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 要:高校共青團是黨與廣大青年大學生進行溝通的橋梁,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共青團承擔著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的職責。隨著國際形勢動蕩,國內(nèi)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逐漸步入轉(zhuǎn)型期,高校共青團為構(gòu)建新時代背景下的工作新局面,使團員大學生全方位,多元化發(fā)展,應結(jié)合當下新時代的背景,強化共青團的建設,著重培養(yǎng)團干部發(fā)揮其在團組織當中的作用,開展適合新時代背景下的校園文化活動。
關鍵詞:新時代;共青團;方法;創(chuàng)新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高校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社會體制變革等形成的新時代背景,特別近年來,新媒體的高速發(fā)展,使得團員大學生產(chǎn)生全方位,多元化的發(fā)展要求,高校共青團工作重心需要向服務型進行轉(zhuǎn)變,共青團較為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與當代大學生的主體化和多選擇性構(gòu)成了突出矛盾,如何更好地凝聚青年大學生,加強意識形態(tài)教育成為突出問題。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這對共青團育人的中心工作,傳統(tǒng)的動員大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團員的數(shù)量眾多導致大學生缺乏先進意識,團員意識淡薄,缺乏最基本的共青團理論知識,缺乏政治敏感性。一部分大學生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價值觀受到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影響,呈現(xiàn)政治性搖擺不定,理想信念迷茫的特點?,F(xiàn)階段,大學生利益訴求日趨多樣,在成長成才中面臨的問題不斷增多,傳統(tǒng)的組織模式和工作方法已然不能滿足其要求。
1 開展新時代共青團工作的原則
1.1 “快”原則
高校共青團的工作是在黨的領導下開展的,團干部們必須抓住黨的最新動向,在敏銳的政治覺悟下,將工作與信仰結(jié)合起來。新時代的大學生對于政治的靈敏度較弱,高校共青團應當充分發(fā)揮思想引領的作用,要以“中國夢”的共同理想凝聚廣大團員大學生,堅定大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斷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圍繞青年關注度極高的焦點,以此為校園熱點話題,將第二課堂活動與黨的最新方針和政策相結(jié)合,推動大學生去思考,去領悟,去實踐,讓大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與黨和國家的政策保持一致。
1.2 “活”原則
新時代下的大學生們的思維都很活躍,更加要求多元化,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高校共青團應緊緊圍繞大學生最迫切的現(xiàn)實需求,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努力為大學生搭建學科交叉的平臺,分層次指導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搭建社會實踐服務平臺,培養(yǎng)大學生的奉獻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不斷發(fā)揮學生社團豐富校園文化重要作用。高校共青團應不斷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將大學生變?yōu)樾@文化活動的主人,鼓勵每一位大學生都能參與到第二課堂活動中,并引導他們將第一課堂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jié)合。
1.3 “趣”原則。
新時代下的大學生對于有趣的事物都特別感興趣,他們追求“新鮮”,敢于嘗試,在愉悅的氣氛下,彼此陌生也能夠很融洽,這也更加激發(fā)大學生的潛能。高校共青團應將工作做得有趣味性,不僅團員們能從中感受到樂趣,同時產(chǎn)生歸屬感,而且團干部們也能從工作中收獲幸福感與成就感。通過做既有趣味性又有意義的校園文化活動,從而吸引更多的團員大學生參與其中,團干部們將所要表達的理念滲透到活動中去,使得無形的意識形態(tài)融入到有形的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們的思想,從而外化為自覺的行為。
2 新時代共青團工作的方法
2.1 加強“架構(gòu)”建設
基層團組織是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架構(gòu)”,對于共青團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對于新時代下的高校共青團工作,團組織建設顯得非常重要,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進行,學分制的大力推行,班級,年級的概念弱化,而學生個人的自主,自由充分體現(xiàn),使得集體主義意識,集體參與意識都變得淡薄。大學生作為受網(wǎng)絡影響最廣的群體,他們的思想走向,價值觀念,思維模式都受其影響廣泛而深刻。高校共青團應增強學生團員的自豪感,增強他們的政治覺悟,集體觀念,團結(jié)協(xié)作。新時代的大學生喜歡展示自己,特立獨行,在培養(yǎng)他們綜合素質(zhì)的過程中,應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幫助他們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鼓勵他們在他人身上學習自身不具備的優(yōu)點,因為互相學習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使他們了解基層團組織不僅僅可以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可以贏得更多人的認可?;鶎訄F組織越受到大學生的認可,他們在當中找到歸屬感和自豪感,組織機構(gòu)也就隨之健全。
2.2 積極培養(yǎng)團干部
在新時代下,培養(yǎng)一支高效的團干部隊伍,使其真正的在共青團工作中發(fā)揮力量。從新生入學,參加軍訓這段期間,多于新生接觸,多幫助他們了解團組織,團干部,使他們對共青團工作感興趣。通過基層團組織開展的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讓新生們看到活動的精彩,更要看到團干部們的組織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領導能力,以高年級的學生團干部為榜樣,使得新生對能做共青團工作感到自豪。在選定團干部后,應及時的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不僅僅在業(yè)務上,更要在思想上讓他們知道團干部工作是一項光榮而值得付出的。定期對于團干部們的工作表現(xiàn)進行民主測評。要給更多的大學生,搭建更適合他們的舞臺,發(fā)揮原有的特長及鍛煉不具備的才干,培養(yǎng)團干部決定著共青團工作是否正常有序進行的保障。
2.3 多開展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
隨著科技進步,共青團工作也應該步入一個新的高度,要在工作當中融入創(chuàng)新的元素。應多依托新媒體平臺,將團工作信息化,公開化,網(wǎng)絡化,把新媒體平臺作為開展共青團工作,思想教育活動的新載體。對于最新的黨和國家的方針和政策,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正確的引導和思想教育,對于校園熱點問題可以進行探討。對于團活動來講,多采取互動的方式,讓更多的人成為“主角”,找到歸屬感,活動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不要拘泥于一個人在前面講,其他的人在臺下聽,這反倒讓大家反感,不易接受??梢远嘧叱鼋淌?,多開展拓展訓練活動,讓團員們更懂得合作的魅力。高校共青團應當要整合資源,將好的素材融入到不同的活動當中,要吸引大學生主動參與。
在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要善于從團的根本性問題出發(fā),深刻意識到工作的時代內(nèi)涵和重要價值,不斷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時代使命感。在經(jīng)濟體制不斷變革的新時代,要緊緊圍繞大學生最現(xiàn)實的需求,不斷提高服務能力,著力提高工作科學化水平,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R].2004.
[2]張玉杰.關于增強高校團組織活動吸引力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2).
[3]謝梟鵬.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4]劉慧.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探討[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4(06):37.
[5]劉光林.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改革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03):76-78.
[6]李云峰.高校共青團引導校園文化治理問題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22(05):99-104.
[7]郝評.淺析新時期高校學生共青團干部素質(zhì)的培養(yǎng)[J].學園,2017(27):183+185.
[8]袁昌寧.新時期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研論叢,2017(06):9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