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各國家之間的交流也越來也密切了。為了減少交流障礙,許多公共場所紛紛出現(xiàn)了大量的標識語及英文譯文。標識語即公示語,是指在公共場所給人看的文字語言,旨在為一般公眾或特殊群體提供宣傳和服務(wù)的語言標牌或標語。標識語的翻譯成為為外國友人指引提示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標識語的翻譯需要考慮原語和目標語不同的表達習慣和讀者心理接受和感受,從而達到很好的交際效果。
關(guān)鍵詞:標識語;翻譯原則;失誤
一、標識語的功能及分類
(一)禁止和強制性的標識語
此類標識語以直截了當?shù)男问?,采用強硬而直白的語氣,旨在強制要求該公共場所來往人群必須遵守某一行為,或者不得不采取某種行為等,帶有強制性和命令語氣。通常用“禁止”“非”“不”等字樣。如“不準吸煙”(NO SMOKING)“不準拍照”(PHOTOGRAPHY PROHIBITED)“禁止停車”(NO PARKING)等。
(二)提示和警告性的標識語
此類標識語不帶有強制性,主要是讓人們知道應(yīng)該怎么做或者應(yīng)該怎么做才符合規(guī)定的。對其交流對象起到提示或告知的作用,促使其交流對象根據(jù)所提供的信息做出相應(yīng)的安排。如“當心碰頭”(MIND YOUR HEAD)“車位已滿”(OCCUPIED)“當心觸電”(DANGER!HIGH VOLRAGE)“保持干凈舒適”(CLEANESS AND COMFORT ASSURED)“小心路滑”(CAUTION FOR SLIDDING)等。
二、標識語的翻譯原則
標識語作為交際語言的一種重要形式,在交際與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達到好的交際效果,譯者需考慮譯語讀者的心理接受和感受即在翻譯的過程中堅持交際翻譯原則。翻譯學家紐馬克(Peter Newmark)提出譯者需要“努力使譯文對目的語讀者所產(chǎn)生的效果與原文對源語讀者所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翻譯是一種復(fù)雜的語言轉(zhuǎn)換形式,交際翻譯原則強調(diào)根據(jù)目的語的語言、文化和語用方式傳遞信息。避免忠實地復(fù)制原文的文字。譯者需盡量解釋原文、盡量為譯語讀者排除閱讀或交際上的困難與障礙。
三、標識語翻譯失誤
在標識語的翻譯中,難免出現(xiàn)一些失誤,造成譯文讀者誤解或費解的現(xiàn)象。常見的有:
(一)原文意思傳達錯誤
譯者在翻譯時,譯文表達的意思與原文完全相反,導(dǎo)致信息失真,造成譯文讀者的誤讀和誤解。如:“當心落水”有的被翻譯成“Fall into the Water Carefully”,原文是勸大家要小心,防止落水的意思。但是譯文表達的意思卻是落水時要小心翼翼,與原文意思不相符。有的還被翻譯為“Mind the Falling Water”意思是當心正在往下落的水,也跟原文的意思不一樣。又如:“西藥房”被翻譯成“Western Pharmacy”其中western 是指西方的,即西方的藥房,與中文所說的西藥房不是同一個意思。這些使原文信息失真的譯文完全沒有達到任何的交際效果。
(二)逐字逐句的翻譯使讀者產(chǎn)生距離感
有些標識語如“閑人免進”被翻譯為“Strangers Are Forbidden”,又如“請勿攜帶外食入內(nèi)”被翻譯為“Please Eat Outside Food”。這些譯文只是對原文逐字的翻譯,傳達了原文的意思,而且語法上也沒有錯誤,只是翻譯過于生硬,使人有種難以接受的距離感。還有如“游客止步”被直接翻譯為“Stop”或者“Guest Go No Further”這兩種譯文都讓讀者感到缺少禮貌和尊重的感覺。簡單的譯為“Staff Only”就可以了。
(三)譯文沒有遵循交際翻譯原則,造成讀者心理難以接受的問題
英漢語在表達習慣上有很大的區(qū)別,英語中習慣大量使用委婉語來表達某些意思,這是與漢語很大的區(qū)別所在。譯文如果沒有照顧到譯文讀者習慣使用委婉語的表達,而硬生的直接翻譯的話,就會減少交際效果。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常見的標語“老弱病殘座”中的“老”經(jīng)常被翻譯為“the old people”,但是英語中用來表述老年人或年長的人時,通常不會直接用這個表達。西方人的思維是,他們雖然年長但也不希望被人看作沒有用或者沒有社會價值的老年人來看待,所以常用委婉語“Seniors”來表達。相同的“殘”被譯成“Disabled”也是欠妥當?shù)?。英語通常用“Handicapped”來委婉表示身體有殘疾,行動不方便的人。像這樣忽略了英語的習慣表達方式而直譯會降低讀者的接受度并減少交際效果。
(四)標識語的譯文沒有采用英語地道的表達而以中式英語呈現(xiàn),給讀者造成費解
如“大酒店”被翻譯成“Big Hotel”,其實在英語中,hotel一詞本來就是指規(guī)模較大的酒店,所以翻譯中再用big來修飾明顯是中式英語。又如馬路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標識語“禁止跨越護欄”被翻譯為“Against Crossing the Barrier”,英語相同的意思應(yīng)該是“Stop Crossing the Fence”這才更符合英語的表達。又如某些公共場所的“出口”英文寫著“Export”,恰當?shù)姆g應(yīng)該是“Exit”。
標識語的翻譯之所以出現(xiàn)了這些失誤是因為譯者忽略了交際翻譯的原則,因此,譯者需要多考慮英漢表達習慣的不同和讀者的心理接受,使譯文達到好的交際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良玉,于巧峰.漢語標識語的英譯原則[J].上海翻譯,2008.
[2]馮亞娜.淺析標識語英譯失誤及翻譯策略[J].海外英語,2013(02):145-149.
[3]趙湘.中英標識語的文化差異與語用翻譯[J].外語教學,2006(02):72-74.
作者簡介:雷艷,女,湖南郴州人,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翻譯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