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參加立法會補選的周庭被選舉主任裁定其提名無效。周庭是“香港眾志”的骨干成員之一,現(xiàn)年21歲,她一直參與推動香港“本土化”思潮,宣揚香港的“民主自決”,這些主張通常被看成是“港獨”的隱晦說法。
香港政府在解釋取消周庭的參選資格時表示,基本法訂明香港特區(q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而以“民主自決”或公投方式處理香港體制,不符合香港特區(qū)在基本法下的憲制及法律地位。持有關主張者不可能作為立法會議員履責。
反對派則對取消周庭的參選資格表示不滿,認為這“侵犯了香港公民的被選舉權”。
在香港的體制下,官方依法作出的決定通常會遭到部分力量的反對,看來在一段時間里這就是常態(tài)。只要決定能推進得下去,香港的體制能順利運轉,事情就應算達標了。讓反對派也都公開表達心悅誠服,這完全不現(xiàn)實。
就此事來說,只要立法議員補選能夠順利進行,周庭和她的支持者抗議就抗議吧。這個過程一波三折,但這就是與內地實行不同制度的香港。還有“一地兩檢”等也是一樣,它符合基本法,但是香港反對派鬧。一方面阻止不了反對派鬧,一方面“一地兩檢”還要依法推進,那么最后的結果大概最重要。
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很多決定的施行都充滿爭議,最后由法律說了算。香港反對派的意見只要沒形成法律約束力,就可以被拒絕。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需適應香港社會的嘈雜,同時接受法律的終極權威。
前些年一些極端反對派人士挑戰(zhàn)基本法的權威,導致了香港政壇的一些混亂,以至于少數(shù)立法會議員敢于藐視、褻瀆宣誓就職儀式,對香港全社會造成惡劣的示范。對街頭示威的管理也一度失控,“占領運動”肆無忌憚。在人大釋法以后,香港出現(xiàn)了撥亂反正,基本法的權威在重新樹立起來。
今后的香港就不應再現(xiàn)對基本法以及憲法的肆意沖撞,極端政治行為應當受到控制。以任何方式宣揚“港獨”就意味著無法接近體制性政治舞臺,這應成為全社會的普遍預期和共識。
這樣的秩序除了由法律載明,還需要通過一場場斗爭在實踐中進行塑造。幾名褻瀆宣誓儀式的當選立法議員被取消資格,以后不想離開立法會的反對派議員大概就不再那樣干了。反對派抗議了一陣子,沒能改變法院的宣判,大家就都知道“一國兩制”下抗議與法律孰輕孰重的關系了。
周庭被取消參選資格,也是一種警示。宣揚極端思想固然可以出風頭,但是出那種風頭就要損失成為立法會議員的機會,這個道理今后會更加清楚。
想吃飯就不能掀餐桌。香港反對派是中央管轄之下一個特別行政區(qū)的內部反對派,他們不具有挑戰(zhàn)憲制性原則的權利,而應在特區(qū)內部事務上扮演反對派的角色。從“占中”直到現(xiàn)在,經歷了幾個回合之后,香港“政黨政治”的邊界逐漸在畫出輪廓。
把基本法真正搞清楚,拋棄與國家憲法對抗的幻想之后,香港反對派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政治空間還是很大的。沒有活躍反對派的香港就不是香港,反對派越界挑戰(zhàn)國家政治法律秩序的香港,同樣不是推行“一國兩制”所期待的那個香港。反對派在憲制規(guī)定的范圍內活動,以特殊方式貢獻他們的建設性,這才是香港反對派政治角色的題中之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