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聰
摘 要:針對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展覽的參觀環(huán)境、服務設施、展出內容等就觀眾的評價和滿意度進行了一次觀眾問卷調查。對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歸納和建議,有助于展覽的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觀眾調查;滿意度;
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是建立2013年12月,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在前衛(wèi)校區(qū)正式掛牌成立。該館建筑是利用舊食堂內外進行改造的現代簡約式建筑,展廳面積1000平方米,目前藏品約計8000件(套)。
該館由兩層樓組成,一樓是展覽藝術部分,二樓是展覽考古部分。這次一樓推出的藝術展覽以“問鼎·觀兵·賞鏡——館藏古代青銅器展”為主題,重點介紹古代青銅器來傳播青銅器歷史知識和文化,并且將校友王德亮的私人收藏中的青銅器以借展的方式一并展出,這也是私人藏家和國有機構良性互動的方式。二樓則是以“歷史碎片的綴合——東北考古文化專題陳列”為主題,運用遺址介紹的方式介紹東北考古三大階段,即舊石器、新石器和青銅時代,此外,還介紹了吉林大學科技考古的內容和考古學師生在東北考古活動的歷史圖片。
據了解,該館館藏的出土文物為左家山、西團山、田家坨子、漢書和白金寶等遺址的石器、骨器、陶器考古品,以后還將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繼續(xù)通力合作,征集大量考古品入藏。
該博物館是中國東北高校博物館中人文歷史藝術類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傳世文物收藏量位居全國高校博物館前8名。其中,在舊石器、新石器和青銅考古中展出的文物都是吉林大學自己收藏的藏品,屬于首次與普通觀眾見面。
1 調查目的及方式
為了解參觀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展覽的觀眾對于參觀環(huán)境、展覽內容、服務設施、講解方式等內容的評價及滿意度,我進行了一次觀眾調查活動,一方面根據觀眾所提建議不斷完善現有展覽不足之處,貼近觀眾的多元化需求,更大范圍地拓展?jié)撛谟^眾源。另一方面,借助這次調查,我們可以更清楚、更細致地了解觀眾結構,把握觀眾心理,迎合觀眾需求變化,據此在展覽后期相關事宜的推介工作中制定更加切實可行的計劃,充分體現出博物館貫徹“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調查所呈現出來的觀眾特點及觀眾需求也為日后舉辦其他展覽提供參考依據。最后可以通過這一次的調查將史蒂芬·威爾(Stephen Weil)的博物館評估矩陣理論運用到當前的對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評估之中。
本次調查采用發(fā)放問卷(見附錄)以及采訪等方式進行,對象為所有來該館參觀展覽的觀眾,調查時間從2018年6月至9月,歷討3個月,期間共發(fā)放調查間卷200份,回收156份,有效問卷為111份。采訪群體兩個。問卷內容主要有四個方而觀眾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來源、文化程度、職業(yè);觀眾參觀行為如和誰一起、參觀日的、了解途徑;觀眾滿意度調查如對參觀環(huán)境、展覽整體、講解方式的滿意度以及觀眾對展覽的其他建議。采訪的問題主要根據現場狀況來靈活提問。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觀眾基本資料
2.1.1 性別
在受調查的觀眾的性別結構方面,29.46%為男性觀眾,70.54%為女性觀眾,后者遠高于前者。
2.1.2 年齡
來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參觀的觀眾絕大多數為本校學生,年齡在15-30之間,比例為100%。這個就是本次問卷沒有設計好的地方,在已經知曉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觀眾主要為學生之后并沒有具體細分學生的類別。
2.1.3 現居住地
多數本科生居住于校內,有一少部分人填寫了原籍。居住于校內的占89.19%。
2.1.4 職業(yè)
在來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參觀的觀眾中,本校學生占了絕大多數,92.79%,還有一少部分外校學生,占比7.21%。在這項調查中可以看出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主要開放對象還是吉林大學本校的學生。
2.1.5 文化程度
從受調查觀眾的文化程度來看,文化程度是大學本科的占絕大多數,91.89%,研究生及以上占比2.7%。這項調查的結果和之前相同,均可體現出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開放對象的主體。
2.2 觀眾參觀行為
2.2.1 了解途徑
觀眾是如何得知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在受調查的觀眾中有大部分人士通過同學介紹而得知的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這部分占比61.26%,有18.92%的人士通過在地圖上偶然看見有博物館于是就進來看看。16.22%的觀眾是通過老師推薦,有1.8%的觀眾是通過單位組織推薦,有1.8%的觀眾是通過看展覽APP得知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在這項調查之中,觀眾獲知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途徑以口口相傳為主,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還沒有真正打響自己的招牌。同時在對外的宣傳的力度上仍有欠缺。
2.2.2 參觀目的
關于參觀目的,有62.16%的觀眾是來介紹博物館教育,學習知識的;有20.72%的觀眾只是隨便進來看看,沒有目的;有7.21%的觀眾是應單位組織要求起來參觀;有4.5%的觀眾是在博物館消遣休息的;3.6%的觀眾是被朋友拉過來,陪同朋友參觀的;有1.8%的觀眾是來利用博物館從事某種研究的。這項調查之中充分的證明了高校博物館的職能之一:教育。同時也顯示出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主動學習新知識充實自己,而博物館不失為一個接受教育的理想的場所。
2.2.3 參觀頻率
在受調查的觀眾中,有26.13%的觀眾選擇一個月左右來一次,18.92%的觀眾選擇一周來一次有16.22%的觀眾選擇的是一年以上,14.41%的觀眾分別選擇三個月左右和半年左右。
2.2.4 和誰一起來參觀
在受調查的觀眾里,有70.27%的觀眾選擇和同學一起來參觀,27.03%的觀眾選擇自己一人前來參觀。
2.3 展覽評價以及滿意度
2.3.1 對于展品的滿意度
在這項調查之中有92.79%的觀眾認為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展品處于滿意以上的程度。有7.21%的觀眾認為該館的展品不符合自己的需求。在認為滿意及以上的92.79%的觀眾之中有33.33%的觀眾認為展品非常滿意,40.54%的觀眾認為比較滿意,18.92%的觀眾認為基本滿意。
2.3.2 展板展示圖片
有35.14%的觀眾認為圖片比較滿意,31.53%的觀眾認為非常滿意,28.83%的觀眾認為基本滿意。合計有4.5%的觀眾認為圖片展示不滿意。
2.3.3 對說明文字以及標簽
有34.26%的觀眾認為說明文字以及標簽比較滿意,32.43%的觀眾認為非常滿意,27.03%的觀眾認為基本滿意。4.5%、1.8%的觀眾認為不滿意以及非常不滿意。
2.3.4 對于輔助展示的場景復原
有36.04%的觀眾認為非常滿意,有29.73%的觀眾認為比較滿意,24.32%的觀眾認為基本滿意,7.21%的觀眾表示不滿意,另外還有2.7%的觀眾表示根本沒有看到場景復原。
2.3.5 對于展覽的那個部分更感興趣
在這個問題當中,有34.32%的觀眾選擇了一樓的精品展廳,18.92%的觀眾選擇了二樓的舊石器展廳,其余按照占比依次為青銅時代展廳、考古人展覽部分,科技考古展廳、新石器和后套木嘎展廳。對一樓展廳感興趣的人最多,對新石器和后套木嘎感興趣的人最少。
2.3.6 是否選擇再次參觀
有63.06%的觀眾選擇會再次前來參觀,有33.33的觀眾選擇只要換展就來參觀,有3.6%的觀眾選擇不會再次前來參觀。多數觀眾認為本館的展覽還有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并且一部分觀眾表示陳列展覽更換之后就來。
2.3.7 對于展覽類型的期待(多選)
在這項問題的調查之中,76.58%的觀眾希望看到的是精品文物展覽,其次是針對某一特殊歷史石器的特展和考古實習成果展示,對于通史陳列感興趣的人較少。
從以上幾個問題中可以看出,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在各個方面有著70%以上的滿意度,說明陳列展覽基本可以滿足大部分觀眾的需求。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嚴峻的問題,需要聆聽觀眾的意見并且改正。
2.4 講解滿意度
2.4.1 是否使用講解服務
有50.45%的觀眾使用了志愿者講解服務,有30.63%的觀眾知道有志愿者講解但是沒有使用。有18.92%的觀眾不知道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提供免費的志愿者講解。
2.4.2 對志愿者講解滿意度
本題只限上題中使用了志愿者講解服務的 觀眾填寫,在選擇使用講解服務的56名觀眾之中,有35人覺得講解非常滿意,有18人覺得講解較為滿意,有3人覺得講解一般。
2.5 其他意見
1)博物館很好,不過有一點點單調,希望更好
2)吉大博物館加油鴨!
3)院內很多文字說明只介紹歷史背景不介紹文物本身的信息,而且有錯誤,之前錢幣展的時候標簽和說明至少五處錯漏
4)喜歡更有主題感的展覽,不僅僅是斷代的展覽,喜歡那種主題鮮明的策展
5)很棒棒
6)活潑一點
以上為摘取的幾位觀眾填寫的意見和建議。大致有一個方面:
對于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鼓勵和支持;
對于文字說明的改進意見;
對于展覽主題的建議。
總的來說觀眾希望看到是一個學術嚴謹,氣氛活躍,主題鮮明的一個博物館,希望可以換一些新的展覽。
3 改進對策
依據觀眾滿意度調查之中體現出來的幾個問題,建議博物館可以在一下幾個方面做出改進。
3.1 保持學術的嚴謹性和科學的真實性
面對幾個觀眾提出來的文字說明和標簽中存在的錯漏現象應該杜絕,在審查陳列展覽設計時應更加仔細認真
3.2 加強陳列展覽的主題性
現在的觀眾需要的是更多的能帶來沖擊的文化現象,沒有主題的展覽就沒有靈魂,也不回帶來靈魂共鳴。
3.3 加強博物館與觀眾的互動
博物館與觀眾的互動不僅僅體現在陳列展覽設計上,同時也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在加強場景復原等互動的同時,也需要博物館志愿講解員主動給觀眾提供講解。而不是出現一些觀眾甚至不知道本館提供免費講解服務的情況。
參考文獻
[1]潘守永2004—2005年中國博物館觀眾調查報告——“關于加強博物館展示宣傳和社會服務工作的調查研究”之“觀眾調查研究”報告[J].中國博物館,2005(02).
[2]史吉祥.博物館調查的幾個問題[J].中國博物館,2000(01).
[3]吉林大學考古系博物館學專業(yè).遼寧省博物館觀眾調查報告[J].中國博物館,1999(02).
[4]孫亞晶吉林省博物院《黑土軍魂》展覽觀眾調查報告[J]中國博物館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