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摘要:指出了在世界糧農(nóng)組織推薦的五大健康水果當中,藍莓位列其中,更有“二十一世紀保健漿果之王”的稱號,所以藍莓的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增,懷寧縣委縣政府也提出了未來10年的藍莓發(fā)展目標是讓藍莓產(chǎn)業(yè)成為引領懷寧縣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發(fā)展、增加農(nóng)民收入、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的主導產(chǎn)業(yè)。基于此,就藍莓整形修剪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展開了分析,介紹了高叢藍莓與矮叢藍莓的不同修剪方式,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則分別探討了多種病害與蟲害的防治技術,希望對藍莓種植技術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藍莓;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8)05-0072-02
1 引言
藍莓本身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份與良好的保健價值,受到了廣大種植戶與消費者的喜愛。藍莓屬于小灌木,其栽培管理與整形修剪與普通果樹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尤其是修剪與病蟲害防治方面,果農(nóng)們必須掌握專業(yè)的管理與操作辦法,這對提升藍莓產(chǎn)量具有重要意義。
2 藍莓的整形修剪
通過整形修剪,能夠有效調整藍莓的灌體結構,進而依據(jù)其具體品種,培養(yǎng)出理想的樹形。在適宜的范圍內,調整冠部結構,使其枝條疏散、層次分明、內堂通透,有利于花芽分化;在整形的基礎上,經(jīng)過細剪處理,能夠有效控制枝條的發(fā)育,達到調節(jié)生長與結果之間關系的效果。另外,這種整形修剪,還能創(chuàng)造通風、透光的條件,有利于藍莓果樹的健康生長;不僅如此,還能進一步調節(jié)生殖成長與營養(yǎng)生長平衡,實現(xiàn)優(yōu)產(chǎn)與穩(wěn)產(chǎn)。在實際修剪過程中,留枝量要盡量高出計劃量約10%~20%。對于計劃留枝量的計算,公式如下:預留枝條數(shù)一預測果實產(chǎn)量/平均單枝條產(chǎn)量(平均單枝條產(chǎn)量-平均單枝花芽數(shù)×花序花朵數(shù)×坐果率×平均單果重)。較為常用的整形修剪手法包括抹芽、疏枝、短截、回縮、拉枝等,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藍莓適當選擇與應用[1]。
2.1 高叢藍莓的整形修剪
對于高叢藍莓的修剪,需要依據(jù)不同的樹齡選擇適當?shù)男藜艮k法,對處于幼齡期的藍莓果樹修剪,首先要明確修剪目的,就是擴大樹冠,應以去花芽為主。在栽植當年,要修剪掉上部的1/2,這種修剪辦法能夠最大程度增加質量,達到增強樹勢的效果;對于栽種了2-3年的藍莓果樹,則要去除全部的花芽、病蟲枝與瘦弱枝,避免果樹結實,進一步擴大樹冠、增加枝量,以促進根系發(fā)育與穩(wěn)固。
藍莓果樹在栽種3年之后,進入成齡期,當成樹的樹高達到120~150cm時,果樹逐漸進入結果期,在這一階段對其進行整形修剪,仍以擴大樹冠為主要目的,但可以讓其適量結果,結果量可控制在1kg/株以內,隨著樹勢的不斷增強,可適當擴大產(chǎn)量。若果樹的樹齡超過6年,則結果枝需要逐步的回縮更新,剪除枝條的一半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必須挑選粗壯的枝條作為主枝或側枝進行重剪回縮,且預留至少2個芽眼,以保證新梢抽生。
2.2 矮叢藍莓的整形修剪
對于矮叢藍莓的整形修剪,部分平原或內地地區(qū),都會采用火剪的方式。在人冬之后,藍莓會進入休眠期,在休眠期內將其地上部分全部燒掉,等待第二年重新萌發(fā)新枝。火剪之后,當年可形成花芽,次年即可開花結果。經(jīng)過火剪之后,藍莓的產(chǎn)量能夠提高幾倍,且單果重隨之增大,品質也更好。
另外,也可采用平茬的辦法對矮叢藍莓進行整形修剪,這種修剪方式需要選在早春萌芽前。具體方式就是從基部將地上部分全部剪除,或留3cm以內的樁高。這種整形修剪方式,適用于樹勢較弱的果樹,適當?shù)钠讲?,能夠幫助果樹有效恢復樹勢,同時提高總體產(chǎn)量與單果重。
3 藍莓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3.1 病害防治
3.1.1 根腐病
藍莓根腐病的危害部位,即果樹的根部,染病初期,相關癥狀會體現(xiàn)在須根上,毛細根會逐漸變成褐色,最后腐爛;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理,會進一步蔓延到整個根系,當病根變成黑褐色之后,則果樹死亡。病發(fā)過程中,果樹的生長較為緩慢,樹勢逐漸瘦弱,且葉片干枯變黃,當葉片落光之后,則果樹死亡[2]。藍莓根腐病主要常見于苗圃幼苗身上,定植1~2年的果樹,也有可能染病。
對藍莓根腐病的預防,要從苗圃的日常管理上入手,注意控水并做到及時排水;在施肥過程中,要選擇腐熟的有機肥;一旦發(fā)現(xiàn)苗圃當中出現(xiàn)重病株,要將其及時清除;并定期對土壤進行消毒,盡量避免病害的發(fā)生。對該病的治理,要明確植株的病發(fā)階段,若植株處于發(fā)病初期,可利用66.5%的霜霉威水劑對其進行灌根處理,采用430g/L的戊唑醇懸浮劑或250g/L的丙環(huán)唑乳油也能夠達到治理效果;若植株的病發(fā)癥狀十分嚴重,則直接清除出苗圃,對其進行集中銷毀。
3.1.2 花葉病
藍莓花葉病是一種通過帶病苗木和蚜蟲傳播的病害,植株感染該病之后,葉片會逐漸變成黃綠或黃色,并伴有環(huán)狀焦枯或斑點;特殊情況下,也會出現(xiàn)紫色病斑,這與果樹樹齡有一定關系。
藍莓花葉病的防治方法,可對蚜蟲進行有效控制,利用先進技術,有效培育無病毒苗木。除此之外,也可選用0.5%的香菇多糖水劑,或0.5%氨基寡糖蘇水劑,有效防治藍莓花葉病的發(fā)生或擴散。
3.2 蟲害防治
3.2.1 金龜子
由金龜子引起的蟲害,主要是幼蟲咬食植株的須根,導致植株出現(xiàn)缺水癥狀,嚴重時則導致植株死亡;而金龜子成蟲所造成的危害,主要位于植株葉片,使其形成網(wǎng)狀受害。一般來說,對藍莓植株造成危害的金龜子種類,包括白星花金龜、棉花弧麗金龜、小青花金龜以及斑喙麗金龜?shù)取?/p>
對不同金龜子的預防,可普遍采用以下方式:對雜草進行及時清除,并深翻園土,科學制定翻耕土的次數(shù);在翻耕過程中,要全面撿拾金龜子幼蟲,并將其集中銷毀;施肥過程中,要以磷、鉀以及微肥為主,杜絕未腐熟的有機肥;在追肥過程中,要以碳銨作為底肥,以達到一定的腐蝕、熏殺金龜子幼蟲的效果。采用生物預防的辦法,可在林地周邊、溝渠附近的零散空地上,早播線麻或蓖麻,利用植物特性毒殺金龜子。一旦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金龜子群,則可通過一系列的捕殺方法,縮減對藍莓的危害程度,例如,設置高壓鈉燈、黑光燈或高壓汞燈,直接誘殺蟲群;也可通過噴灑綠僵菌、白僵菌或蘇云金桿菌等藥劑,防止蟲群對藍莓的啃食,并達到一定的殺蟲效果;配置5%的啶蟲脒乳油,或5%的吡蟲琳可濕性粉劑,在離根20cm處開溝并進行灌根施用,每年2次,可分別安排在5月份和8月份,能夠達到較好的治理效果。
3.2.2 蝽
茶翅蝽和稻綠蝽是危害藍莓生長的重要害蟲,成蟲與若蟲會吸食幼莖、嫩枝、葉片以及花果的汁液,進而造成果樹生長緩慢,嚴重時可能導致植株停滯生長,且枝葉嚴重萎縮,花果脫落。
對其進行防治,要依據(jù)不同季節(jié)相關生長環(huán)境的變化,在冬、春兩季,主要措施是清除雜草與枯枝落葉;而在越冬期的早晨和傍晚,可以直接采用人工捕殺的方式,縮減害蟲數(shù)量[3]。也可依據(jù)害蟲的生長趨勢,對其進行有效防治,在卵發(fā)生期,摘除卵塊與群集幼、若蟲,并將其集中銷毀。若要對其進行誘殺,則可以蜂蜜:水:敵百蟲=20:19:1的比例,配制誘殺劑,將其涂抹在果園的泡桐樹上,要盡量選擇2~3年生的枝條進行涂抹,達到殺蟲效果。若采用生物防治的手法,可寄放蝽的天敵平腹小蜂、虎斑食蟲蛇、溝卵蜂等。
4 結語
對藍莓整形修剪與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分析,有利于提升藍莓種植的整體技術水平。通過相關分析,能夠明確適用于藍莓的種植與管理辦法,將其有效應用到藍莓種植實踐當中,能夠進一步提升藍莓果樹的栽種成活率與藍莓果實的產(chǎn)出量。因此,要以不同地區(qū)的生長條件為依據(jù),不斷深化研究藍莓整形修剪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幫助果農(nóng)提升藍莓種植的經(jīng)濟效益,也使消費者能夠購買到更多優(yōu)質的藍莓制品。
參考文獻:
[1]王月勇,董克鋒,崔興國.藍莓病蟲害非化學農(nóng)藥防治措施[J].果農(nóng)之友,2016(3):34.
[2]楊琴,李性苑,付燕,等.不同修剪方法對藍莓新梢生長和枝量形成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5(17):4~7.
[3]蘇佳明,顧亮,段小娜.高叢藍莓修剪技術[J].煙臺果樹,2014(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