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會來
孩子成長、發(fā)展的優(yōu)劣,不單單取決于上了哪所學校,更取決于家庭的教育。因為學校教育是有期限的,而家庭的教育和影響是伴隨孩子一生的。
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習慣讓家長坐在孩子的座位上。一是有利于認識學生的家長,把學生和家長對上號;二是便于了解家長出席家長會的情況。一般開完家長會之后,老師和家長都愿意單獨聊聊孩子的情況。筆者從中發(fā)現(xiàn)一個普遍現(xiàn)象:學生和家長除了從遺傳角度長相相似之外,從言談舉止、行動神態(tài)方面,在孩子身上都能看到家長的影子。
我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對家庭狀況與學生成長的關系問題還是比較了解的??粗車暮⒆右约白约汉⒆拥某砷L過程,感覺家庭教育確實非常重要。如果說學校是普適性教育,那么家庭教育應該是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孩子成長、發(fā)展的優(yōu)劣,不單單取決于上了哪所學校,更取決于家庭的教育。因為學校教育是有期限的,而家庭的教育和影響是伴隨孩子一生的。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僅要懂得關心愛護孩子,還應樹立正確的家教理念和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我覺得關心孩子和掌握教育方法,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二者缺一不可。因為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其結果會迥然不同。
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那些能樹立正確家教理念,做孩子良師益友的家長,是真心關心愛護孩子。他們會主動學習育兒知識,并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善于借鑒他人的教育經(jīng)驗并總結自己的教育過失。
小濤的爸媽就是這種家庭的典型代表。小濤的媽媽大學學的是幼教專業(yè),從懷孕開始,媽媽就進行胎教,并系統(tǒng)學習了當時熱門的“零歲教育方案”。小濤的爸爸是中學老師,對孩子的教育也非常重視。夫妻倆不僅注重孩子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而且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上學之后,許多家長普遍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小濤的爸媽更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小濤總是快樂地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和諧地與老師、同學相處。音樂方面,他學會了拉手風琴和二胡,參加學校的合唱團,還代表學校多次出國演出。體育方面,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在同齡人中他都是佼佼者。從小喜歡閱讀與寫作的小濤,小學時就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高中時是學校廣播站的男主播,在大學的迎新晚會上,他主持、策劃并參與表演。現(xiàn)在小濤工作了,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依舊非常高,為了更好地發(fā)展和提升自己,他主動報考了名校的研究生,邊工作邊快樂學習。
小濤的爸媽認為,要想培養(yǎng)好孩子,家長自己要做孩子的榜樣,給孩子做出示范。另外,家長還應該有定力,不能隨大流兒,不要眼中只有“別人家的孩子”,而要投入精力,無論工作多忙也要學習和研究相關教育知識,把握孩子的心理,真正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有這樣一部分家長,他們知道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也清楚家長應承擔教養(yǎng)的責任和義務。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他們,雖然在培養(yǎng)孩子方面肯付出心力,但由于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導致教育效果不明顯,甚至與自己的初衷南轅北轍。
彬彬的爸爸說一口地道的天津話,自從彬彬出生之后,為了日后培養(yǎng)孩子學說普通話,他首先自覺地學習說普通話。為了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彬彬媽也是變著花樣地給彬彬做營養(yǎng)餐。
彬彬的爸媽都沒有上過大學,他們對孩子卻抱有很高的希望,決心好好培養(yǎng),讓彬彬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彬彬上小學后,夫婦倆省吃儉用,花錢讓孩子上各種輔導班,給孩子買鋼琴并請老師教,只要是經(jīng)濟上能夠承受的教育消費他們都會投入。雖然愿望非常美好,但因為沒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導致夫妻倆經(jīng)常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各執(zhí)己見,甚至是爭吵不斷,搞得彬彬不知所措,不知是聽爸爸的還是聽媽媽的。
對彬彬的要求,爸媽歷來嚴苛。小學二年級時,彬彬做數(shù)學題時豎式寫對了,抄錄得數(shù)時卻抄錯了。為了讓他長記性,媽媽懲罰彬彬把錯題寫一百遍。這件事在彬彬的記憶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這種印象是負面的,彬彬記住的不是計算要認真仔細,而是挨罰后的那種對媽媽的恨。上初中后,由于爸媽對處于青春期逆反的兒子缺乏正確的引導,導致彬彬不但與父母對著干,而且還把說服教育他的老師也當成了“敵人”。初二上學期,已經(jīng)非常厭惡學習的彬彬在和媽媽發(fā)生了一次激烈爭吵后,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后來發(fā)展到只要父母要求他學習、聽老師話,彬彬不是頂撞就是離家出走。半年后,彬彬干脆向學校提出了退學申請。金錢代替教育,兒子步入歧途
一次,我和一個很有錢的學生家長聊天,他說:由于生意上了軌道,基本不用怎么打理也照樣運轉賺錢,我?guī)缀醯搅丝梢噪S心所欲的地步,市場上有的高檔車子我都能買得起,豪華別墅我都能住得起,唯一不開心的就是孩子不爭氣……”我教過了成百上千的學生,從長期的一線教育實踐中感到,家庭特別富有的學生中,除少數(shù)學生在學習、品質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外,多數(shù)的學生都不怎么樣,不僅學習成績比較差,而且在意志品質和人格方面也存在著比較大的缺陷,有的甚至走向了歧途。
老夏在外資企業(yè)做高管,掙錢很多。妻子自己開公司,是個女強人。他們有一個兒子是女主人快40歲時才生的。對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夫妻倆寵愛極了,對兒子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只要他們的寶貝兒子高興就行。因為家中有錢,孩子從小就很會花錢,而且出手大方,經(jīng)常買玩具、禮品等送給同學和朋友。每次兒子拿到錢高高興興去買東西時,母親總用欣賞的眼光,看著兒子頗為得意地說:“現(xiàn)在的孩子真不簡單!”別人告誡她:對孩子不能縱容。她卻說:“還小呢!不懂事,大起來自然會好的?!本瓦@樣任憑孩子揮霍,他們從不管教。等孩子長到十五六歲時,已經(jīng)成了一個十足的花花公子,驕橫、自私、揮霍,并與一幫富二代混在一起。這幫富二代常拿出搖頭丸或冰毒來吸食,樣子又得意又傲慢,并聲稱只有吸“面”,才有“新貴族”的派頭。老夏兒子在他們的引誘下,也開始吸食毒品,并很快染上了毒癮。有人將此事告訴了他的母親,這位母親竟不相信,還說:“我們這樣家庭的孩子,再壞也壞不到哪兒去?!笨墒牵@位母親連做夢也想不到,她的兒子不但吸毒,而且還參與了販毒,直到孩子被公安部門收審,她才如夢初醒,但是后悔已經(jīng)晚了。
家庭富裕的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主要還是嬌慣以及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有一些家長,由于自己是從“窮”走出來的,不愿孩子再過自己過去的生活,在這種潛在補償心理的作用下,就會出現(xiàn)慫恿自己后代極度享樂的行為。
也有一些有錢人錯誤地以為:金錢可以代表一切,可以搞定一切。他們錯誤地以為:教育是學校的事,只要能教育好孩子,要多少錢給多少錢;要什么條件給什么條件,豈不知,教育是金錢代替不了的。把金錢看得太重而忽視對孩子的教育,甚至對孩子進行嬌慣和放縱,實際上是對孩子無情的殘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