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英, 王 博
(1.太原工業(yè)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8;2.賽鼎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以鈦酸四丁酯、乙醇、乙酸、硝酸鋅為主要原料,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Zn摻雜TiO2光催化劑,催化降解苯酚。主要研究了鋅鈦摩爾比、醇鈦體積比、焙燒溫度、焙燒時間等條件對Zn摻雜TiO2光催化劑降解苯酚的影響。實驗證明,當鋅鈦摩爾比為0.010、醇鈦體積比為8、焙燒溫度為500 ℃、焙燒時間為1.5 h時,催化效果最好。
二氧化鈦;光催化;鋅摻雜;降解苯酚;制備
在眾多半導體光催化材料中,TiO2化學性質穩(wěn)定、廉價易得、安全無毒,可以無選擇地降解各種有機污染物。但同時TiO2光催化降解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因為TiO2較寬的禁帶寬度(3.2 eV)只能被波長較短的紫外線激發(fā),而紫外區(qū)域占太陽光總能量不足5%,故使得太陽能的利用率很低[1];其次,TiO2光生載流子的復合率高,光生電子與空穴復合快,光催化效率較低。這2個缺陷使得TiO2在光催化和光伏領域很難被大規(guī)模應用。
本文旨在以降解苯酚為反應模型,尋找最佳的制備Zn摻雜TiO2光催化劑的工藝條件,減少光催化氧化技術中光生電子和光生空穴的復合,增大其對可見光利用率,提高催化效率,為該技術走向實際應用提供依據[2]。
實驗室制備TiO2光催化劑常采用溶膠-凝膠法。鈦酸四丁酯、無水乙醇、乙酸、硝酸鋅溶液混合,經過水解、縮聚形成透明的溶膠-凝膠,干燥、焙燒,獲得TiO2光催化劑?;痉磻缦率?1)~式(4)。
醇解反應:
(1)
水解反應:
(2)
失水縮聚:
(3)
失醇縮聚:
(4)
WBFY-205微電腦微波化學反應器,天津科諾儀器設備有限公司;752S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棱光技術有限公司;250 W高壓汞燈,飛利浦亞明照明有限公司。
鈦酸丁酯,分析純;無水乙醇,分析純;乙酸,分析純;硝酸鋅,分析純;濃HNO3,分析純;苯酚,分析純。1.3 實驗方法
1.3.1 Zn摻雜TiO2光催化劑的制備
1) 配制A液:無水乙醇、鈦酸四丁酯于燒杯中混合,攪拌。
2) 配制B液:無水乙醇、去離子水、乙酸、硝酸鋅于燒杯中混合,攪拌,同時用濃硝酸調節(jié)pH為2~3。
3) 將A液緩慢加入到B液中,持續(xù)攪拌至溶液凝膠,靜置陳化24 h。
4) 將制備好的膠體在微波反應器中干燥,取出,研成細粉。
5) 將得到的細粉在馬弗爐中焙燒,取出研磨,得到Zn摻雜TiO2光催化劑粉末。
1.3.2 Zn摻雜TiO2光催化劑降解苯酚
1) 配制苯酚溶液,并以水作參比,用752S型可見分光光度計于270 nm處測定其吸光度。
2) 移取苯酚溶液于燒杯中,稱取適量上述制得的光催化劑加入溶液中,攪拌,在250 W汞燈下密封照射2 h。
3) 移取適量反應后的溶液于離心管中離心分離,取適量上清液于比色皿中,以水作參比,測其吸光度[3-4]。
降解前苯酚濃度為C0,降解后苯酚濃度為Ct,則苯酚的降解率η=[(C0-Ct)/C0]×100%。
1.3.3 苯酚標準曲線的繪制
以水作參比,用752S型可見分光光度計于270 nm處分別測不同質量濃度苯酚溶液的吸光度,繪出苯酚標準曲線,見圖1。
圖1 苯酚標準曲線
保證其他條件不變,僅調節(jié)鋅鈦摩爾比[n(Zn)∶n(Ti)]依次為0.000、0.005、0.010、0.015、0.020,進行實驗并計算得出苯酚的降解率,從而確定最佳鋅鈦摩爾比。實驗結果如表1和圖2所示。
表1 鋅鈦摩爾比對降解率的影響
從表1和圖2可以看出,Zn摻雜TiO2光催化劑的光催化活性隨著鋅鈦摩爾比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鋅鈦摩爾比為0.010是最佳值。當鋅鈦摩爾比偏低時,進入TiO2晶體內部的Zn較少,捕獲電子和空穴不能有效地進行分離,導致電子-空穴復合過快,光催化活性偏低;隨著鋅鈦摩爾比的上升,晶體內部的Zn逐漸增多,電子-空穴的復合時間延長,光催化活性提高,在0.010時達到最大;鋅鈦摩爾比進一步增大時,Zn開始變?yōu)殡娮?空穴的復合中心,反而提高了電子-空穴的復合幾率,從而導致光催化活性降低[5]。
圖2 鋅鈦摩爾比對降解率的影響
在保證其他實驗條件不變下,僅調節(jié)醇鈦體積比[V(C2H5OH)∶V(Ti)]依次為9、8、7、6、5,進行實驗并計算得出苯酚的降解率,從而確定最佳醇鈦體積比。實驗結果如表2和圖3所示。
表2 醇鈦體積比對降解率的影響
圖3 醇鈦體積比對降解率的影響
由表2和圖3可以看出,隨著醇鈦體積比的增大,光催化劑的活性先上升到峰值后下降。本實驗采用溶膠-凝膠法,反應過程中鈦酸四丁酯發(fā)生水解反應和醇解反應,形成的TiO2溶膠分子會進行失水或失醇縮聚,形成三維網狀結構的醇凝膠[6]。當醇鈦體積比過低時,前驅體的水解反應進行得過快,導致形成的TiO2溶膠分子多發(fā)生失水縮聚,形成大量的Ti(OH)4白色沉淀,不利于形成三維網狀的醇凝膠結構,且形成沉淀中顆粒粒徑很大,降低催化活性;當醇鈦體積比過高時,嚴重抑制縮聚反應的進行,生成的TiO2不足,從而降解率下降。
保證其他條件不變,僅調節(jié)焙燒時間依次為1.0、1.5、2.0、2.5、3.0 h,進行實驗并計算得出苯酚的降解率,從而確定最佳焙燒時間。實驗結果如第13頁表3和圖4所示。
表3 焙燒時間對降解率的影響
圖4 焙燒時間對降解率的影響
由表3和圖4可以看出,光催化劑活性隨著焙燒時間的延長先增長后下降,焙燒時間為2.0 h時催化活性最高;1.0 h~2.0 h時,焙燒時間太短,體系中的部分有機基團未分解完全,晶相組成不穩(wěn)定,導致催化活性較低;而2.0 h后,焙燒時間過長,部分TiO2的晶型會發(fā)生改變,由銳鈦礦型轉化為金紅石型,而金紅石型TiO2的光催化活性低于銳鈦礦型,所以催化活性降低。
保證其他條件不變,僅調節(jié)焙燒溫度依次為400、450、500、550、600 ℃,進行實驗并計算得出苯酚的降解率,從而確定最佳焙燒溫度。實驗結果如表4和圖5所示。
表4 焙燒溫度對降解率的影響
圖5 焙燒溫度對降解率的影響
由表4和圖5可以看出,Zn摻雜TiO2光催化劑的催化效率隨著焙燒溫度的提高先上升,500 ℃時達最大后下降。400 ℃時,體系溫度較低,晶型不完整,部分有機基團未分解完全,催化劑的催化活性較低。隨著焙燒溫度的升高,晶型逐漸完整,光催化活性增加,500 ℃時催化活性達到最大。這是因為,450 ℃后,部分TiO2由銳鈦礦型開始逐漸向金紅石型轉變,由于TiO2的銳鈦礦型和金紅石型2種形態(tài)的晶型結構不同,形成保持一定比例的銳鈦礦相和金紅石相TiO2混晶,因此形成了更多的缺陷,有利于光生電子-空穴的分離,提高了其光催化效率,故而催化效果最好。500 ℃后,銳鈦礦型轉變?yōu)榻鸺t石型不斷增多,金紅石型的占比增大,而金紅石型的能隙低于銳鈦礦型,催化活性低于銳鈦礦型,從而導致光催化劑的降解率降低??梢缘贸?,最佳焙燒溫度為500 ℃。
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綜合考察鋅鈦摩爾比、醇鈦體積比、焙燒時間、焙燒溫度對降解率的影響,選擇最佳工藝條件。實驗因素與水平表如表5所示,實驗結果分析如表6所示。
表5 正交實驗因素與水平表
表6 正交實驗結果
由表6可得出,對降解率而言,根據各個因素的極差值比較,得出鋅鈦摩爾比、焙燒時間、醇鈦體積比、焙燒溫度4個單因素影響作用大小順序依次為,焙燒溫度>鋅鈦摩爾比>焙燒時間>醇鈦體積比。即,焙燒溫度對降解率影響最大,鋅鈦摩爾比次之,焙燒時間、醇鈦體積比的影響最小。根據各個單因素的三水平均值比較,得出制備Zn摻雜TiO2光催化劑的最佳工藝條件:鋅鈦摩爾比0.010、醇鈦體積比8、焙燒時間1.5 h、焙燒溫度500 ℃。
以極差最小的醇鈦體積比作誤差列,得到第14頁表7。
表7表明,對降解率而言,鋅鈦摩爾比、焙燒時間、醇鈦體積比、焙燒溫度4個單影響因素中,鋅鈦摩爾比、焙燒時間、焙燒溫度具有顯著性。
表7 方差分析表
鋅鈦摩爾比為0.010、醇鈦體積比為8、焙燒時間為1.5 h、焙燒溫度為500 ℃,制備3組相同的Zn摻雜TiO2光催化劑分別進行降解,降解率分別為58.18%、50.76%、49.94%。鋅鈦摩爾比0.010、醇鈦體積比8、焙燒時間1.5 h、焙燒溫度500 ℃為最佳工藝條件,此工藝穩(wěn)定可行。
1) 以鈦酸丁酯為前驅體,在無水乙醇、硝酸鋅、乙酸的混合溶液中反應溶膠-凝膠、干燥、焙燒,得到Zn摻雜TiO2光催化劑。
2) 配制好的一系列苯酚標準溶液質量濃度在270 nm處用752S型可見分光光度計分別測出吸光度,得苯酚標準曲線y=0.017x-0.115 5,R2=0.990 7。
3) 通過單因素實驗得出,最佳鋅鈦摩爾比0.010、最佳醇鈦體積比7、最佳焙燒時間2.0 h、最佳焙燒溫度為500 ℃。
4) 正交實驗最終確定最佳工藝條件,鋅鈦摩爾比0.010、醇鈦體積比8、焙燒時間1.5 h、焙燒溫度500 ℃
[1] 文桂林,高原,劉惠濤.制備方法對納米光催化活性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6,29(9):19-21.
[2] 張文彬,周燕.納米TiO2光催化劑研究進展[J].鋼鐵釩鈦,2005,26(4):26-33.
[3] 孫勝敏.鋅摻雜二氧化鈦對含酚廢水的降解作用的研究[J].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8(2):140-142.
[4] 赫曉東.Zn2+離子摻雜TiO2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工業(yè)大學,2010.
[5] 張喜梅,李琳,郭祀遠,等.用溶膠-凝膠法制備納米粉體時聚集現象的討論[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2000,17(3):155-159.
[6] 姜黎明.有機分子模板法合成二氧化鈦及其光催化性能[J].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2):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