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 子
到了夏天,桃子的香氣就變得分外迷人。每次一看到這顆小果實,就不由的心生喜愛,想把它捧在手心,去感受它淡淡的香甜滋味。咬一口桃子,就好像在親吻小孩子粉嘟嘟的面龐,心也會變得甜滋滋的。
桃子算得上一身都是寶。桃子從桃肉到桃仁,處處皆可用。桃子能夠滋養(yǎng)我們的面色;桃仁可以祛淤血,有護膚的功效;桃葉可以清熱……所以到了夏天,想要美美的氣色跟水潤的肌膚,可以好好關注這一顆小果實。
很多朋友不愛吃水果,覺得水果偏寒,特別是脾胃虛的人,稍微吃一點就要拉肚子。《黃帝內經》講“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把“五果”排在“五谷”之后,就是認為水果可以幫助消化谷物,有通便排泄的作用。而水果中,桃子是少有的可以“養(yǎng)人”而不傷身的水果,它既可以補血,又可以活血,能幫我們養(yǎng)出粉嘟嘟的面色。
為什么會說桃子既可以補血,又可以活血呢?
古人認為,水果的甘味是脾胃最喜歡的味道。脾胃舒服,自然的就會把食物轉化為氣血能量,也算是間接補血。而甘味中,淡味或者微甜的味道才是我們應該常吃的,太甜會很膩,反而傷到脾胃。桃子的甜味就是淡淡的,我們吃了會覺得很舒服。
此外,《隨息居飲食譜》記載桃子還有活血的功效。能夠推動人體內的血液順暢通行,在補血的同時也不會讓血液淤積,月經偏少、面黃肌瘦、容易頭暈的人就可以吃一點桃子。特別是桃皮,它裸露在外時常接受陽光的照射,屬于陽的一部分。因此桃皮的陽氣很強,這個氣流竄在我們體內能夠加快血液流通,搭配桃肉,活血的功效也會強一些。
在桃子的吃法中,我最喜歡《山家清供》上一道名叫“蟠桃飯”的飯食,初看這個名字,就想起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園,一時間倒有些仙氣飄飄的感覺呢!不過它名字雖然帶蟠桃,卻主要是用山桃以及粳米合煮而成的,所以我更喜歡叫它“仙桃飯”,蹭一蹭桃子的仙氣。
做仙桃飯時,選擇哪種桃子很重要,我比較推薦給大家的是毛桃。這是我國古時就有的傳統品種,之后才演化出水蜜桃以及油桃。在中醫(yī)看來,毛桃的藥用價值相對來說更好。水蜜桃甜味太足,偶爾貪嘴時吃一吃就好。而油桃,雖然少了桃毛,免去了清洗的困難,但它果肉脆脆的,沒有毛桃的水分充足,潤腸的功效也會稍差一點。
仙桃飯有一個很特別的流程,會要求先把桃子用米泔煮熟。這里的米泔,指的是淘米時第二次過濾出來的淘米水,時常被用來與藥物共同炮制,是中醫(yī)中比較常用的炮制藥物方式,被稱為“米泔水制”?!侗静菥V目》認為米泔水性甘涼,能夠緩解食物的辛燥,調理脾胃。對于那些稍微多吃一點桃子就肚脹的朋友來說,米泔水也能夠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加入一些糯米,能夠讓蟠桃飯的味道更加香糯。糯米能夠補虛、補血,配合桃子與粳米,很適合那些體虛,時常感覺疲勞的人吃。
食材:毛桃1個,粳米、糯米各適量。
做法:
1.取出1∶1比例的粳米與糯米混合在一起,留下第二道淘米水備用。直接將淘好的米放進鍋里蒸煮。
2.取一點溫水放入少許食鹽,將毛桃放入水中泡3分鐘,用手輕輕搓一搓,將桃毛清理干凈之后再沖洗一遍。
3.用淘米水將桃子煮熟后撈出,洗凈后切成桃丁,同時把桃核去掉。
4.等米飯開始沸騰的時候,放入處理過的桃丁,和米飯一起燜煮一會兒,然后出鍋拌勻,就可以吃了。
飯還未煮好,桃子甜滋滋的香氣就已經彌漫在空氣中。等出鍋后,迫不及待地咬一小口,發(fā)現桃子的清爽已經完全融入米飯中,給香糯的飯食添上了幾絲清爽的滋味,忍不住想再來一碗。
吃了桃肉,桃核也不要扔掉,砸開以后,里面的桃仁也很有用。我們說桃子活血,桃仁則要更進一步,它是破血的,它在活血的程度上,還可以祛除我們五臟六腑以及經絡中的血淤。不過也正是因為它的藥效太強,不建議大家直接食用。
古代的女子會把桃仁當做護膚品使用。唐代著名的醫(yī)學家孟暹在記載桃仁時,就寫下了“夜嚼一枚和蜜,涂手、面良”,認為桃仁可以讓肌膚變得更加細膩白皙。楊貴妃就有一道名叫“桃仁洗面方”的養(yǎng)顏方子,《千金翼方》以及《延年秘錄》都有記載。熱愛與自然共處的古人,就連護膚,也是別有一番研究呢。
萬物有時,桃子只會在屬于它的夏天里成熟,呈現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于我而言,它粉嫩的色彩,好像帶著一絲獨特的魅力,能夠清透掉一整個夏天的枯燥。
◎擴展閱讀
桃子是珍貴的禮物
古人說,桃子是仙家的水果,蘊含著美好的寓意。他們相信,若有幸能夠嘗上一口仙人們才能品嘗的仙桃,才算得上是人間妙事。
蘇東坡有一首詩《題海州石室》,提到好友石曼卿在海州種桃之事:“戲將桃核裹紅泥,石間散擲如風雨。坐令空山作錦繡,綺天照海光無數”,拿紅泥裹著桃核,一捧一捧的扔到山谷,幾年后,桃花滿山坡,再等到桃樹結果,邀上兩三好友,月下品桃飲酒,很有一絲仙人逍遙自在的豁達之意。
《詩經》中“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古人認為,桃子是如同美玉一般的珍貴禮物。情侶之間互贈鮮桃,可以借助桃子去傳達那股綿綿的情意:我把桃子贈予你,想要一直與你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