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豐色
隨著社會的進步,偶像崇拜之風在青少年中愈演愈烈,針對于此,有一些人指出,偶像脫胎于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偶像就是“返祖”,是歷史的倒退,不可取。但也有一些人認為,崇拜偶像并不是不可取,只要有所選擇,保持自己的個性特點,同樣可以從崇拜的偶像身上汲取自己所需的力量……
正方
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記憶力強、情感豐富,但由于青少年時期心理發(fā)展和生理發(fā)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因此在他們心理素質(zhì)發(fā)展的關(guān)鍵階段,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失誤,甚至心理滑坡。青春偶像崇拜就是基于心理的不成熟,由此產(chǎn)生了不同的特點,首先是理想化——把偶像及其特質(zhì)想象得完美無瑕;其次是浪漫化——對偶像產(chǎn)生浪漫的幻想和依戀,沉湎于對其偶像的種種情愛遐想之中;最后是絕對化——對偶像投以絕對的信任,采取一種近似狂熱的追逐和迷戀。
還表現(xiàn)出三個行為特點:沖動性心理活動傾向、超現(xiàn)實的情感體驗、過度的行為反應。在偶像崇拜的過程中,情感成分常常勝于理智部分,過于激動、興奮和不由自主的情緒體驗以及超越社會行為準則的行為時??梢?。
對于青少年本身而言,他們并不是成年人,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判斷并不成熟。因此,在對偶像崇拜的時候就會很難保持自我的本性,往往表現(xiàn)出過分的模仿。張雨生的車禍使多少青少年失魂落魄,有家不回;張國榮瀟灑的縱身一躍又引得多少青少年為之輕生,甘愿成為其殉葬品。這些青少年,用死來祭奠自己的偶像,這樣的舉動對他們的父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其次,青少年偶像崇拜對自身成長產(chǎn)生何種影響,這取決于明星人物本身的特點及青少年對明星的認知程度,大部分“追星族”往往只看到明星們光彩照人的一面,忽視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汗水,由此養(yǎng)成了種種陋習。第一,青少年沉湎明星忘記自我。不管自己崇拜的明星是何種類型,更不管自己崇拜的明星是否真如自己所想的那樣優(yōu)秀,只顧把自己的偶像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第二,青少年的不良偶像崇拜可能導致青少年的行為偏離。因為盲目崇拜會導致青少年幻想與現(xiàn)實之間混淆不清,理性減弱的同時很容易產(chǎn)生沖動、破壞等行為。第三,消費取向的偏離。有許多青少年因為沒有好的經(jīng)濟條件作為自己偶像崇拜的有力支撐,從而衍生了各種不滿足的情緒,輕則與親人朋友之間處理不暢,重則做出違法違紀的事情以達到目的。第四,人生觀、價值觀的偏離。這種偏離有可能導致青少年過高地評估他人的價值,將明星對個人的影響理想化,從而降低青少年對自我的信念與信心,同時,這種偏離也可能導致青少年過高地評估自己。
反方
哲學問題的本源是:我是誰。人從一出生就模仿周圍的偶像進行知識的累積學習。最初的父母,再次到師長,有了對人生、對社會的初步認識之后在開始樹立社會偶像。實踐出真知,人的學習活動中必須有活生生的例子做支撐,有了明確的前進方向,人才能不斷進步。
西方馬斯洛認為,人活于世,必須要滿足社會需要、尊重需要、自我需要。而偶像崇拜就具備了這三者的全部要求。向偶像學習的過程,就是在一步步完善自己作為社會人的身份;就是歸屬了某一個陣營,以期贏得他人對自己和本體的尊重;就是在不斷豐富擴充自己,豐富和強化自我。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偶像崇拜的傳統(tǒng)。年少時的蘇軾,就對范仲淹心向往之,但等到真的有機會結(jié)識范仲淹時,范仲淹已駕鶴西歸,蘇軾慨嘆:“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從中可以看出,正是因為對范仲淹的人品、學識的崇拜,才使得蘇軾也成為志行高潔的人。打開史冊,可以看到蘇軾一生官海沉浮,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己高潔的人生追求,他總是以一種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來對待生活。這一胸懷,似乎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相類似。由此可見,古人尚且尊重有聲望、有影響力的人,今人崇拜偶像也未嘗不可。
從個人的成長來看,偶像崇拜所產(chǎn)生的導向作用舉足輕重。每一個偶像在追求理想,拼搏奮斗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與汗水,所堅持的信念與意志,以及所展現(xiàn)的才華與能力,就是他們自身及其崇拜者最看重的財富?;蛟S,并非每個人都能在最后成為偶像,但是從偶像身上得到的啟示與激勵,一路風雨兼程揮灑青春的熱忱與汗水,亦不失為意義重大的人生體驗。
其次,在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偶像崇拜產(chǎn)生了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一方面,它帶動了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擴大了內(nèi)需;另一方面,偶像從事公益事業(yè)不僅實實在在地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而且由于崇拜偶像,崇拜者追隨偶像腳步奉獻愛心、賑濟災情的事例不勝枚舉。它提高著青少年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最重要的是構(gòu)建著一個大愛無疆的美好社會。
最后,偶像崇拜有其歷史必然性。從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到封建社會的天神崇拜,再到今天由青春偶像崇拜帶來的巨大正能量,人們終于懂得從人身上汲取力量,通過尊重敬佩偶像來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導航。青春偶像崇拜是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也必將隨著社會發(fā)展日臻完善,產(chǎn)生更加積極的力量。
總結(jié)陳詞
“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guān)系著青少年的責任、家庭的和諧、社會的進步、國家的興盛。
不可否認,每個青少年心目中都有或尊重、或認可、或喜歡、或討厭、或崇拜的人,重要的是,他們能否在這些人中挑選出有利于自身成長的“偶像”。有人欣賞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有人崇拜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美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樣的崇拜才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才能從中學到知識,才能達到人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