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華
(浙江天禾陶瓷有限公司 杭州 310022)
瓷器是古代先哲的智慧結晶,強調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將水、火、土等五行元素巧妙結合,是源于萬物,又高于萬物的大自然產物。這樣一項偉大的發(fā)明,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被賦予新的意義。在當下的生活中,陶瓷制品十分常見。小到碗具,大到花瓶盆栽,處處都有陶瓷的影子,人們把這類陶瓷既當做簡單的生活用品,又同時注重它的外觀設計。杭間先生曾言,實用性是中國美學的一大典型特征,不僅講求與自然的相合融洽,還講求適應人們生活的習性[1]。瓷器不同于其他的一些藝術品,僅把“生活”二字作為點綴,或者靈感的來源。如繪畫,只是將生活元素融于其中,然后經(jīng)過藝術的夸張與修飾,再展現(xiàn)給欣賞者;書法賦予世間萬物以人格的魅力,創(chuàng)造出一種高于生活的藝術。同樣,只是具有藝術性的藝術,瓷器的不同恰恰在于,它是具有生活性的藝術,也是具有藝術性的生活。
藝術生活化的另一層意思,指的是瓷器沒有像古代傳統(tǒng)的志怪類著作一樣,將藝術向神圣化、宗教化、志怪化方向發(fā)展。就志怪化而言,以神話小說開山之作《山海經(jīng)》為例,在東經(jīng)文中,曾描寫過白猿啼叫,嘶傳哀鳴的神話典故,這是一種典型的藝術。而瓷器文化則是基于明確存在的萬物,進行的具體創(chuàng)作。中國陶瓷產業(yè)在文化興衰中逐漸演變,但其核心和精神卻亙古不變,即是一種腳踏實地的質樸。
相對于生活用品來說,瓷器并不局限于基礎的使用功能,一般還會體現(xiàn)出其擁有者自身的審美意識。例如瓷器的紋飾用色是否和家中的整體基調相一致,是樸素淡雅,還是華美艷麗,均體現(xiàn)出來主人的品位。一切藝術品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給精神世界增磚添瓦,瓷器也是一樣。對于精神世界豐富的國人來說,對于瓷器藝術的不懈追求,體現(xiàn)的是一種生活情趣,呈現(xiàn)的是一個人的生活狀態(tài)。例如,作為輩分和身份的象征,老人一般喜歡顏色較為樸素,但是卻看起來不失莊重的瓷器;而年輕人一般會選擇顏色較為鮮艷,色彩較為繁多的瓷器,代表年輕人的活力與朝氣。中國人從小小的書簽設計中就能感受到藝術之美,也可以從精美的瓷器中發(fā)現(xiàn)美。瓷器藝術是純粹的,它能反映一個人內心最本質的存在。瓷器藝術也是生活的,它讓瓷器的魅力更加回歸到生活本身,將食與行、玩與賞結合到一起形成至善至美的狀態(tài)[2]。
2.1.1 制作方法
藝術瓷器的材質一般和生活瓷器相差甚遠,制作工藝也會更加精細。常見的藝術瓷器根據(jù)材質可分為白瓷、高白玉瓷、青瓷等,而根據(jù)工序的差異一般分為青花瓷、刻花瓷等。生活用瓷則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制作出日常生活需要的瓷器,例如咖啡杯、餐具等。
藝術瓷器的制造工藝分為坯料制造和釉料制造工藝,坯料制造工藝一般是先將原料配制完畢,然后放入高位池中進行攪拌、沉淀、除鐵、抽泥,然后再通過球磨工藝,做好陶瓷成形的準備工作。釉料制配工藝則使用的是釉用原料,經(jīng)過類配料制配工藝后,放入存漿池中,需要手工操作。生活用瓷的制造工藝機械化程度較高,采用的是機壓成形工藝,利用泥料和模具,成形再加入適量水,裝匣燒釉即可[3]。
2.1.2 藝術設計
在當代瓷器發(fā)展中,瓷器藝術有不同的設計理念,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3類:一是對于自然的積極探索,回歸事物本身;二是對自我意識和本我意識的回歸,回歸自我情感;三是對于文化環(huán)境的思考和對于時代背景的衡量。這3種思想都使得瓷器在制作上,更加注重純粹的美學,也使得現(xiàn)代瓷器的功能與審美南轅北轍。藝術瓷器在設計上,喜歡結合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色,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例如坯土原本的形態(tài)被展現(xiàn)出來,即使與其他材質結合,仍然有瓷器的風骨,這也是藝術瓷器的又一全新的發(fā)展方向。
而對于生活用瓷來說,設計方向多為使用性方面,更多地是注重瓷器本身的功能特點,如容器容量大小,口徑直徑。這些具體的、直觀的數(shù)據(jù)開始逐漸成為生活用瓷的代名詞。
2.1.3 消費人群
對于社會重要構成要素:人而言,只有解決物質方面的需求,才能進一步的滿足精神需求,這也就決定了藝術瓷器和生活瓷器的消費人群差異。生活瓷器因其實用性,加上本身紋飾多樣,符合大多數(shù)人對于家居用品的選擇標準,又因制造工藝以批量生產為主,價格相對低廉,所以它的消費人群更具有廣泛性。而藝術瓷器不同,藝術瓷器一般由手工制作而成,獨特的設計體現(xiàn)了作者精神世界和審美意識。所具有的藝術性較高,一般會以藝術品形式在市面流通,消費人群一般為具有一定經(jīng)濟基礎的社會中上層人士[4]。
2.2.1 功能要求不同
藝術瓷放在家中,是作為收藏品。收藏者收藏的不僅僅是藝術用瓷在制造工藝上的復雜程度,或說在過程中耗費的物力資本,更多的是看重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投入的感情以及這件工藝品背后所蘊藏的故事等價值。所以,一般來說藝術用瓷極具收藏價值,自然價格也較為昂貴。而生活用瓷則注重瓷器的實用性,通俗來講,是一件平價家居用品,就是用“消耗”來方便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因為其功能的不同,也造成其在制造工藝、造型等各個方面的差異。
2.2.2 審美價值不同
對于生活瓷器來說,它的審美價值表現(xiàn)在讓人覺得舒適,不與桌面上其他的菜品、桌飾相違和,紋飾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只需要感受到“美”這個字就足矣,不需要再深究為什么而美或者因什么而美。而藝術用瓷恰恰相反,對于這件工藝品美的賞析是具象的,它的背后往往蘊藏著一段長青的創(chuàng)作歷史,有著一段不一樣的流芳年華,從中體會到它的韻味和源遠流長收藏,越久越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魅力。
2.2.3 經(jīng)濟成本不同
通過制造工藝,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藝術瓷器和生活瓷器制配的過程大相徑庭。瓷器的制配過程復雜程度和經(jīng)濟成本往往呈正相關。生活用瓷是利用從宋朝以來興起的“模具”制造技術,一直延存至今,不需要經(jīng)過設計、前期定形等復雜環(huán)節(jié),所以價格相對低廉。而藝術用瓷恰恰相反,人力物力成本的疊加,文化涵義的賦予,讓它的價格也相對昂貴。
瓷器是一種集審美與生活于一體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目前并沒有走向衰落,反而與時代相結合,有了新的寓意和發(fā)展方向。其實,無論是生活用瓷還是藝術用瓷,都是中華民族追求藝術精神世界的表達,寄托著廣大人民對于生活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