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杭丹
摘要:《圣經(jīng)》是一部宗教經(jīng)典,也是一部文學巨著,它在世界的重要源泉。它所體現(xiàn)的基督教文化以其生動、形象和深刻的表現(xiàn)形式反映在諸多文學作品中。本文討論了《圣經(jīng)》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其對英語語言詞匯和文學作品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圣經(jīng)》;文學;表現(xiàn)方式;影響
基督教的《圣經(jīng)》既是一部記錄古希伯來人歷史的書,也是一部內(nèi)涵豐富的科學著作?!妒ソ?jīng)》由《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兩部分組成?!杜f約全書》最初以希伯來語寫成,講的是猶太人的宗教信仰和歷史;《新約全書》則以希臘文寫成,說的是耶穌的生平和基督教產(chǎn)生及發(fā)展的歷史。公元前270年,72名猶太學者吧《舊約全書》譯成希臘文,該文本中各章名稱和先后順序一致沿用至今。之后,它先后被譯成拉丁文、英文等多種語言,其中最重要的是17世界初英王詹姆斯一世下令學者重譯的版本,即欽譯《圣經(jīng)》。它文字流暢,讀起來如詩一樣鏗然有聲,對后世英文文學的影響極大。
1970年出版的《新英語圣經(jīng)》則全部由現(xiàn)代英語譯成,更加通俗易懂?!妒ソ?jīng)》作為基督教的經(jīng)書,記載并傳播著最基本的基督教思想和教義。在絕大多數(shù)人信封基督教的英美國家,形成的獨特的基督教文化?!妒ソ?jīng)》中的仁慈、寬恕和博愛的基督教思想以及圣經(jīng)故事典故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所表現(xiàn)。因此,文學家們歷來工人《圣經(jīng)》本身就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是極為重要的文化產(chǎn)業(yè)。
一、《圣經(jīng)》在西方文學中的表現(xiàn)形式
1、英美作家直接引用圣經(jīng)中的股市作為創(chuàng)造素材。
有許多偉大的詩人、文學家和藝術家以《圣經(jīng)》中的故事和傳說為題材創(chuàng)造出詩歌、戲劇、小說、音樂和繪畫。比如英國著名詩人、政治家約翰米爾頓的作品《失樂園》,其故事情節(jié)取自《舊約》中的亞當和夏娃的故事。還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意大利文藝復興時間的著名畫家達芬奇的杰作《最后的晚餐》等都取自《圣經(jīng)》題材。
2、直接引用圣經(jīng)典故和典故中的語言題材。
比如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陽也升起了》,題目便是摘引《舊約全書》章第五節(jié)內(nèi)的一句話。原句是: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秱鞯罆凡簧僬鹿?jié)講的是人生如夢的泡影,世間一切而若無,實則若虛。海明威應用它,目的很明確,講人生忙碌不堪,但到頭來卻是無所作為。一切都是虛無縹緲。
3、借助典故或典故中的人融匯到作品的情節(jié)或人物性格中,并賦予新意,成為重要的象征手段。
在西方文學作品中,常被引用的人物和典故有:靈魂新生、水的象征意義、耶穌的故事、伊甸園、替罪羊、巴蘭的驢、所羅門、迷途的羔羊、浪子回頭、泥足巨人等。其中表現(xiàn)形式往往以比喻、象征、隱喻等文學手法而表現(xiàn)出來。如海明的《永別了,武器》中的亨利威上尉跳到河里,使自己受到洗禮,內(nèi)心世界的到新生。
4、模仿圣經(jīng)活圣經(jīng)典故結構作為文學作品的結構。
比如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例子。蓋茨比的生對英語活與耶穌的生活經(jīng)歷極為相似---立志、死難、復活。作者們模仿圣經(jīng)故事的目的是借用圣經(jīng)來渲染氣氛,以使作品情節(jié)動人,主人公形象感人,作品內(nèi)涵豐富。
二、圣經(jīng)對英語語言、文化的影響
《圣經(jīng)》對英語語言文化影響是巨大的。英語中許許多多的詞匯、常用人名、慣用語、警語、典故等都出自圣經(jīng)。英語語言學家亨利布萊德利在他《英語的形成》一書里說:“對近代英語形成有貢獻的作品中,《圣經(jīng)》的翻譯,......占有重要的地位?!彼詁eautiful一詞為例,說:“像beautiful這樣一個至為熟悉而不可或缺的詞,在丁達爾以前不知道有誰用過。這個詞絕不是丁達爾所造。但是毫無疑問,卻因為他在《圣經(jīng)》里用了這個詞,才普遍流行開來?!?/p>
英美許多近代經(jīng)典作家如狄更斯、勞倫斯、喬伊斯和海明威等由于從小就生活在《圣經(jīng)》的氛圍中,《圣經(jīng)》精神已經(jīng)深深融入到他們的血液中。狄更斯的《雙城記》、勞倫斯的《戀愛中的女人們》、《白孔雀》、《參孫和達里拉》、海明威的《老人與?!返茸髌肥ソ?jīng)痕跡極其明顯。此類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國內(nèi)外已有許多專著和論文做過論述。
值得一提的是,《圣經(jīng)》本身就是一部極富文學價值的作品?!妒ソ?jīng)》最初為流傳于民間的各種傳說、神話、故事和歷史記載等。后來,希伯來祭司們處于他們自己的目的將其整理成書。它本是勞動人民群眾在長期生活斗爭中形成的藝術作品,是無數(shù)人智慧和心血凝聚而成的不朽之作。它的藝術風格清新、質(zhì)樸、典雅、健康,幾乎囊括了后世所有的文學形式:神話、史詩、英雄傳記、戲劇、小說、歷史、散文,寓言、詩歌、甚至法律等各種不同的體裁。它文學價值極高,魅力無窮,不愧是世界一大宗教的珍貴文獻和全世界人民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參考文獻:
[1]The Bible [M], New York: Crusade Bible Publishing Inc. 1964.
[2]Jasper David, et al. The Bible and Literature: A Reader[M].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9
[3]雅羅斯拉夫斯基,圣經(jīng)是怎樣一本書[M]. 譚善余譯. 北京: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 19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