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與城市,都是攝影師津津樂道的拍攝題材。但是因為器材和空間的限制,拍攝這類題材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需要將鏡頭揚得很高,才能記錄下它們的全貌。這樣一來,原本平行的線條就出現(xiàn)了匯聚感,導致畫面看上去并不夠理想。
除了專門以建筑題材為職業(yè)的攝影師,很少有人愿意花大價錢購買昂貴的移軸鏡頭,在其專門的光學機構幫助下來解決線條匯聚的問題。幸運的是,Adobe同樣也發(fā)明了對應的工具來幫助我們校正這類問題。
鏡頭配置文件
首先,我們在鏡頭校正面板中應用鏡頭配置文件。如果照片中帶有信息,程序就能自動識別照片拍攝時使用的鑲頭。部分相機與鏡頭組合無法在程序中被自動識別,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從下拉列表中手動選擇。
執(zhí)行校正
打開變換面板,這里提供了各式各樣的畫面校正選項。水平是以橫向線條作為參考,垂直則以縱向線條作為參考。自動根據(jù)畫面內容自行判斷,完全同時執(zhí)行水平和垂直校正。引導式需要我們手動校正。
自動校正
除非我們明確只需要校正畫面中的水平傾斜問題,否則大多數(shù)時候都應該從自動選項開始。對于建筑物拍攝來說,完全選項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本例我們使用了自動校正,不過也許引導模式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引導模式
引導模式需要手動操作。單擊引導按鈕,或者從面板左上方選擇引導工具。在畫面中我們認為的垂直或水平邊緣上拖動鼠標創(chuàng)建引導參考線。拖動鼠標時,勾選下方工具欄中的“顯示放大窗口”選項有助于提高參考線的精度。
調整設置
沿著另一道邊緣創(chuàng)建參考線。引導模式最多可以添加4條參考線,但添加2條也可以。我們在建筑兩側建立2條參考線,這2條參考線會讓建筑的邊緣變成平行狀態(tài)。操作的時候,可以在工具欄中勾選顯示網(wǎng)格命令同樣有助于提高精度。
最終優(yōu)化
調整透視可能改變畫面原本的長寬比,所以在調整之后最好使用下方的長寬比滑塊對畫面的長寬比例做一些額外的優(yōu)化調整。最后,使用快捷鍵R選擇裁切工具移除不需要的畫面邊緣,并對照片作相應的影調、色彩調整。
校正前的準備
前期拍攝時的一點點小努力就能節(jié)約大量的后期處理時間
后期處理過程中的透視校正一方面會造成像素拉伸、扭曲,另一方面還會造成邊緣像素的損失。拍攝時注意一些細節(jié)能適當緩解這些問題。在室內拍攝時,最好將相機放在略高于房頂一半的高度上,并且保持相機水平,盡可能避免平行線條的匯聚現(xiàn)象。在戶外拍攝時,盡可能將相機舉得高一些,在地面和天空都留出一定的空間以便裁切需要。盡管在狹窄的環(huán)境里想兼顧這些問題很難,但注意它們能節(jié)約我們大量的后期時間。
在后期處理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在校正畫面透視之后,使用比例滑塊調整照片的大小,給畫面中讓出更大范圍的裁切空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