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于 安
PPP的法治取向,尤其是它的法律屬性問題,是最近幾年來令人非常糾結卻又無法繞過的一個立法議題。研究者的爭論不休和莫衷一是,決策者的猶豫不決和舉棋不定,與PPP現實運行對法律制度的迫切需要之間形成了高度張力。簽訂合同總是要寫爭端解決條款吧,是民事仲裁還是行政訴訟卻是一個讓人非常躊躇、難以判斷的問題。去年以來對PPP的整頓規(guī)范工作也可以證明,法治不足是亂象迭出引出風險的重要原因。但是客觀地說,倡導PPP的國家決策者從開始一直到現在都非常重視法治。早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guī)劃中就已經立項,當時使用的項目名稱是政府特許經營立法。PPP立法問題的關鍵,其實不是重視與否的問題,而是認識正確與否的問題。
究竟什么才是PPP的“法”呢?這在把民法和行政法截然分開的法律體系里,是一個在傳統(tǒng)框架中難以得出絕對結論的難題。從目前學術討論的情況看,在民法典分則的合同篇中,把PPP合同立為一個新的有名合同是不大樂觀的,盡管在實踐中可以把民法合同制度引為PPP的規(guī)則。難以在民法合同制度中登堂入室的原因,可能還是因為PPP合同有許多不同于普通民事和商事合同的地方。這一情形不僅發(fā)生在民法中,在既有的行政法體系也出現類似的問題,人們已經發(fā)現行政協(xié)議與既有行政訴訟體系不完全適應。最高人民法院已經發(fā)布了比較全面的行政訴訟司法解釋,但是計劃另行制定關于行政協(xié)議和審查行政規(guī)范性文件的司法解釋。有關行政協(xié)議的司法解釋稿已經更新了二十多次,這不但說明司法解釋制定機關的認真謹慎,而且也說明行政協(xié)議制度確實存在特殊性和復雜性。大家都知道,在2014年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的行政協(xié)議中,首指政府特許經營協(xié)議。行政協(xié)議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可能首先是由于政府特許經營協(xié)議或者PPP協(xié)議所引發(fā)的。
PPP是一個需要另辟蹊徑和推出新法域的法治新題,比如說“新行政法”或者其他類似的新型法律領域。基于比較法的移植也沒有現成樣本,因為他國對此也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多元紛呈。求新必須以探索鋪路,急于求成的武斷往往無濟于事,本欄目的幾篇文章就是施以推敲之功的學術討論,希望能夠有助于推動PPP的新制度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