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志鵬
圖由受訪者提供
2004年1月,這部經(jīng)典喜劇《收信快樂》的大陸版在北京首演,一炮而紅。在那個年代,信件仍是人們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之一,因為第一部智能手機iPhone要在3年后才會誕生。
14年之后,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忘記了用筆在紙上沙沙地醞釀出一份信是什么樣的感覺,在仿佛是無盡的等待中期待一封信的到來又是怎樣的感受!2018年1月20日,這部集納76封書信,跨越長達40年情感的催淚經(jīng)典大戲《收信快樂》,將在中南劇場與你相遇。
在劉子純還很小的時候,會在睡前寫下今天的見聞放到桌上,給很晚才下班回家的爸爸看。這個在如今看來仿佛遠古時代一般的交流方式,卻在那個時代里成為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間溝通的橋梁;那時候離別的親人、戀人之間,也只能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通過寫信的方式傳達思念;相距兩地好朋友之間,也只能通過信件互訴衷腸。
從2004年到2018年,這部戲已經(jīng)演繹超過14個版本,豆瓣評分高達8.3,這部“簡單”的戲讓很多人思考,也讓很多人哭泣。在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手寫書信一邊被時代遺棄,一邊又變成日常中一件非常奢侈的禮物——所以人們依然用手寫的信件、請柬來表達敬意和尊重。
《收信快樂》濃縮在一個半小時的舞臺上,用76封書信串起跨越長達40年的情感。故事從臺北的一間教室中的傳紙條開始,直到其中一位離開人世。身在美國的女主在混亂的個人生活中追求藝術(shù)之路,充滿反抗精神,而一直在臺灣的男主,則一路遵循著家人的規(guī)劃和建議,走上了從政之路,循規(guī)蹈矩。他們只有在信紙上才會摘掉社會性的面具,暢所欲言,相互袒露真實的內(nèi)心。
正是如此,性格迥異的兩位主角,才得以用信件交往持續(xù)了一生,兩端人生也因此相互交錯,而如果成年后的他們還能經(jīng)常近距離地見面,很可能擦肩而過然后是兩段毫無交集的人生。
1月20日,這部經(jīng)典話劇將在中南劇場上演,由武漢姑娘劉子純擔任導演和主演(飾演女主角陳淑芬)。因為被這部戲吸引而將這部經(jīng)典戲劇搬上武漢舞臺,劉子純說:“一場戲劇,兩種人生,三個階段,數(shù)百封信,完全濃縮在一個半小時的戲里。相信吸引我的同時,同樣可以引發(fā)觀眾的深思?!?/p>
對于一部經(jīng)典戲劇而言,在不失水準的前提下做出新意是最大的困難。熟悉這部戲的人知道,沒有換場,一把椅子一個沙發(fā),一盞落地燈,兩個人相隔一段面對觀眾,劇本就是一封封往來的信件,是這部戲最大的特點之一,面對這個問題,劉子純在最初定本劇基調(diào)時思考了很久,她說在當下的時代中,“人們的內(nèi)心稍顯浮躁,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不能沉下心觀看一個半小時的純對白,”如何抓住觀眾的視線成了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因此,我們將在由武漢本土獨立劇團一起戲劇引進的這個版本中看到與原版不太一樣的舞美表現(xiàn)。“不再是安靜的坐在椅子上,而是將舞臺劃分為多個空間,兩個人物不僅僅是在寫信,更是把每一封信作為一個情境去表現(xiàn)?!北M管這樣的改變加大了演員的表演難度,但劉子純希望每一封信都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同時,變化的還有,在保留原本特色外加入的一些舞臺動作,“不會過多,只是在劇情需要下”,劉子純說這是希望通過不同狀態(tài)更好的向觀眾清晰地傳達內(nèi)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觀眾將在這個版本中“嘗”到一些更熟悉的味道,結(jié)合了武漢觀眾的口味進行漢化后的版本顯然值得武漢觀眾期待。
作為本戲的導演和女主演,劉子純相比于普通觀眾對這部戲擁有更多的思考。她說劇中給自己感觸最深的臺詞是“擁有就是失去的開始”。這是一種多么痛徹的領(lǐng)悟。就像有人說,我們的生命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倒數(shù)。
這是這部戲中包含的人生哲理之一,也或許是最能打動我們的哲理,“告訴我們要珍惜當下”,劉子純說:“不論是愛情還是親情,雖然常常擁有的一開始就已經(jīng)是在失去,并不能緊緊的抓住任何東西,所以更要在擁有的當下好好的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再追悔莫及?!?/p>
這會讓人想起《大話西游》的至尊寶,想起木心最著名的那首詩《從前慢》……仿佛所有偉大的作品都在反復強調(diào)同一個簡單的道理。劉子純說:“從前通訊的困難,讓互相珍惜的兩人緊緊抓住聯(lián)系的機會,現(xiàn)在及時通訊普及的時代下,反而讓人非常容易忽視自己身邊的人?!彼Mㄟ^這個作品能帶給人們一些對當下的思考,而關(guān)于這部戲?qū)τ谧约旱囊饬x,劉子純形容為:“心中有了感悟,并去及時審視自己的人生?!?/p>
在2017年圣誕節(jié)那天,正好是劉子純父親的生日,她說要回家就拿起很久未動的筆,像以前那樣寫給父親。在這個電子化的時代,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值得回味一次,寫信給最愛的那個人時的感受,就像豆瓣上有位網(wǎng)友評論說:“幾十年的愛情,從情書開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