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席勒的《愛情與悲劇》講述了裴迪南與露伊斯相戀的復(fù)雜過程,本應(yīng)該得到幸福的兩個人,既遭到平民米勒的反對,也遭到貴族宰相的破壞,在種種壓力與迫害下,兩人的結(jié)局不盡人意,非常悲慘,這是對封建家長的痛斥與等級制度的批判。
關(guān)鍵詞:愛情;陰謀;悲劇;原因
作者簡介:劉洪珍(1995-),女,重慶師范大學(xué)涉外商貿(mào)學(xué)院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漢語言文學(xué)(師范)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2-0-02
《愛情與陰謀》中把那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給讀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對敢愛敢恨、跨越出身與門第、執(zhí)著追求愛情的裴迪南和露伊斯,他們沖破封建束縛,因為相愛勇敢地在一起,但是他們的愛情注定是一個悲劇。是誰用兩顆用情的心釀制了一杯生命的苦酒呢?是誰摧殘了露伊斯的生命呢?又是誰把他們逼上愛情的絕路呢?是這個時代特征和物欲橫流的社會造成了他們的悲劇。
一、從自身的角度探究
兩人的愛情根基就不穩(wěn)定,小說中露伊斯對她和裴迪南的愛情就一開始就持著一種惶恐和不確定性,對他們的愛情并不是充滿信心。正如她自己所說“裴迪南你我頭上懸著一把劍!他們一定會拆散我倆”,其實這把劍是她自己心上的一把利劍,確實是這把利劍最后把他們倆拆散了。露伊斯作為一個戀愛中的女子對自己愛情不是抱著與相愛的人白頭偕老的決心,而是對愛情處境一種深深的擔憂,這是一種缺乏自信心的行為。同時露伊斯的性格是懦弱的,當伍爾穆拿她父親的生命逼迫她偽造情書時,她毫無抗爭的向惡勢力妥協(xié)了。第二個方面裴迪南多疑的性格也是造成他們悲劇的主要原因,雖然他深深地愛著露伊斯,但是在父親陰謀的設(shè)計下和旁人的引誘下,他進入了圈套。當他拾到侍衛(wèi)長在閱兵時故意留下的那封情書時,他突然變得不安和害怕,開始懷疑露伊斯是否真的會像那封信所言,以至于在露伊斯的家中多次逼問露伊斯事實是否屬實,在最后絕望的時刻,把毒藥倒進了他們喝的檸檬汁里面,兩人雙雙死去。
二、從社會的角度進行解剖
1.雙方家長的阻擾
一方面露伊斯父親米勒反對女兒和身份高貴的裴迪南在一起,雖然露伊斯自己僅僅是因為相愛才和他在一起,并且她有權(quán)利去愛斐迪南,父親應(yīng)該支持他們的愛情,而不是不斷地阻擾他們。而米勒卻說,他永遠也無法把她交給裴迪南,因為他們之間不管是哪方面都無法相配。所以米勒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他們愛情的發(fā)展進程。
另一方面,宰相位高權(quán)重,作為統(tǒng)治階層的代表,自然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兒子與出身貧寒的露伊斯相結(jié)合的,這對于自己沒有任何的好處,只會降低他的身份。在宰相的眼中的兒子就是拿來給自己鞏固地位,增加財富的一枚棋子,所以當伍爾穆向他提出拿露伊斯父親性命來交換一封假情書時,他欣然答應(yīng)了,用他自己的話說“要是與夫人的婚事吹了,我的整個地位都會動搖”。當有利可圖時,他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因此自己私自以兒子裴迪南的身份寫一封信送給公爵的情婦彌爾芙特夫人,說愿意與她結(jié)婚。在利益面前,自己兒子的幸福一分不值,這也是導(dǎo)致他和裴迪南父子關(guān)系決裂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他親手葬送了自己兒子的幸福。
2.伍爾穆復(fù)仇的計劃
先前米勒允諾將露伊斯許配給伍爾穆,條件是女兒心甘情愿地嫁給他,但伍爾穆卻說作為一個父親有權(quán)做主將女兒嫁給他,米勒堅決地回絕了他。伍爾穆求婚失敗以后,一直耿耿于懷,他想借宰相的權(quán)勢,干掉情敵斐迪南贏得露伊斯。當他知道宰相反對自己兒子與露伊斯來往時,他絕好的機會來了,先是向宰相告發(fā)裴迪南和露伊斯的談戀愛的事實,敲定宰相一定不會坐視不管的心態(tài),接著向宰相獻計去抓捕米勒一家。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斐迪南的阻礙,裴迪南威脅他的父親,如果不放手就會向大家宣布他的發(fā)家黑歷史。這樣伍爾穆的陰謀就沒有得逞。于是又開始策劃第二個陰謀,這場陰謀對裴迪南和露伊斯愛情的造成了重創(chuàng),也是悲劇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伍爾穆巧妙地利用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多個方面的條件,如利用米勒的性命、露伊斯的善良與懦弱,裴迪南多疑的性格和宰相愛權(quán)如命的本性,最后再借宰相的名義名正言順地對付了米勒,逼迫露伊斯就范。直接達到了他自己所說的那樣:“讓姑娘名聲掃地”的目的。在裴迪南和米勒的愛情中,伍爾穆是劊子手,直接將他們的愛情扼殺在萌芽的搖籃里。
3.侍衛(wèi)長和彌爾芙特夫人的推動
這兩個人雖然不是造成裴迪南和露伊斯愛情悲劇的主要原因,但是他們的行為加速了他們愛情的悲劇。生活猥瑣,內(nèi)心貪婪的侍衛(wèi)長當聽到宰相的陰謀時,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開始是拒絕的,后來在宰相的威逼利誘之下,答應(yīng)了宰相的無恥要求,而且還將計劃配合得天衣無縫。說謊的能力更是讓裴迪南相信了謠言。而軟弱自私、愛慕虛榮但又有民主人道情懷的彌爾芙特夫人在出場的時候就被扣上了“公爵情婦”這樣一頂帽子,但是慢慢細讀就會發(fā)現(xiàn)她也是一個命運悲慘的人,但同時又是一個敢于追求人生夢想和愛情的女性。正是這種性格才讓她愛上了裴迪南,所以為了捍衛(wèi)愛情的尊嚴,她威脅露伊斯離開。在裴迪南和露伊斯二人的愛情中,雖然她沒有太大的過錯,但是公爵為了穩(wěn)固地位,從而要為她尋找一位有權(quán)勢的丈夫就成為了整件事情的導(dǎo)火索。就是這件事導(dǎo)致宰相接受了伍爾穆的詭計,費盡心思地想要拆散。所以她在這件事情中起到了加速悲劇的作用,所以她也是造成裴迪南和露伊斯愛情悲劇的其中一個原因。
三、從根源上來分析
當時的德國,經(jīng)濟落后、政治分裂,各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導(dǎo)致市民階層處在十分悲慘的處境,在這種社會情況下裴迪南和露伊斯愛情成為劇也是必然的。再深入一點說,在當時等級森嚴的社會里,宰相之子愛上了平民音樂師的女兒,是不能被允許的,也是世人所不能接受的。特別是宰相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無論如何也不會成就裴迪南和露伊斯的愛情,更不可能讓他們結(jié)婚。
原本裴迪南和露伊斯美好的愛情本應(yīng)該被祝福,由于所處特定的時代背景,在各方的打壓與迫害下最終成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悲劇,實在令人唏噓。
參考文獻:
[1]安天琦.命運與社會的悲劇—陰謀與愛情[J].商業(yè)故事,2015:139-140.
[2]歐婧.淺析《陰謀與愛情》的悲劇—從“道德”在悲劇中的作用談起[J].寧波廣博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16,12(2):116-118.
[3]李英.論《陰謀與愛情》中悲劇的必然性[J].青春歲月,2013:18-19.
[4]高田田.《陰謀與愛情》劇情分析[J].文學(xué)教育,2009:106-107.
[5]安國梁.論席勒的《陰謀與愛情》[J].河南師大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82,(1):99-104.
[6][德]席勒.陰謀與愛情[M].楊武能譯.河南:河南文藝出版社,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