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特
摘 要:詩歌作為千百年來經(jīng)久不衰的人類共同話語在東西方都有著廣泛的受眾群體,對衰老的感嘆也是東西方詩歌都會表達的一個重要主題。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時代背景下,不同詩人對于這一主題卻有著不同的創(chuàng)作理解。就如中國古代杰出詩人孟浩然和全美桂冠詩人柯林斯就分別以衰老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歲暮歸南山》和《健忘》這兩首截然不同的詩歌。本文以平行研究的方法,運用文類學知識對兩首詩進行了形與質(zhì)的解讀,力圖使讀者感受中西方文化差異,進一步對中西方詩歌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關鍵詞:文類學;十四行詩;五言古詩;形與質(zhì)
1 引言
《歲暮歸南山》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作。此詩系詩人歸隱之作,詩中發(fā)泄了一種怨悱之情。首聯(lián)記事,敘述停止追求仕進,歸隱南山;頷聯(lián)說理,抒懷才不遇之感慨;頸聯(lián)寫景,自嘆虛度年華,;尾聯(lián)闡發(fā)愁寂空虛之情。全詩語言豐富,層層輾轉(zhuǎn)反復,風格悠遠深厚,富有韻味,將作者對韶光易逝,馮唐易老的感概抒發(fā)殆盡。
而《健忘》(Forgetfulness)則是兩屆全美桂冠詩人比利·柯林斯(Billy Collins)的代表作,作為超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記錄日常生活的無數(shù)細節(jié),將日?;顒樱T如吃販、做家務和寫作,自由地做文化上的連結(jié),用數(shù)個比喻將健忘的特性表現(xiàn)出來,以此來慨嘆生命的衰老。
二者都以遺忘、衰老作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共同主題,加之寫作特征上有一定相似之處,因此,筆者認為通過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對兩部作品進行比較是很有意義的。
2 兩首詩的文類解讀
第一首:
歲暮歸南山(1)
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2),南山歸敝廬(3)。
不才明主棄(4),多病故人疏(5)。
白發(fā)催年老(6),青陽逼歲除(7)。
永懷愁不寐(8),松月夜窗虛(9)。
詞句注釋:
(1)歲暮:年終。南山:唐人詩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隱居題。這里指作者家鄉(xiāng)的峴山。一說指終南山。
(2)北闕:皇宮北面的門樓,漢代尚書奏事和群臣謁見都在北闕,后因用作朝廷的別稱?!稘h書·高帝紀》注:“尚書奏事,渴見之徒,皆詣北闕?!毙萆蠒和V惯M奏章。
(3)敝廬:稱自己破落的家園。
(4)不才:不成材,沒有才能,作者自謙之詞。明主:圣明的國君。
(5)多?。阂蛔鳌芭P病”。故人:老朋友。疏:疏遠。
(6)老:一作“去”。
(7)青陽:指春天。逼:催迫。歲除:年終。
(8)永懷:悠悠的思懷。愁不寐:因憂愁而睡不著覺。寐:一作“寢”。
(9)虛:空寂。一作“堂”。
白話譯文:
不再在朝廷宮門前陳述已見,返歸終南山我那破舊的茅屋。
沒有才能才使君主棄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與我離疏。
白發(fā)漸漸增多催人慢慢老去,歲暮已至新春已經(jīng)快要臨近。
心懷愁緒萬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戶一片空寂。
第二首:
Forgetfulness
by Billy Collins
The name of the author is the first to go
followed obediently by the title,the plot,
the heartbreaking conclusion,the entire novel
which suddenly becomes one you have never read,
never even heard of,
as if,one by one,the memories you used to harbor
decided to retire to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of the brain,
to a little fishing village where there are no phones.
Long ago you kissed the names of the nine Muses goodbye
and watched the quadratic equation pack its bag,
and even now as you memorize the order of the planets,
something else is slipping away,a state flower perhaps,
the address of an uncle,the capital of Paraguay.
Whatever it is you are struggling to remember,
it is not poised on the tip of your tongue,
not even lurking in some obscure corner of your spleen.
It has floated away down a dark mythological river
whose name begins with an L as far as you can recall,
well on your own way to oblivion where you will join those
who have even forgotten how to swim and how to ride a bicycle.
No wonder you rise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to look up the date of a famous battle in a book on war.
No wonder the moon in the window seems to have drifted
out of a love poem that you used to know by heart.
健忘
文/比利·柯林斯 譯/黎歷
首先直奔作者姓名
然后才是服貼跟著的標題與情節(jié)
以及令人心碎的結(jié)尾 整部小說
突然變成一部你從未讀過
從未聽說過的作品
好像 一個接一個 你曾經(jīng)擁有的記憶
決定退休 退回大腦的南半球
一個沒有電話的小漁村
很久以前 你吻別九位繆斯的名字
看著二次方程整理其行裝
即使現(xiàn)在 即使你記住行星的順序
但其它東西依然溜走 也許像國花
叔叔的地址 巴拉圭的首都之類
不管你正在努力記起什么
它不準備呆在你的舌尖 甚至沒打算
潛伏在你脾臟些許不起眼的角落
它沿一條黑暗的神話河飄逸而去
你能記住的就是它以L開頭的名字
好吧 以自己的方式走向遺忘 那里你會加入
那些甚至忘記如何游泳 如何騎自行車的人
難怪你半夜起身
尋找戰(zhàn)爭書籍里一段著名戰(zhàn)役的日期
難怪窗口的月亮似乎已從一首你曾經(jīng)
爛熟于心的愛情詩中飄流而出
《歲暮歸南山》是孟浩然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五言律詩是律詩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guī)范的詩歌,屬于近體詩范疇。律詩發(fā)源于南朝,從南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演變而來,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而孟浩然正是其中的佼佼者,這首詩獲得了之后大批文人的高度評價,《唐詩合選詳解》中吳綏眉曰:此種最為清雅,不求工而自合。
《健忘》則是一首自由詩。自由詩這種體裁,19世紀末20世紀初源于歐洲。其詩體結(jié)構(gòu)自由,段數(shù)與行數(shù)以及字數(shù)沒有一定規(guī)格,語言有自然節(jié)奏而無需押韻。我國“五四”以來的詩歌也流行這種詩體。自由詩又稱新詩,這是相對舊體詩而言的。它在章節(jié)、音步、押韻等方面都比較自由、靈活,沒有格律詩那樣嚴格、固定的限制和約束。
3 兩首詩形與質(zhì)的比較
詩歌是高度集中并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飽含作家的思想感情,想象豐富,語言精練,形象性強,有鮮明的節(jié)奏,和諧的音韻,語句一般都分行,注重結(jié)構(gòu)形式的建筑美。我想這也是這兩首詩或者甚至是這兩類詩的可比之處,同是詩歌是他們的相通點,而不同的體系和民族特征有時他們有很大的不同。
3.1 形式
(1)詩的押韻
第一首詩是孟浩然極為擅長的五言律詩,對詩歌的押韻有著很高的要求蘆、疏、除都押了韻,已經(jīng)對以前的五言古詩做了突破,規(guī)范中又有所發(fā)展。劉辰翁在《王孟詩評》中寫道:他人有此起,無此結(jié),每見短氣。對孟浩然的音韻掌握做出了高度的贊揚。
第二首英文詩的押韻是指通過重復元音或輔音以達到一定音韻效果的詩歌寫作手法。顯然,隨著從十四行詩到自由詩的發(fā)展演變,已經(jīng)沒有嚴格的押韻習慣。但還是通過night heart members出了高度的評價時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幾個尾韻,以及大量以S打頭的頭韻表現(xiàn)出了押韻。
(2)詩的結(jié)構(gòu)
兩首詩的結(jié)構(gòu)都繼承了文類本身的特點,都有各自詩歌系統(tǒng)中的建筑美特點,而第一首詩更整齊,對體裁要求更嚴格,第二首詩則更自由。
3.2 內(nèi)容
(1)主題及意境
兩首詩同樣表現(xiàn)“衰老”的母題,卻有著不同的主題思想。詩歌的主題通常是借助意境來表達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繪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shù)境界。體味意境的方法主要抓住詩歌的畫面和氛圍,去理解,感受“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兩首詩都寫到老去,可具體情境卻不相同。第一首詩是通過環(huán)境破落、晚景凄涼,通過頭發(fā)花白、年老力衰等這樣直接的描寫來表現(xiàn)出作者晚年境遇的悲慘,和對人生易老的感嘆。而第二首詩則是通過人一件件的忘記事情,一件件提及以往記憶閃回的情景來讓讀者體味衰老的無奈。
(2)藝術(shù)風格
第一首詩用詞樸素簡潔,主觀性突出,孟浩然五言律不合律有其深層次的美學原因。他追求自然美,是對初唐過多追求形式美的矯正。他把古風與近體來了一次整合,他的近體多為古風化的近體。將近體詩的格律精神與古風的自然平和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從而達到了一種“興象玲瓏”的藝術(shù)境界。讀孟浩然的詩,看不到近體格律的束縛,而是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既接受近體格律,有不被近體格律所累,一切以自然為第一標準。這首詩語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淺易,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第二首詩用詞自由,想象力豐富,寫作天馬行空。在他的詩中,讀者的想像力像登上階梯,一步一步進入越來越超現(xiàn)實的情境,最后到達一種可以落腳和依靠的情緒。它可以讓讀者領會柯林斯特有的想像力遨翔,還有之后的輕輕地落下,像是要落地歇息的鳥一般。
4 總結(jié)
總之,兩首詩在結(jié)構(gòu)音韻上都有音樂美和建筑美的特點,只是表現(xiàn)方式不同。最大的差別在于對于表現(xiàn)同一類母題時,兩個作者的切入角度或者說感受方式大有不同,或許這就是兩個不同民族思維習慣差異帶來的不同的精彩,還有兩種語言不同的魅力,或許也是因為當時作者面臨的處境和擁有的心境不同。英文詩中充滿了恬淡活潑,似呼把衰老遺忘當成一種有意思的、值得玩味的人生體驗,而孟浩然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飽嘗世態(tài)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韶光易逝,年華易老,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無論是哪一種創(chuàng)作心態(tài)和寫作手法,二者身上都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