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林
看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也看過中國詩詞大會,傳統(tǒng)文化之精深自不必贅述,“大國滂滂,古風泱泱”之類的贊美之詞也暫且按下不表。然而正如蟬聲居高而白遠,桃李不言而成蹊,這場別開生面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識競賽,將其不同于任何一場比賽的魅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空間上從選手擴散到觀眾,時間上由過去延伸到未來。
不落俗套,亦不走偏鋒,深刻卻不乏幽默,好的題目是這次比賽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有些題目包含了語文課本中的知識,如《師說》中“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所運用的合敘手法,“晡時”所代表的具體時間(《孔雀東南飛》一義曾提及)。這些題目沒有脫離課本,而是以課本為中心向外做了延伸。當看到語義課上學過的知識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選手們流利地做出回答時,我心里竟然有一種久別重逢的悸動。我想在場的選手和觀眾大概都和我有同樣的感受,這大抵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獲取知識并能學以致用的快樂與滿足。
當然,好題目也要有好選手才算“棋逢對手”。抽象難懂的甲骨文、“走別八行稀”中“八行”的含義、“難兄難弟”中“難”字不同的讀音代表的不同意義……一道道題目相繼念出,一個個選手迅速拍下?lián)尨鹌?,將答案徐徐道來??矗忠粋€選手站起來了,他盯著屏幕上出現(xiàn)的甲骨文,目光似乎穿過了千年歷史的烽煙,沿著時光之河溯流而上,回到錦繡華章的盛唐之畔,緩緩吟出那傳唱千年的詩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巾。”語畢,“權兒爺”笑著宣布:“回答正確!”瞬間,掌聲雷動。我聽到后排一個男生情不白禁地贊嘆道:“妙哉!”
這是一場比賽,但絕不只是一場比賽。此時此刻,燈光下飄灑的是賽場上的硝煙,但更多的是對知識的渴慕與追求,這才是傳統(tǒng)文化本身的魅力。忘卻功利,也無所謂有用與無用,只為知識本身而折服,只因文化之美而追逐。
自然,選手們的知識面畢竟也是有限的,因此有幾道題目成為“漏網(wǎng)之魚”,這便給了臺下觀眾大顯身手的機會??粗磉叺耐瑢W自信地說出答案,語速不疾不緩,眼睛里閃著自信的光,我不由得贊嘆彼之才華,亦嗟嘆己之鄙陋。這個互動環(huán)節(jié)不僅將知識從臺上擴散到臺下、從選手擴散到觀眾,更教會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傳承要從賽場上延伸到生活中。
這次競賽的特別之處,也恰恰體現(xiàn)在它超出比賽本身的價值和意義,我將其理解為“延伸”——從課本的知識延伸到廣博的傳統(tǒng)文化,從參賽選手延伸到臺下的觀眾,從比賽舉行的那天延伸到每個人的未來。不斷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也已延伸到我們每個人心里,相信傳統(tǒng)文化的植株會在某年某月的某座城,從靈魂中開出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