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太行+咳咳灰
貞觀十三年,在《西游記》世界里是特別重要的一年。
皇上夢中遇見一條龍跟他求救,他許諾救這條龍,沒成功。后來皇上反復(fù)做噩夢,死了。陰間掌管生死簿的崔判官是先帝舊部,在崔判官的幫助下,皇上復(fù)活。這一遭,他見過了閻王、地獄和許多孤寒惡鬼。
活過來的皇上想做點法事,于是海選和尚來念經(jīng)。30歲的玄奘和尚入選。
《西游記》里,吳承恩對玄奘的外貌沒有直接描寫,用“凜凜威顏多雅秀”提了一句。
不過他確實表現(xiàn)出了唐僧的美貌,就是“三次看中”:
第一次看中,是陳光蕊被皇帝看中。陳光蕊是狀元,狀元是皇帝欽點的,這其中還包括口試,所以狀元沒有獐頭鼠目的,都是帥哥。
第二次看中,是陳光蕊被丞相女兒看中。陳光蕊中了狀元之后騎馬游街,被丞相殷開山的女兒殷溫嬌看中,殷小姐的繡球打在了陳先生的腦袋上。
第三次看中,是玄奘被觀音菩薩看中。菩薩與木叉道:“……我和你雜在眾人叢中,一則看他那會何如,二則看金蟬子可有福穿我的寶貝,三則也聽他講的是那一門經(jīng)法……”
觀音菩薩送了衣服給唐僧,還要看穿上合身不合身。結(jié)果一看,“果然是明智金蟬之相”。
顏值確實是正義,但只有顏值是遠遠不夠的。男人要發(fā)心做事,對事業(yè)要有擔(dān)當(dāng)。
我們看《西游記》電視劇里,皇帝見了菩薩,說要取經(jīng),這個時候滿朝文武都在堂上,就唐僧一個和尚,一說取經(jīng),就只有他去。
但在小說里,唐僧是立刻就勇挑重擔(dān)的。當(dāng)時一共有1200個和尚在場,其余的都沒有表態(tài)。
從此以后,玄奘就變成了“唐三藏”“唐僧”,他背后站著一個強大的祖國。
唐僧原本覺得三年可以回來,如果是那樣,來回108000公里,每年要36000公里,一年360天,每天要走100公里,就算騎馬,也得是高等級道路才能做到。男人關(guān)鍵要有事業(yè)心,算術(shù)不好沒那么要緊。
路比唐僧想的要長。有時候,好幾天邁不出一步路。要戰(zhàn)勝惰性,只有“自律”二字。有些人會對唐僧說:別走了。比如女兒國國王。
女兒國已經(jīng)到了《西游記》小說第五十回,這個時候的唐僧三十五六歲。
我們知道中國人最重視的結(jié)婚儀式,不是領(lǐng)證,而是“吃喜酒”。豬八戒吃完了酒,唐僧和女王已經(jīng)結(jié)婚了,差的無非是他明天從女王之夫,變成一國之主。
長老慢下龍車,對女王拱手道:“陛下請回,讓貧僧取經(jīng)去也?!?/p>
女王眼里,是“怕什么戒律清規(guī)”。但唐僧眼里,是“說什么王權(quán)富貴”。他姥爺是公爵,爸爸是狀元,他知道了家世之后,還老老實實當(dāng)了十二年和尚。
唐僧路過比丘國的時候,國王要吃小朋友的心肝。這時唐僧展示了他最大的善意:慈悲。唐僧是最怕惹事的人,這次卻一反常態(tài),非管這事不可。
三藏道:“貧僧進城時,見街坊人家,各設(shè)一鵝籠,都藏小兒在內(nèi)。此事不明,故敢動問。”驛丞附耳低言道:“長老莫管他,莫問他,也莫理他、說他。請安置,明早走路?!?/p>
豬八戒的看法,在今天也是常見的,就是“我們不管閑事,活該他們倒霉”。然后唐僧求起猴子來,讓他救這些孩子。
孫悟空想了想,就把那些守護唐僧的神仙都發(fā)去看孩子了。猴哥心里一定十分滿意:這樣的師父,才值得一跟;這樣的男人,才值得一保!
一個底子本來就不錯的人,如果又自律、上進、溫柔、慈悲,那就會生得一副好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