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體內免疫系統(tǒng)功能失調或衰退時,免疫系統(tǒng)不能正常發(fā)揮保護作用,在此情況下,極易招致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輕者如感冒、腹瀉、嚴重者如肝炎病毒感染等,并衍生出許多慢性疾病如支氣管炎、肺炎、肝炎等。
此外,免疫力能處理體內突變細胞。當免疫力低下時,身體識別和消滅腫瘤細胞的能力下降,長期處于衰弱的免疫狀態(tài)下,身體易變成“癌癥體質”。
個人的免疫力與自身的生活方式或是先天的遺傳因素有關,日常的飲食及作息習慣、包括心理因素等都可能會造成免疫力低下。通常有以下這些特征的人,免疫力相對較差。
缺少營養(yǎng)。缺少睡眠會導致免疫力下降。芝加哥大學研究發(fā)現,與每晚睡7-8小時的人相比,每晚只睡4個小時的人,體內抵御流感的抗體減少50%。
以車代步。研究發(fā)現,以車代步不愛運動的人與經??熳叩娜讼啾?,4個月內請病假的時間會長兩倍。專家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快走等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白血球數量,改善免疫系統(tǒng)功能。
不愛喝水。充分飲水能保持呼吸道黏膜濕潤,使感冒病毒難以迅速繁殖,能增強免疫。建議每日飲水量,按每公斤體重飲40毫升水計算,兒童需飲更多的水。
壓抑情緒。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發(fā)現,夫妻就婚姻問題展開建設性討論,有助于改善血壓、心率和白血球數量,提升免疫力。
社交圈子小。研究發(fā)現,一個人的社交圈子越小,就越容易生病。在18-55歲的成人中,至少有6個朋友的人,比朋友少的人抗感冒的能力強4倍。
濫用抗生素。腸道除了吸收養(yǎng)分,70%的免疫力都在腸道里,其中包括特殊的抗癌細胞。濫用抗生素有可能破壞腸道先天免疫力,這也是引起耐抗生素細菌感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