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長青+孫萬峰
【摘要】《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秉h的十五大報告強調指出:“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重視受教育者素質的提高,培養(yǎng)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這是我國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對中小學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礎教育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
【關鍵詞】“三多五基本”生物高考
生物學科雖然在理科綜合中占據(jù)的分數(shù)最少,但高考的貢獻率最高,生物學科也是學生提高高考總分的最容易的科目。多巴中學理科綜合在全縣占較大的優(yōu)勢,在2003年高考中理科綜合103所學校高據(jù)第六名。在2014年前多巴中學的理科綜合成績一直保持全省前15名,但近幾年的理科綜合不太理想,省級排名有明顯下滑,其中從全縣的統(tǒng)考成績中可以看出生物成績也有明顯下滑。分析原因發(fā)現(xiàn)學生的基礎能力、動手能力及教學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問題。
1.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扎實,具體表現(xiàn)在對一些基礎題目不能很好地作答,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生物思想和方法,基本生物活動經(jīng)驗的落實還存在一些問題?;A知識不認真記憶,閱讀題目時不能很好領會命題人的意圖,對句子的理解不夠透徹,在選擇答案時出現(xiàn)較大失誤。
2.各種能力的欠缺,對運用學科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在平時上課時聽講不仔細,做練習時不注意步驟和細節(jié),更不注意自己的歸納和總結。這就導致在考試時做題速度慢,解題步驟不完整,條理性不強,語言表達不規(guī)范或表達不清楚。不能從題中獲取有用信息,缺乏解題技巧,專業(yè)術語等掌握不清楚,平時做題太少等。
3.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不把生物學習當回事,在學習上沒有表現(xiàn)出強烈的進取心,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學得很輕松,成績也就不是很突出也不是很差。有些小聰明,就更加不肯用功了。平時成績還與別人不相上下,但高考時卻與別人落下了較大差距,說明平時學得就不如別人,在平時是僅憑聰明搞點短期突擊而取得一點較好的成績。但別人靠的是平時的日積月累,靠的是大刻苦,而不是小聰明。在高中,知識多,應用靈活多變,學習不是靠幾天的突擊可以奏效的,如果不改變過去的學習方式,一味地靠老師管卡壓,而不是主動地去學思鉆,在學習上與別人很快就會出現(xiàn)更大的差距。
4.對生物課程不重視,很多學生都是覺得生物很簡單不重要,后來才發(fā)現(xiàn)跟不上了。對生物課的學習不能按照數(shù)理化的學習方法來對待,學習方法上應該和地理有點類似。數(shù)理化一節(jié)課上講解的知識點不多,對一個重點知識會反復的在課堂上做題訓練。而生物一節(jié)課上的知識點很多,可以不夸張的說,老師說得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是一個考點。而且課時緊張,不能在課堂上鞏固練習。所以課后的練習一定要認真做,要及時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有不懂的要馬上問。
5.生物的題目從一開始就比較具有綜合性,一個題目會涉及到許多知識點。這種知識點的聯(lián)系就是老師在課堂上強調的或者是補充的,很多學生不聽課,自己看書,結果書看了,題不會做。也有學生上課只聽課本上有的內(nèi)容,課本上沒有的以為是不重要的,就不聽,這些都應該避免。
6.教師情緒的影響。很多教師往往會帶有情緒上課,從而在行為上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不滿,這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一方面,其結果是打擊了認真學習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加劇了學困生的對立。這兩個方面的原因會削弱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針對這些問題如何來解決呢,我們采用了“三多五基本”教學法,具體措施如下:
1.制定具體學習計劃
每次考完都應該對試卷進行分析,如我還有上升的空間嗎?影響我在這一學科得高分的“限制因子”是什么?我對哪一模塊的內(nèi)容感到生疏?哪一類的題目我做起來總不順手?丟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對知識的理解不透徹、審題不細致(錯看、漏看、想當然……)、還是答題不到位,之后,依據(jù)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后期的復習計劃。計劃最好要詳細到每一天,這些時間中,要完成消化當天的教學內(nèi)容、回歸課本的讀書、做單科試卷和綜合試卷、補漏、反思等任務。
2.構建完備知識網(wǎng)絡
利用課本的章、節(jié)甚至更小子目錄的標題,形成對課本的整體把握。這樣做我們就能夠清楚整個高中階段到底學了哪些內(nèi)容。不僅要重視主干知識,還要到邊到角。對于課本中穿插的思考與討論、相關信息、資料分析、科學方法等小欄目也要給予關注。它們有些是與單元知識相關的思考性問題,有些是把抽象的知識圖像化,有些則是課本知識的外延。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理解生物學的主要概念、原理和規(guī)律,是形成科學思維的正確途徑。對于課本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在這一輪的讀書中要力爭弄懂相關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例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功能和穩(wěn)定性之間的關系(如圖)。
在理解的基礎上準確記憶。高考題目的背景是新的,但其落腳點一般是在課本上。課本知識既是解題時的思維工具也是表達的形式。許多同學在考試時思維不流暢,不能用生物學的專有術語來表達,是與知識記憶不牢固密切相關的。一是要特別注意記牢課本中的一些重要的結論,這些結論(本學科的“名言警句”)往往就是答題的落腳點。二是要記住該知識點的層次。如變異,包括可遺傳的和不遺傳的兩種,很多同學提本課題目標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生物高考成績,具體措施如下:
3.進行快捷有效訓練
題目必須做,但絕不是做的越多越好。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呢?做題時不僅僅追求答案的正確,還要把那些沒有見過的題干也弄懂,你便可一舉多得,大大的減少做題量。
很多同學對于某些題目是一看就會,一做就錯。這是審題出了問題,沒有關注到題目的條件和要求。審題錯誤多,說明平時自己的思維過程中,不夠嚴謹、不夠縝密,存在著漏洞。所以在做題的過程中,關注題目的條件到底是什么,有沒有隱含的條件?題目問的問題到底是什么?關鍵詞、限制詞是什么?堅持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審題能力,提高思維品質。
如果遇到似曾相識的題目,要特別注意這個題目和原來做過的題目是不是有差異,是不是有“陷阱”。有句“名言”:高考題是你熟悉的新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nèi)鄙倭己玫乃季S品質,很可能就會受定勢思維的影響,把原本會做的題目做錯。這也是為什么經(jīng)常有同學感覺考試題目不難,但就是得分不高的原因之一。
對于簡答題,很多同學答題踩不到點上,很困惑。出現(xiàn)這一問題原因很多。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當你做完題目比對答案時不要總在想你答題的對與錯,而是再多想一步:答案為什么是這樣?道理在哪里?題干中有哪些詞語對獲取正確答案有指向?研究經(jīng)典試題的答案,嘗試追蹤自己的思維行程,并與他人思維過程進行比較分析,找到思維過程偏離正常軌道的原因。必要時,應請有經(jīng)驗的老師幫助分析,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總之,作為生物老師要立足于課堂教學,著眼于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老師的組織引導的作用,著眼于教學中出現(xiàn)的任何一個問題,以問題貫穿教與學的始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