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假X”作為使用頻率較高、流行范圍較廣的網絡新詞之一,其產生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漢語詞匯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強勁的生命力,也說明了漢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與時俱進。本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立足于“假X”這個構式,通過對其構式來源、構件和意義的分析,探究“假X”構式的形成理據。
關鍵詞:“假X”;構式;生成理據
作者簡介:趙紅軍(1994-),女,漢族,湖南婁底人,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5--01
引言:
“假X”作為新興的一種傳遞反預期信息的語言形式,被廣泛用于日常交際與網絡中,以此來幫助人們傳情表意。并且“假X”例如“假男朋友”、“假學?!钡冗@樣的結構形式,所表達的意義顯然不能從其構成成分的形式或意義中直接推導出來,具有不可推導性,所以我們可以認定“假X”為現(xiàn)代漢語中一個典型的構式。
1.“假X”構式的構式意義
“假”最初是對事物的真實性作出判斷,而現(xiàn)在“假X”構式中“假”表達的是一種“應該有而實際上沒有”的語義預設,帶有一定的評價傾向。因此,“假X”的構式義就是指對某一類人或事物沒有發(fā)揮自己心理預期的效果或達不到此類人或事物應具備的能力和行為時的自嘲或調侃。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變化,是因為“假X”這樣一種形式在語言的發(fā)展中,通過構式整合,逐漸開始顯現(xiàn)出一定的熟語性,由此產生了特定的構式義。
2.“假X”構式的組配構件
2.1構式的常項“假”
常項“假”在“假X”的構式中,對其構式義的“浮現(xiàn)”起著關鍵作用。
2.1.1意義開始泛化
在《說文解字》中,“假”釋義為“假,非真也,從人叚聲”。即“假”的本義與“真”相對。而在“假X”構式中,例如:“假周末”指的是嫌周末過得太快,“假工資”是指工資太少,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就發(fā)現(xiàn),“假”的語義已經不是用來表示對某一類事物真實性的懷疑,而是在這個基礎之上泛化,可以表達“少、快”等語素義,可見,“假X”中的“假”意義已經開始變化。
2.1.2“假”的否定功能
一般意義上的“假”是對事物真實性的否定,即否定命題的真值條件,可在“假X”中的“假”卻是對某一類人或事物沒有發(fā)揮自己心理預期的效果或達不到此類人或事物應具備的能力的否定,即否定命題的期約條件。比如一般意義上的“假大學”用以說明這所學校并不具備教育資格,否定了命題的真值條件。但“假X”構式中的“假大學”否定了“大學”的期約性,表示學校是正規(guī)的,但這所學校玩的時間較少,學業(yè)比較繁重,不符合自己本來認為在這所學校可以過得比較輕松自在的心理預期。
2.2構式的變項“X”
由于“假X”的能產性非常高,所以變量“X”可以由很多詞語充當。下面我主要從“X”的語言層級與詞語屬性兩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2.2.1“假X”中“X”的詞語屬性
在“假X”這一形式中的,“X”幾乎都為名詞性成分,其中包括指人和物兩類。
一是專指人類的:
假好友 假女人 假媽媽 假男朋友 假高材生
“假X”構式中的“X”可以由許多表身份的名詞充當,比如“媽媽、女友、高材生”等等,只有“女人”一詞是對某人性別的區(qū)分,但都可以進入“假X”構式。這是由于“假X”構式本身就具有主觀的評價義,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人的評價自然就不可避免,只不過這種評價更偏向于消極的感情色彩。
二是專指物類的:
假外賣 假手機 假時裝秀 假教程 假減肥藥
“假X”能夠對人進行一定評價,也能對指物類的事物進行評價,而且他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夠進入該構式的指物類“X”,大多屬于基本層次范疇的名詞,比如“教程、補品、學?!?。
2.2.2“假X”中“X”的語言層級
通過對語料的分析,雖然語素、詞和短語都可以進入“假X”化結構,但是他們在能力上是有差別的。“X”為詞,尤其是雙音節(jié)詞與“假X”的能力最強,占到一半以上,“假”與“X”為語素進行組合的最少。其中:
與語素進行搭配:假親 假覺 假孕
與詞語進行搭配:假教程 假大學 假太陽
與短語進行搭配:假任課老師 假減肥藥
3.“假X”構式的生成理據
從最初的“假酒”逐漸衍生出了一系列新詞,最終固化成“假X”構式,在這一進程中,其受到了諸多因素作用和影響。
3.1構式壓制
在“假X”構式中,“假”是因其是構式中穩(wěn)定成分,是該構式的主體,“X”是變項,在其中可以填充很多詞匯,可在這個過程中,“X”受到了整個構式的壓制。例如“假男朋友”,“男朋友”是一個名詞,用“假”來修飾時,本是表示“假冒的男朋友”,可一旦被填入“假X”構式中,其原來的語義與構式的語義發(fā)生了沖突,但在構式的強勢作用下,迫使其詞匯意義發(fā)生變化,即指的是“男朋友的行為或者表現(xiàn)”。
3.2前景和背景
在“假X”構式的語義框架中,包涵了多種概念成分,其中就包括“說話人自我的感受”、“所描述對象的特征或狀態(tài)”等等,根據凸顯程度的不同,我們可以區(qū)分這一語義框架中的前景和背景。例如“假大學”中,以大學目前的狀態(tài)和說話者所表達出來的調侃意味作為背景,來凸顯大學在某些方面并沒有達到說話人所預想的功能或特性,即學校上課太多,不符合說話人原本認為的“上了大學,課比較少,相對輕松”的這樣一個主觀預期。故通過凸顯事件中的前景,使得與“假X”語義框架概念內容有關的詞匯被順利填入“假X”構式。
參考文獻:
[1]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吳為善.構式語法與漢語構式[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6.
[3]代麗麗.表否定的構式“什么+X”分析[J].語言研究,2016(1).
[4]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