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星
在歐洲足壇深造的中國隊球員張玉寧說:“U23輸給卡塔爾的那一天,我看見這一代最杰出的頭腦正毀于抱怨裁判。”
混合采訪區(qū)里,平時“牛哄哄”對記者視而不見的球員在被淘汰后主動表態(tài):“我能說臟話嗎?如果不能,那我沒有什么可說的了?!?/p>
再之后是領隊劉殿秋大倒苦水:我們沒有“輸”。今天我們似乎在與12個人在戰(zhàn)斗。如果還這么搞下去,亞洲足球沒有什么希望與前途。
有人說,要是在中超聯(lián)賽,劉領隊肯定要被罰停賽8場以上。在網(wǎng)上的球迷社區(qū)里,有人鼓噪其他人別再去常州看球,應該讓比賽空場,以此引起亞足聯(lián)的重視和處罰伊朗裁判。
這是一場典型的“中國式足球”失敗。各色人等或抱怨或發(fā)泄,或希望用抵制去消解不滿。和之前很多事件的最后發(fā)展一致,這是個反智的時代,煽動“受迫害妄想癥”的人跑出來罵街可能更有市場。
那些散播“空場”的聲音,其實幾乎可以定義為謠言。本屆賽事場均上座2088.75人,2016年卡塔爾舉辦時差不多也就2316.68人,盡管有200多人差距,但變化不大。
中國隊隊長何超在已經(jīng)拿到一張黃牌的情況下,為什么要在離門30米外區(qū)域實施戰(zhàn)術犯規(guī)?這個球如果讓卡塔爾球員向前突破,最后導致被進球的概率是極低的,何超身后至少還有四五名防守球員……
這就是閱讀比賽能力的不足,體現(xiàn)在對裁判尺度的理解上,前30分鐘,球員應該對裁判有所判斷,避免盲目犯規(guī)。
事實上,早在中國隊慶賀贏下阿曼的時候,中國足球的老朋友揚科維奇就有斷言。作為泰國U23國家隊主教練,他關注了中國隊所有比賽的實時動態(tài),有三個方面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中國這個年齡段的球員身體素質真好,對抗能力很強;第二,球員的個人技術和戰(zhàn)術素養(yǎng)有欠缺,對于足球比賽的閱讀能力尤其不夠;第三,球員怯場,對于球的處理總是處于一種比較慌張的狀態(tài),不夠自信。
后來的比賽推進無不是按照他說的演變。揚科維奇認為,里皮助手馬達洛尼在戰(zhàn)術布置上肯定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中國隊員沒有足以支撐先進理念的技術和戰(zhàn)術素養(yǎng),再好的戰(zhàn)術也很難打出來,或者說,偶爾可能會打出來,但是發(fā)揮不穩(wěn)定。
脫離個人技術能力和戰(zhàn)術素養(yǎng)談整體,是不牢靠的。以前可能是非對抗條件下的個人技術,現(xiàn)在更多是強對抗和高速狀態(tài)下的技術掌握。中國球員的問題就在于非對抗狀態(tài)下的技術水平也是有問題的,甚至不如泰國球員。他開出“藥方”,年輕球員其實就像小孩,必須有一個先學會走,再學會跑的過程。讓年輕球員直接上中超平臺踢球,就是不等他們學會走,直接開始跑了。
以下也許是更合理的安排:中甲和中乙的聯(lián)賽節(jié)奏沒有那么快,外援沒有那么多,中國球員可以扮演一些關鍵角色,在這種情況下真正達到鍛煉效果。更直接點說,在即便犯錯,也不至于給球隊造成毀滅性打擊的情況下,球才會更多傳給年輕球員,他們才會有更多機會得到練習。在中甲和中乙賽場上,犯錯也未必一定會造成最嚴重的后果,還有機會去選擇下一次觸球該怎么處理。第一次第二次射門沒進,可能還會有第三次第四次射門的機會,但是在中超,根本沒有機會可供揮霍。
U23已經(jīng)在中超成為主力,他們像被拔起的苗,成為整個聯(lián)賽和中國足球的新勢力。
更刺痛的現(xiàn)實隨之而來,越南隊通過點球大戰(zhàn),將伊拉克送回老家。在此之前的2016年U16亞少賽,越南隊闖入8強,而中國未能晉級正賽。同年的U19亞青賽,中國隊小組出局,而越南隊殺入4強,并拿到了2017年U20世界杯的“門票”。2018年U23亞洲杯,越南隊又闖進決賽。
如果有一天,中國足球敗于越南隊腳下,希望各位不要驚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