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詩經(jīng)》,追尋遠古文化密碼。
《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孔子曾概括《詩經(jīng)》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jīng)》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jīng)》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jīng)》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jīng)》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成為《六經(jīng)》及《五經(jīng)》之一。
《詩經(jīng)》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時至今日,幾乎每個人都會隨口說出《詩經(jīng)》里的句子,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而有些詩句已經(jīng)成為成語,如“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洹薄八街?,可以攻玉”等等?/p>
走進《詩經(jīng)》,再次親近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頭,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希望各位讀者朋友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