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陳三立與近代江西詩風的演變

        2018-02-01 02:28:22
        江西社會科學 2018年2期

        陳三立作為中國詩壇近百年來最杰出的詩人,其詩雖“參錯于杜、梅、黃、陳間”[1](P204),然其詩“自具一種格法,精健沉深,罷落凡庸,轉于古人,全無似處”[2](P51),蒼莽排宕之意態(tài)未可列之江西社里,足以自成一家。他以祧唐禰宋、自成一家的詩學思想指導江西籍的詩人自山谷、昌黎入手,學習唐宋名賢之詩法,融會貫通,鍛造一家之詩。由此,掀起晚近江西詩壇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高潮,促使清末民初江西詩壇由模擬漢魏六朝詩轉向宋代“江西詩派”的回歸。陳三立經(jīng)過一系列的詩學活動,不僅進一步確立自己的詩學宗旨和詩壇地位,且主導了晚近江西詩壇的復興和詩風的演變。

        一、漫游武昌與宗宋詩風的確立

        陳三立詩“瓣香先輩山谷,為江西派中宗匠”[3](P1532),在民國時期已為世人所知,陳三立卻說:“我四十歲前,于涪翁、后山詩且未嘗有一日之雅?!保?](P19)考察歷史文獻,可知陳三立說法并不確切,他在青年漫游湖湘之時即已對黃庭堅詩有好感,漫游武昌之際,又與張之洞幕僚梁鼎芬、范當世以及后來沈曾植、鄭孝胥的交游密切,宗宋詩風亦是在張之洞幕府鑲政時期確立。湖南新政失敗后,陳三立潛心研習宋詩,其宗宋詩風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避居金陵后更加凸顯。

        陳三立在漫游湖湘時期已對黃庭堅多有好感,在評點他人詩作時總會以黃山谷詩為比照對象,或直接作詩稱贊黃山谷,其對宋詩的態(tài)度并不似他中年所說的那般“未嘗有一日之雅”。陳三年早年寓居湖湘時為友人詩作評點時常以黃庭堅為參照對象,指明友人詩歌導源于山谷。光緒五年(1879),陳三立評點廖樹蘅詩說“大詩魂雅之中復有雄直之氣行呼其間,大似蘇黃”[3](P1156),直接點明廖詩有蘇軾、黃庭堅詩的氣度風骨。光緒十五年(1889),陳三立游覽黃庭堅故居,作有詩句“千年今悵惘,一代汝精靈”(《長沙還義寧雜詩》),毫不掩飾地表達自己對鄉(xiāng)賢黃山谷的敬仰之情。從這兩則事例中可以看出青年時期的陳三立對于黃庭堅懷有敬仰崇拜之情,總是有意提及他,對其詩歌上取得的成就高度認可。

        陳三立宗宋詩風是在漫游武昌時期確立的,這一時期他學詩對象從宋人黃庭堅擴大到唐人韓愈,然主要以宋詩為法門。光緒十六年(1890)陳寶箴赴任湖北,陳三立隨父入武昌,謀職于兩湖書院,多與張之洞督幕文人梁鼎芬、黃遵憲、范當世、范鐘、易順鼎、楊銳雅集和冶游,切磋詩藝,交流作詩心法,詩學旨趣逐漸轉向韓昌黎、黃山谷。張氏幕府文人梁鼎芬詩“旨與山谷、后山相近”[3](P1521),范當世、范鐘兄弟亦詩學嗜宋。故在與梁鼎芬及范氏兄弟頻頻互動中,陳三立詩歌風格也發(fā)生變化。其詩有:“世外樓船兼雁暝,夢中江海挾蛟行。寄將哀怨春應覺,激宕平生淚欲橫?!保ā度巳盏靡字賹嶆?zhèn)江舟中寄詩感和二首》其一)也有詩云:“黃生嬌逸梁髯憊,各以鼾聲助瀑聲。夢醒蚊雷揮汗處,依稀今有佛燈明?!保ā洞群剿率侨q梁節(jié)庵黃仲方易由甫及予同宿處》其二)這些詩句中既有韓詩想象奇特、極度夸贊的特色,又有黃詩法度精嚴、句式整齊的優(yōu)點。因此,黃公度評陳三立詩“胸次高曠,意境奇雅,當其佳處,有商榷萬古之情,具睥睨一切之概”,言其詩得韓黃真諦,鼓勵陳氏“有此才識,再勉勵為之”。[5](P114)總之,暢游武昌的五年里,陳三立得以結識梁鼎芬、黃遵憲、范當世等,后又識得陳衍、鄭孝胥等名士,其宗宋詩風在這一階段已開始顯現(xiàn),且在后來的歲月里愈來愈明顯。戊戌變法失敗后,陳三立“自是肆力為詩,陶寫性情,呼之欲出”[6](P161),詩風出入唐宋名賢間。后來他避地海上,詩風有杜、梅、黃、陳之長。辛亥以后,陳三立寓居滬寧,其詩融荒寒之景、哀慟之情、勃郁之氣于一體,又想象奇絕、善造境煉字,開“生澀奧衍”一派,呈“奧邃蒼堅”之態(tài)。所謂“越世高談,自開戶牖,不僅隸于江西社里也”[3](P1532)。陳三立詩風到晚年才得以最終確立,梳理其詩學途徑可知其詩經(jīng)歷從模擬漢魏六朝詩轉向仿寫唐宋杜韓黃陳到寫情狀物、自成一家。

        陳三立詩由模擬前賢到自成一家有其深邃的緣由,這是其復雜的人生際遇以及時代風云共同造就的。暢游督幕時期,他目睹甲午戰(zhàn)爭給國家?guī)淼臑碾y、國事日益艱難,再加上過從之士以及幕主張之洞等對宋詩的積極推崇,故而他選擇與早期詩作絕然不同的詩風,走上模擬宋詩,學習黃(庭堅)、陳(師道)詩風的道路。戊戌變法失敗后,陳寶箴主持的湘中改革也遭夭折,陳氏父子二人皆被革職永不敘用,未幾,父寶箴暴斃西山,仕途中斷、家庭遭厄,對正直壯年的陳三立而言是極大的打擊,自此寓志于詩,“詩境一變,閔亂傷時,多變雅之作”[7](P46),家國離亂、離黍之悲寓于詩中。故而,陳三立詩風隨著人生經(jīng)歷的豐富,呈現(xiàn)出轉變的過程也是理所當然的。

        此外,家學淵源對于陳三立走上學宋詩、熔鑄唐宋詩歌于一爐有著直接的關系。陳三立之父陳寶箴本詩文俱佳者,詩風“沉郁深摯”,對于同鄉(xiāng)黃庭堅以及唐人杜甫的詩推崇備至,范當世稱其詩“精辟有法”,蓋學此二人詩的結果。詩作《長沙秋興用杜韻八首》(其一)云:“商飚颯颯動平林,冷入瀟湘氣郁森。水闊魚龍爭落照,風高鷹隼突層陰?!鼻锞笆捝餁饷C殺,正映襯詩人不屈人格和昂揚的斗志。“乾坤泡幻局如棋,獨立蒼茫事可悲。蠻觸爭雄矜得意,龍蛇起陸恐傷時?!边@幾句詩又反映出詩人對于時下舉行的變革的擔憂,對改革前途未卜的愁索。除杜甫外,陳寶箴對山谷詩也極其推重,陳三立曾言其父“嗜山谷詩,嘗憾無精刻”[3](P1127-1128),陳三立為讓黃庭堅詩歌廣為流傳,解資刊書人。陳父對黃詩的喜愛直接影響到陳三立,《銷食錄》曾載隆觀易詩“陳右銘觀察亟為欣賞,命伯嚴公子抄錄以為把玩,后集中有《留別右銘伯嚴》《懷伯嚴》諸詩,足徵文字因緣而已”[8](P190)。隆氏詩歌得到陳寶箴贊賞,陳氏甚至讓兒子陳三立抄錄賞玩,而隆詩“逢源杜與韓,語言之妙類大蘇,而似歸宿于吾鄉(xiāng)山谷老人”[9](P1869),是學習宋人黃庭堅的。陳父讓青年陳三立把玩時人學宋詩作,又讓他與隆觀易交游,無疑在陳三立學詩道路上起了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不難看出,陳三立之所以能學黃、陳、杜、韓而又能出新求異、自成面貌與其自幼所秉承的家學有著莫大的關系,特別是陳寶箴的詩學傳直接影響陳三立走上學“西江詩派”之路。

        誠然,良好的家學傳承、淵博的學識是造就優(yōu)秀詩篇的必然條件,外在的時代風云、個人的身世遭遇對詩歌風格、內(nèi)容的影響也至關重要。陳三立詩風是隨著時代變化以及個人經(jīng)歷而變化的,正是由于他不斷吸納前人詩風、轉益多師,調整、裁剪、完善自己詩作,才能“詩宗西江,標舉興象,莩甲新意,妙罄言詮,而不墮入南宋劉后村一派”[10](P113),得以自成一家。

        二、往來蘇贛與宗宋詩風的傳播

        陳三立自光緒二十四年(1898)隨父暫居南昌西山,即有贛人蔡可權向其請益詩學。光緒二十六年(1900)后,寓居金陵、滬上,往來蘇贛間,贛籍詩人向其請教詩學之風更為熾烈。他通過與贛籍詩人交游、雅集、詩詞唱和、評點詩作的方式與他們頻頻互動,在此溫情脈脈的氛圍中宗宋詩風得以流播至整個江西詩壇。陳三立以祧唐禰宋、自成一家的思想指導贛籍詩人,開啟了江西詩壇詩歌創(chuàng)作新局面。

        評點贛籍詩人詩作,指明他們詩學淵源和詩歌特色,是宗宋詩風傳播的主要方式。陳三立對贛地詩壇后進學黃山谷大加贊賞。“鄉(xiāng)里英俊少年六七輩,則類多偏嗜山谷,效其體,殫竭才思,角出新穎。竊退而稱異,殆西江派中興復振之時乎?”[3](P1422)他認為江西詩派可由這些贛籍后進詩人重新振興,因此對他們多加激勵。他評吳天聲詩“勝處類窺涪翁蹊徑……杜陵所謂‘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者也”[3](P1429)。他儼然已將吳天聲視為自己詩學的接班人,對他振興西江詩派寄予厚望。他說陳病樹詩“力追后山……至若今人,雖號杰出者,病樹與之俯仰揖讓于其間,無所愧也”[3](P1476)。直言陳病樹詩作之佳,可躋身當世第一流詩人之列。此類評語尚有許多,他還曾為夏敬觀、楊增犖、胡朝梁、程學恂、胡先骕、王易、王浩、龍榆生、黃養(yǎng)和、黃次純等詩人評詩。他之所以不厭其煩為贛籍詩人評詩、改詩,目的即為推廣宗宋詩風,以振興江西詩壇。

        唱和、雅集、冶游也是陳三立傳播詩風的有效方式。陳三立在詩壇享有盛名,學詩之人多歆慕從其交游,殆其“流寓金陵,詩名益盛,同輩習聞所說,歸禮涪皤,偶事篇章,并邀時譽,而后生未學,遠近向風者,更無論矣”[11](P300-301)。從其游者多執(zhí)弟子禮,對其恭敬有加,散原翁偶作篇章,輒在后進詩人群中廣為流傳。在此種風氣下,宗宋詩風迅速在江西詩壇涌起。陳三立詩集中關于與贛籍詩人唱和之作有多首,與夏敬觀唱和詩28首、龍榆生唱和詩12首、邵祖平唱和5首。此外,陳三立多次參與江西詩人組織的冶游和雅集活動。民國十一年(1922)春,胡先骕隨陳三立、柳翼謀往南京太平門觀桃花,賦“清論欣能共詩老,坐看殘日下西疇”(《同陳伯嚴梁慕韓柳翼謀諸前輩太平門外賞荷花》)詩句,表達對散原翁的歆慕之情。民國十八年(1929)秋,龍榆生邀約名流陳三立、朱祖謀、夏敬觀等雅集滬上張園,龍氏作詩“義寧詩老傷離甚,每味清言動肺肝”(《己巳重陽前十日約集散原彊村》),對陳三立即將離滬赴匡山傷感不已。再者,贛地詩人多與陳三立有師生之誼,或正式拜師入門,或不斷請益詩學。夏敬觀詩云:“從翁學詩二十年,初如鈍根坐學禪。酒樓一語為道破,立腳不在文字邊?!保ā秹凵⒃唐呤罚┯纱嗽娍芍惾ζ涠嘤悬c撥、開導。與贛籍詩人往來不絕的詩詞唱和,規(guī)模盛大次數(shù)繁多的雅集燕游,脈絡分明的師承關系,這些都使得近代江西詩人詩學皆從散原翁,從山谷、后山入手,詩學淵源上溯宋“江西詩派”。

        陳三立是以何種詩學觀指導贛地詩人作詩的呢?

        首先是祧唐禰宋。陳三立雖主張學詩應以宋人黃庭堅入手,但也主張學習唐人杜甫、韓愈之詩,融唐宋眾人之長。他自己詩歌即歷經(jīng)從學韓黃到冶杜、韓、黃、陳為一爐的過程。他曾與人論詩言“既乎入唐宋之堂奧”[3](P1521),將唐人杜甫、韓愈以及宋人黃庭堅、陳師道等人詩作作為學詩最高典范。他評點后學詩作多講明他們詩學淵源窺唐浸宋。胡朝梁詩《散原師新居成賦呈一首》云:“吾師散原先生者,古之隱君子非與。桃源豈非世間有,瘦信新成江上君。中有歌聲出金石,誰言作江殊漁樵。老懷定愛園蔬味,風雨時時一荷鋤?!比珶o詩歌章法韻律,特意押坳韻,詩作瘦硬生澀、古樸奇崛,散原翁評“突兀,似涪翁效杜”[3](P1346)。吳天聲詩《孤憤》云:“回顧蒼茫萬籟沉,鬼來窺戶夜森森。憂時莫著藏兵論,報國常存未死心。聚鐵九州成大錯,巢林百舌囀冤禽。引刀惻惻悲風動,欲起乖龍作雨霖。”起調即已造境深沉,散原翁評吳詩“風格遒上,脫棄凡近,句法時得宋賢黃、陸諸公勝處”[3](P1425)。而贛籍詩人也多遵從陳三立融合唐宋詩為一體的詩學思想,創(chuàng)作的詩歌多出入唐宋時賢之堂奧。陳三立曾言“詩必宗江西,靖節(jié)、臨川、誠齋、白石皆可學,不必專下涪翁拜也”[11](P301),雖然說詩學江西,但跨越時代的限制,眾體詩歌皆可學。由此可知,不專門宗尚某一時代、某一具體詩人,但凡值得學習的詩歌風格陳三立都鼓勵后進詩人學習,但其主要學詩門徑還是以宋詩為主,兼采唐人杜韓二家。

        其次是自成一家。陳三立曾言作詩要“能超乎唐宋之藩籬,而不失其己”[3](P1512),認為學古人詩風不能為其所困,要能打破藩籬,形成自己的詩歌特色。他“力主戛戛獨造”[3](P1521),且將此作為指導后進詩人詩學思想之一。而贛地詩人受這詩學觀影響,所作詩歌皆能形成自己的風格,而不為前賢所囿。如胡先骕詩“由蘇黃以撢杜韓,而于少陵浸饋尤深云……蓋已絕去町畦,自成為步曾之詩,杜韓蘇黃筌蹄而已”[12](P5),其詩“靜穆之致,合坡、谷為一手矣”[7](P450),詩風集王安石、蘇東坡、王維、韓愈、黃庭堅詩歌之長,往往馳思域表,弋句象外,冥心獨造,眇合自然,形成自身特色。汪辟疆詩“首在寢饋玉溪,以挹其綿遠之韻;繼在誦法杜、韓,以見其骨律之堅蒼、胸懷之超脫;終在細玩荊公、山谷,以求其體勢之變化、措語之清拔”[11](P797),合唐人情韻與宋人意境為一手,最終形成其蒼秀明潤、用筆開合自如的詩風。不難看出,江西詩人自成一體的詩歌風格都是在借鑒唐、宋名家詩風基礎上,糅合自己學識、性情、襟抱、閱歷才得以最終定型的。

        陳三立指導贛籍詩人作詩門徑自宋人黃、陳上溯唐人杜、韓,雜以宛陵、荊公、東坡、誠齋、靖節(jié)等,將學詩源頭由宋至唐再至六朝,蓋這三個時期是古典詩歌最具有代表性的時期,這與沈曾植“三關”說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沈曾植“三關”說強調學詩如同佛禪修行之過關,“先是學習元祐詩人,臻化后,才能學習元和詩人,再完善后,方可學習元嘉詩人”。[13](P44-45)在沈曾植看來,元嘉時期詩人以謝、鮑、陶為代表,他們詩作自然天成,乃是詩歌最高境界,也最難達到。他以學人身份論述“三關”說,逆上學詩,主張詩歌要與時代相結合,反映時代之精神,這與陳三立詩歌有著高度的一致性。陳氏將這一作詩路徑傳導至后進詩人,倡導詩人在理順元祐與元和、開元以及元嘉詩歌淵源的基礎上學習古人詩法,鑄造出反映時代特質、融入個性特征的自成一家的詩歌。陳三立以學人冷峻之思、詩人狂熱之情、文壇領袖之名不斷提攜、獎掖贛籍后進詩人,掀起晚近江西詩壇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高潮。

        三、陳三立與晚近江西詩壇復蘇及詩風的演變

        古之江西多產(chǎn)文人雅士,趙宋王朝三百年詩家眾多,北宋后期黃庭堅開“江西詩派”之先河,南宋至元以來,江西詩壇多沿襲“江西詩風”。然“入國朝,最以詩名顯者,有蔣心余、吳雪蘭,復有高陶堂,皆于西江派不相入也”[3](P1422),有清一代江西籍詩人多不學宋詩,詩歌或學漢魏六朝,或模擬唐宋,或趨附同時期全國詩壇主流。在道光、咸豐、同治時期,江西詩壇以黃爵滋、高心夔為代表,主張經(jīng)世致用,詩學漢魏詩風,古樸質實,且“力亦不足以轉移天下風氣”[1](P578),在全國影響甚微。然至光緒、宣統(tǒng)、民國時期,江西詩壇詩家疊出,同光體宗宋詩風流播海內(nèi)。此種盛況的產(chǎn)生原因雖然復雜,但陳三立頻繁往來蘇贛,肆力指導江西籍詩人潛心為詩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陳三立培育了數(shù)個以贛籍詩人為主體的次級詩人群體,這些詩人群體對陳三立詩風的推衍起了重要作用。庚子年(1900)后,陳三立攜家遷居金陵,因祭掃祖墓又多往來于蘇贛之間,但凡陳三立長期寓居之處,多半形成崇尚其詩風的詩人群體。他曾長期居住在南京青溪,贛籍詩人胡先骕、汪辟疆、邵祖平、王易等從其游,詩風多效其體。20世紀20年代初期,南京東南大學胡先骕、邵祖平等創(chuàng)辦《學衡》雜志,內(nèi)設“文苑”一欄,多刊登江西籍或帶有江西詩風的他籍詩人之作,逐漸形成以胡先骕、王易為核心,邵祖平、王浩、汪辟疆、陳衡恪、蔡可權等為羽翼的贛籍詩人團體。1929年冬,陳三立隱居匡廬,廬山遂成為江西詩人活動的大本營,陳三立自然成為這個陣營的靈魂人物。長期從散原游或向其討教詩學的贛籍詩人有程學恂、吳宗慈、吳天聲、陳隆恪、陳灨一等,他們或游匡廬秀景,或筵飲雅集,流觴曲水、飲酒賦詩,逐漸形成廬山詩人群體。在廬山詩學活動最為盛大的當屬癸酉(1933)廬山風松林雅集,此次雅集囊括程天放、程學恂、吳宗慈、龍榆生、吳天聲、陳灨一、程臻等八十七人,“廬山游客唱酬之盛,蓋曠千歲始獲擅茲一時也”[3](P1149)。這些詩人在后來抗戰(zhàn)時期,為宗宋詩風流播打下堅實基礎。省外贛籍及江西本土詩人從民國初年到20世紀30年代中葉或從散原翁游,或與其詩詞唱和,或請其評點詩作,他們對散原翁欽佩敬慕真摯之情,促使他們詩歌風格多受陳三立及宋詩的影響。

        宗宋詩風并未隨著陳三立的離世而消亡,在江西本土贛南地域隨著早年詩學受業(yè)于散原翁詩人到來,崇黃尊杜的詩風也在贛南風行一時。抗戰(zhàn)時期,隨著中正大學在贛南杏嶺的成立以及國民黨江西省政府遷至泰和辦公,高校教授與省府職員愛好舊體詩詞者甚眾,紛紛成立多個詩學團體,贛南一時成為江西詩壇創(chuàng)作的重心。在中正大學,文史系主任王易于1940年創(chuàng)辦《文史季刊》雜志,多刊載校內(nèi)教授舊體詩詞,胡先骕、王易、程學恂、歐陽祖經(jīng)、吳天聲、蕭宗訓、胡獻雅、陳穎昆,另有他籍學人胡光煒、王英瑜等詩作常見此刊。在舊省府內(nèi),成立了省府職員為主體的“澄江詩社”,他們創(chuàng)辦《江西文物》月刊,中辟“贛風錄”專欄,以詩作為主,來稿以贛籍詩人為主,經(jīng)常發(fā)表作品的有程學恂、吳宗慈、辛際周、胡先骕、吳天聲、葉紉芳、胡獻雅、彭程萬、蔡敬襄、楊賡笙、盧兆梅、諶福謙等。在抗戰(zhàn)時期,流寓贛南的江西詩人們詩作多沉郁低沉,既有杜陵“詩史”之志,又有韓詩“奇絕”之象,句法、煉字從黃山谷詩中出。因此,宗宋尚唐詩風在贛南成燎原之勢。隨著抗戰(zhàn)勝利,省府及中正大學回遷南昌,程學恂、王易、吳天聲、涂世恩等20多人又在南昌成立“宛社”,多于百花洲禊集,評定詩作名次,以詩鐘為戲。自然,延續(xù)的依舊是黃、韓詩風。

        詩學的代際傳承使宗宋詩風生生不息,門生對詩學的傳導,是陳三立在江西詩壇持續(xù)影響的另一途徑。王易、胡雪抱、汪辟疆所起的作用至為重要。王易門下有詩弟子涂世恩,自言“及事簡庵(王易),導以李杜蘇黃之途,旁及后山、簡齋二家”(《與懺庵論詩書》),其詩抉奇奧,窮變態(tài),千匯萬狀,氣力遒勁,舉重若輕。胡雪抱受宋詩影響,力避唐詩之膚廓,宋詩之拗澀,為同光體贛派外圍成員。其詩氣骨高奇,淵懿郁勃,門下弟子有二:黃養(yǎng)和、黃次純,為都昌黃錫朋之子。此二人在陳三立寓居廬山期間(1929—1933)多向其請益詩學。陳氏評黃養(yǎng)和詩“構思沉摯,綴語峭潔,蓋能脫凡近而漸進于古之作者矣”[3](P1437),評黃次純詩“氣清格逸”[3](P1500),蓋二人皆能學散原詩之真諦,對其句法、格調認真領悟后而成之。至于汪辟疆,在南昌、江寧皆從陳三立學詩,其詩遠受韓昌黎、黃山谷、陳后山等人影響,近受散原翁影響,詩風蒼秀明潤。其門下有二弟子隴人霍松林、湘人程千帆,詩作皆能入唐宋之堂奧,“程詩措語拗峭、煉字奇警,霍詩豪縱暢快似唐音,用意曲折幽深似宋調”[14](P174)。由此可知,師門傳授不僅使得陳三立宗宋詩風在江西本土流行,更使得同光體詩風跨越地域限制,流播海內(nèi)。

        道光、咸豐、同治時期江西詩壇多受“經(jīng)世致用”思想影響,詩作學漢魏六朝,詩風多古樸,這一時期江西詩壇以黃爵滋和高心夔為代表。道光年間江西詩壇形成以黃爵滋為首,郭儀霄、艾暢、符兆綸、徐東松等為羽翼的江西詩人群體,他們“共同的詩學宗旨是復漢魏唐宋之古,特別是尊杜少陵韓昌黎,求真氣,重骨力,學古而創(chuàng)新,注重以學力、閱歷、道理、性情充實詩創(chuàng)作”[15](P250)。此時中國社會矛盾重重,民間百業(yè)凋敝,因而他們詩作多慷慨激楚之音,屬變風變雅之列。黃爵滋詩“淵源漢魏,兼采唐宋,有雄直高曠之氣,特別是古風,縱橫踔厲,如虎嘯深谷,響撼云霄”[15](P253)。稍后的高心夔與湖湘王闿運交好,王闿運說“高伯足詩少擬陸(機)謝(靈運),長句在王(維)杜(甫)之間”[16](P2159)。其詩多從“選體”入,五古擬漢魏古詩,七古學杜,熔冶陶、謝、顏、鮑,旁取韓、孟。因此,這一時期的江西詩壇詩歌并不宗宋黃、陳。

        江西詩壇何以自清中葉唐宋兼采及道光、咸豐、同治時期模擬漢魏六朝,轉而清末民初推崇宋詩?個中原因較為復雜,但時代的變化以及詩人內(nèi)心情志的轉移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乾嘉時期,清王朝還處在盛世的余暉中,社會整體呈現(xiàn)安定繁榮之況,學界漢宋樸學方興未艾,文壇整體創(chuàng)作傾向是歌詠升平,唐詩豪逸情懷與宋詩嚴謹法度成為詩人們吐露心聲的首選。道光、咸豐年間,外夷入侵、太平之亂,國家政局動蕩、百姓流離失所,家國之思、離黍之嘆成為此時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內(nèi)容,漢魏六朝質樸蒼涼的詩風重新為詩壇所接受。及至晚清,國家局勢進一步衰微,內(nèi)憂外患的局勢促使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重新找尋宋詩的理智、情思,詩人們借宋詩的句法、煉字一吐內(nèi)心沉郁、憤懣、哀慟,他們在書寫史志的同時又借助唐人杜詩的筆法、韓詩的意境,故而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同光體詩風。晚近江西詩壇雖然在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多兼采唐宋,效法黃、陳、杜、韓、王、梅等,但主要以宋詩為門徑。

        四、結 語

        陳三立往來蘇贛間,極力倡導宋詩,對近代詩壇格局產(chǎn)生重大影響。道光、咸豐、同治時期漢魏六朝派一統(tǒng)詩壇的局面被打破,同光體詩派崛起,成為近現(xiàn)代詩壇詩家最多、流傳最長、影響最廣的詩派。胡迎建云,“同光體的興起,與社會亟變、人心思變、思潮競起的晚清世運相關”[14](P17),面對晚清進一步衰頹的國勢,同光體詩人陳三立、陳寶琛、沈曾植、袁昶等積極參與維新變法運動,企圖挽救危亡。當變法失敗后他們面對風雨飄搖的滿清政權以及傳統(tǒng)文化岌岌可危的正統(tǒng)地位,詩人內(nèi)心蒙上陰影,不得已借助效仿與晚清時局類似的宋人詩作以吐露內(nèi)心的抑郁、憤懣。此外,道光、咸豐之際的宋詩運動給同光體詩人們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和效仿的藍本,他們對宋詩運動干將鄭珍、莫友芝、何紹基、曾國藩等人詩作多有模擬,并在前輩詩人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師法對象、創(chuàng)作新詩境。晚清以來漢學、宋學調和之風興起,經(jīng)世致用思想重新被世人采用,詩人們將這種思想融入詩作促使他們選擇更為理性、冷峻的宋詩為學習對象??傊娙藗兓诠餐臅r代風云以及相類似的身世經(jīng)歷選擇了宋詩為精神寄托,他們以宋詩為法門并上溯漢、魏、唐,形成詩風獨特的同光體詩派。

        同光體詩派肇端于光緒年間,而光大于光緒、宣統(tǒng)、民國之際。早在張之洞幕府之時,沈曾植、鄭孝胥、陳衍等政事之余多座談論詩,逐漸確立同光體詩派的宗旨和詩風。光宣年間,陳衍、陳寶琛、鄭孝胥等都下雅集,團結了黃濬、梁鴻志、林庚白、羅惇曧、曾習經(jīng)等后輩詩人。與北京相對,陳三立金陵唱和亦吸引了胡先骕、程學恂、汪辟疆、余明震、江瀚等人。進入民國后,陳衍在《庸言》《東方雜志》等刊物連載《石遺室詩話》標榜陳三立、鄭孝胥、沈曾植、陳寶琛等人詩作,正式確立同光體的詩學思想。與此同時滬上超社、逸社的形成,陳三立、沈曾植、鄭孝胥、陳寶琛、陳衍等一大批宗宋詩人的詩名大振,遂吸引了民國大批的青年才俊追隨他們學詩,逐漸形成同光體贛、閩、浙三派,詩學活動延綿數(shù)十載,成為近代詩壇奇葩。

        陳三立在青年時代即對千年前的同邑詩人黃庭堅贊賞不已,其山谷情結也在游歷武昌的五年時間內(nèi)被點燃,詩學趣旨也從酷嗜六朝轉移到偏好西江。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兩次重大的歷史變革促使陳三立詩歌風格也發(fā)生轉變,從之前單純學宋人山谷、后山擴大到學唐人少陵、昌黎,最終練就自成一家的詩風。陳三立往來蘇贛間近三十年,其所推崇的宗宋詩風借助各種形式廣為傳衍。他不僅帶動晚近江西詩壇的復蘇,也促使江西詩壇從唐宋兼采、崇尚漢魏南朝詩風轉變?yōu)橥谱瘘S陳、兼采杜韓并以宋詩為主要取法對象,更開創(chuàng)同光體詩派,將宗宋詩風流播海內(nèi)外。至于同光體詩派籠罩詩壇長達五十余年,后進詩人宗宋詩而不肖,成為晚近詩壇之流毒,亦是后話。

        [1]陳衍.石遺室詩話[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2]李漁叔.魚千里齋隨筆[M].臺北:文海出版社,1981.

        [3]陳三立.散原精舍詩文集(增訂本)(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4]張劍慧.辰字說林[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

        [5]陳正宏.新發(fā)現(xiàn)的陳三立早年詩稿及黃遵憲手書批語[J].文學遺產(chǎn),2007,(2).

        [6]錢基博.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7]王逸塘.今傳是樓詩話[M].臺北:文海出版社,1981.

        [8]錢鐘書.容安館札記(第1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9]陳寶箴集(下)[M].汪叔子,張求會,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

        [10]李詳.藥里慵談[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11]汪辟疆.汪辟疆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2]胡先骕.胡先骕詩文集(上)[M].合肥:黃山書社,2013.

        [13]馬衛(wèi)中.陳衍“三元說”與沈曾植“三關說”之理論差異[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

        [14]胡迎建.同光體詩派研究[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3.

        [15]胡迎建.論道光年間的江西詩人群體[J].江西社會科學,2005,(5).

        [16]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M].長沙:岳麓書社,1996.

        日韩另类在线| 少妇性l交大片7724com|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无| 亚洲一区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无码| 欧美激情区| 国产三级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v免费影院|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精品午夜福利1000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有码高清| 成人免费av高清在线| 少妇性bbb搡bbb爽爽爽| 美丽人妻被按摩中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女丝袜白丝袜| 色播视频在线观看麻豆|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19|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日韩肥臀人妻中文字幕一区| 高清不卡av一区二区| 牛牛在线视频| 中国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在线无码免费看黄网站| 国模91九色精品二三四|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成年美女黄的视频网站| 国产露脸精品产三级国产av | 四川少妇大战4黑人| 青青草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还看的|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在线| 亚洲偷自拍国综合第一页|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