耐心傾聽,形成了強勢的性格。到了學校,當然她也不會去尊重和理解別人的想法。
媽媽說,平時她很注重孩子語言能力培養(yǎng),教她講故事,背兒歌,讀唐詩。家里來客人了,小鳴總會給客人表演一個節(jié)目,既大方又得體,每次都會得到客人的夸獎。媽媽說平時真的忽視了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
新課程倡導課堂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很多家長鼓勵孩子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展現(xiàn)自我,這一點是對的。教室里小手林立,孩子踴躍發(fā)言,課堂上氣氛活躍。但實際上,有些學生并沒有真正達到教師的要求,他們只顧著自己的表達,根本沒有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當教師問“請你把剛才同桌說的內(nèi)容重復一遍”“這位同學的精彩發(fā)言共講了幾點發(fā)現(xiàn)”時,就會出現(xiàn)上面說的情景。
我和家長一起研究,制定了這樣一個訓練流程:樂于傾聽——嘗試傾聽——學會傾聽——善于傾聽,將孩子放入互動交流的活動中,讓孩子在與他人思維的撞擊中學會傾聽。
1.激發(fā)興趣,樂于傾聽。作為家長,首先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來培養(yǎng)孩子聽的興趣。比如,講解“聰”的字理,幫助小鳴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你看古人多有智慧啊?!敗指嬖V我們:要用耳,用口,用心,用眼才叫聰明。也就是說,要想聰明,首先兩只小耳朵必須會聽!聽別人對你說的話,聽別人與別人的談話?!?/p>
2.傳授技巧,細化要求。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小鳴對此認識模糊。接下去,可以制定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
第一,聽的時候,眼睛注視著對方,用目光與對方交流,同意可以點點頭或微笑,不同意要等對方說完,接著對方的話題說下去。
第二,要聽清每一句話,腦子里不許想其他事。
第三,不管是在家里,還是課堂上,在聽完別人的話后,才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中間不能插嘴,接話茬。
每做到一點要求,家長要及時肯定。做不到的,要耐心糾正。
3.鼓勵表揚,堅持訓練。我們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層次和認知水平選擇相應的“聽”的內(nèi)容,并由淺入深地精心設(shè)計提問,讓孩子反復聽,每聽一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聽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提醒她邊聽邊想,聽后提問、解答,從而提高聽的水平。媽媽還經(jīng)常給女兒講一些情節(jié)簡單、篇幅不長的故事,讓她在聽過一兩遍后能將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講述出來。持續(xù)一段時間以后,再讓她完整地、基本正確地復述出整個故事內(nèi)容。
經(jīng)過這樣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當有的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發(fā)言的時候,小鳴都能夠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自覺地停下手中的動作,認真聽發(fā)言的學生講了些什么,進行補充。小鳴慢慢感受到了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帶給自己的快樂。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光,相擊而發(fā)火花?!闭J真傾聽,不僅是一種習慣、一種本領(lǐng)、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素質(zhì)、一種道德。我想,我們的孩子不僅要學會順暢地表達與交流,還要學會靜靜地思考和傾聽。我們要大聲對我們的孩子說:認真用耳聽,你會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