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黃雪霜 吳 彪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防為主?!痹谶@樣一個沒有硝煙的防控戰(zhàn)場中,她以自己特有的細膩、精專和創(chuàng)新,筑起一道“愛之長城”。
專家簡介:
金梅林,動物傳染病學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38年潛心動物傳染病與人獸共患傳染病研究,致力于病原學、流行病學研究,致病和免疫機制探索,新型疫苗與診斷制劑創(chuàng)制,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yè)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和創(chuàng)造性研究成果,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她研發(fā)新型疫苗、診斷制劑等生物制劑48項,企業(yè)轉化36項次。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fā)表論文300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53篇。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6)、首屆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2017)。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第一2項,第二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6項(第一3項)及其他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以第一完成人獲新獸藥注冊證書8項,主要完成人獲新獸藥注冊證書14項。獲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47項(轉化30項)、轉基因安全證書4項、國家重點新產品2項。主持制定行業(yè)、地方標準40項。
近幾年對華中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教授金梅林來說是科研收獲頗豐的幾年。
憑借在動物傳染病病原致病機制和新型防控技術研究等領域取得的突出成績,她榮獲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憑借“我國重大豬病防控技術創(chuàng)新與集成應用”研究項目,她和團隊還摘取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對此,她一直感恩,稱這些獎勵是同行和前輩對自己的鼓勵。為這份鼓勵,她會將自己多年持續(xù)的鉆研和創(chuàng)新進行下去。
為國為民 打響戰(zhàn)役——“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這是一份看似平常,實則關乎國計民生的事業(yè)。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養(yǎng)殖大國。遍布的家禽、牲畜不僅為人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必需品,餐桌上的美味,更是廣大養(yǎng)殖戶的經濟來源。但很多人或許并沒想過,它們的健康其實事關人類健康,百姓安居樂業(yè)。
動物疫病對養(yǎng)殖業(yè)的危害最為嚴重,它不僅會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和畜產品損失,危及幾億中國農民的收入;而且很多人畜共患病會通過各種途徑傳播給人,從而給人類健康帶來巨大的危害。做好動物防疫工作不僅能保護動物健康,促進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更能保護人體健康,確保食品安全、環(huán)境安全、公共安全乃至社會的穩(wěn)定。
難怪有人如此形容:“如果說農業(yè)是國民經濟的基石,畜牧業(yè)是這一基石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動物防疫就是重中之重”。還有人說:“動物防疫工作,是衡量一個國家動保事業(yè)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甚至代表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經濟發(fā)展實力。”
對金梅林來說,她所從事的事業(yè)就是這樣一份承載著光榮使命任務的事業(yè)。為此,她哪怕再苦再累,都愿意傾力付出一生——
1980年,北大畢業(yè)生金梅林回到了武漢,成為華中農業(yè)大學(以下簡稱華農)動物醫(yī)學院一名普通的教研工作者。從此開啟了她夢想實踐的征程。
30多年過去,當年的小姑娘果然不辱使命,在自己認定的領域里打下了一片天空。她和研究團隊在人獸共患傳染病流行病學、致病機制研究,新型疫苗與分子診斷制劑創(chuàng)制,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yè)化等方面不斷取得創(chuàng)新性突破,多項成果填補了國內外空白。
雖然一直低調處事,金梅林這幾十年來所做的工作在業(yè)界有目共睹。不管是禽流感、豬鏈球菌感染,還是甲型H1N1流感……這些年來,農業(yè)畜牧、衛(wèi)生防疫領域里打響的一場又一場 “戰(zhàn)役”里,都少不了她和團隊的身影??刂埔咔椋炀葥p失,雷厲風行……金梅林,在大眾心中留下的一直是“鐵娘子”“巾幗精英”的形象。
但她似乎非常不喜歡這些別人冠予她的稱謂。相比這些稱號,她更喜歡別人將她稱之為“成熟的科技工作者”。讓她能夠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tài),踏踏實實做事。
這樣一名女子,偏偏執(zhí)著在“戰(zhàn)火”頻發(fā)的畜牧衛(wèi)生防疫事業(yè)里。
上世紀末,豬痢疾疫病傳入我國,1980年剛入華中農業(yè)大學工作的金梅林一頭扎進這項研究,一干就是8年,她和她所在的團隊率先分離到豬痢疾短螺旋體,確診了其在我國的流行;提出免疫診斷結合藥物凈化的策略,有效地控制了該病流行;因此她獲得1987年農牧漁業(yè)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獎項。通過此項目的歷煉,她開始了科研之旅。
此后的若干年里,她堅持病原學、流行病學研究,從臨床診斷、病原的確認到疫病防控技術和產品開發(fā)。在全國累計檢測病料20.3萬余份,血清樣品42.3萬余份,分離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禽腺病毒等菌毒株4.12萬余株。完成600余株菌毒株的基因組測序,發(fā)現豬鏈球菌新的耐藥水平轉移元件,揭示豬鏈球菌和副豬嗜血桿菌的喹諾酮類耐藥分子特征,為疫病防控提供了大量病原學基礎數據??刂聘必i嗜血桿菌病是全球性的難題,她攻克細菌高密度培養(yǎng)等技術,研制出首個副豬嗜血桿菌病滅活疫苗,獲新獸藥注冊證書和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2000年,我國多地爆發(fā)豬細小病毒“流產風暴”,從確定流行病因的分離鑒定到研制豬細小病毒病滅活疫苗并獲得新獸藥注冊證書至產業(yè)化生產推廣應用,將系統(tǒng)防控技術用到實踐有效降低了該病的發(fā)生;之后研制成功豬細小病毒疫苗,獲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期間系統(tǒng)研究了豬偽狂犬,研制出滅活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均獲國家新獸藥注冊證書。“偽狂犬病鄂A株的分離鑒定及分子生物學與綜合防治研究”獲200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2名)。
隨著人畜共患病的危害性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金梅林也開始致力于這方面研究。
1997年底,全球首宗禽流感在香港爆發(fā),造成5名兒童及1名女子死亡。為防止病毒蔓延,香港有關部門將全港130萬只活雞全部銷毀。因傳言病毒由內地傳入,港府停止進口內地禽畜。感染人數直線上升,令港人聞雞色變。經濟蕭條,人心惶惶。
2000年豬場采樣示范
濕地監(jiān)測采樣
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頒獎現場
彼時,金梅林正好在香港中文大學醫(yī)學院合作,親眼目睹和親身經歷了禽流感的肆虐和危害,從此認定了自己未來的科研方向。她放棄了優(yōu)厚的待遇,提早結束合作協議,于1999年底回到華農,開始著手禽流感防控技術的研究。
通過對流感病毒生物學特性研究和大量序列分析,在此基礎上發(fā)掘流感病毒特異性分子診斷標識,研發(fā)出110株能識別禽(豬)流感病毒特異性表位的單克隆抗體。最終成功研究出24種系列快速抗原及抗體檢測技術,開發(fā)出具有自主產權的商品化試劑盒,并解決了試劑盒大規(guī)模制備中的關鍵技術瓶頸,包括首次研制成功基層現場“欄圈邊”使用的流感病毒乳膠凝集快速檢測試劑盒,可在1~3分鐘內獲得診斷結果;研制出特異性高、操作簡便的免疫膠體金快速檢測試紙條,其敏感性是國外同類產品的8倍;率先建立了禽流感乳膠凝集的抗體檢測新方法,可快速現場對抗體水平進行評估等。研究成果“禽流感檢測試紙條”獲國家四部委聯合頒發(fā)的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獲2007年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5年6月下旬,四川資陽等地相繼發(fā)生不明原因“怪病”,致使204人感染、38人死亡。疫情發(fā)生后,衛(wèi)生部和農業(yè)部緊急派出聯合專家組到當地了解病因,控制疫情。金梅林作為專家組成員,憑借多年在一線積累的經驗,鎖定病因為豬鏈球菌病,為迅速控制疫情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整個暑假期間,她三進三出四川盆地,深入疫情發(fā)生地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努力切斷傳播途徑,在疫情發(fā)生地加強健康和疾病相關知識宣傳……很快,疫情得到了控制。雖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金梅林并沒有止步于此,而是痛定思痛著眼于長遠未來:作為一名親歷者,她清醒地意識到要盡快建立自主產權的系列快速檢測方法和手段的重要性。在四川疫情處理工作還沒結束的時候,她就已經開始著手安排校內學生開展相關方面的研究。這是一條漫長的攻堅路。在隨后的研究中,她帶領團隊基于豬鏈球菌病人獸共患導致中毒樣休克綜合征,自主創(chuàng)新研究出了防控豬鏈球菌疫苗7種,其中豬鏈球菌三價滅活疫苗,免疫保護力達90%以上。原創(chuàng)性的構思了免疫蛋白質組學技術對豬鏈球菌進行系統(tǒng)篩選和鑒定,獲得針對不同血清型通用的保護性抗原,研發(fā)出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在國際上率先研究出豬鏈球菌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研究了區(qū)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抗體的ELISA鑒別檢測試劑盒,篩選出抗細菌感染的TREM-1等效應分子,為開發(fā)免疫增強劑和治療性制劑奠定了基礎等。相關研究成果于2013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9年初,“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大爆發(fā),緊迫的防控形勢下,金梅林和她所在的團隊又一次被寄予厚望,聚焦在眾人前。他們頂住壓力,迅速帶領團隊開展豬流感防控技術攻關,揭示病原致病機制,發(fā)掘診斷標識,篩選出抑制流感病毒復制和具有開發(fā)潛力的的抗病毒因子包括miRNA、ISG;成功研制出我國首個豬流感病毒H1N1亞型滅活疫苗和豬流感病毒H1N1亞型檢測試劑盒,其中豬流感病毒H1N1亞型滅活疫苗對H1N1亞型H1N2、甲型H1N1流感具有交叉保護。該疫苗問世結束了國內無流感疫苗可用的歷史,填補了國內空白。該項研究成果后來獲得2015年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憑借上述這些重要研究成果,她和團隊獲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在其他重要禽病的預防控制方面,金梅林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如鴨腸炎病毒的傳播嚴重影響?zhàn)B鴨業(yè)的發(fā)展。她率先利用細菌人工染色體、基因編輯等技術構建鴨瘟病毒載體,研發(fā)鴨瘟病毒—禽流感病毒二聯、鴨瘟病毒—禽流感病毒—鴨坦布蘇病毒三聯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后3天對禽流感攻擊可獲得100%的保護率;運用桿狀病毒系統(tǒng)高效表達禽腺病毒等免疫原性蛋白,形成病毒樣顆粒,能提供堅強保護力。
無論是對針對系列動物疫病,還是針對人畜共患病展開的研究及防控工作,金梅林已經數不清自己參加了多少場突發(fā)的“戰(zhàn)役”。這幾十年做下來,一場仗接著一場仗地打,雖然馬不停蹄,日夜兼程,但疫苗防控的任務依然任重道遠,面對征途中的艱難險阻,帶著強烈的奮斗熱情,這位內心堅毅、倔強的女子打定主意:只要認定的,再苦再累,她都會甘之如飴。這大概就是因為“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吧。
2016年獲何梁何利獎
部分獲獎證書
科技創(chuàng)新 執(zhí)著鉆研——把分子故事“講圓”
“科學上,人類的進化史就是與病原微生物斗爭的歷史。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日漸復雜,病原微生物的問題也越來越凸顯。地球萬物,大千世界,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魔法師’,總是在人們面前展現出不停的變異。兩者相互抗爭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科學問題,值得我們不斷地去探索?!毖杂尚纳诮鹈妨值男闹?,她所探索的科學謎題就像是“一幅悠長的歷史畫卷”“一個待挖掘的神秘故事”,值得她用一輩子去探索。
聽金梅林講她的學科,特別像是一堂由淺入深的“科普故事”,引人入勝。
“具體到學科,我們想要把病源的問題解決,有兩個角度要去探索,即從病原本身和宿主細胞兩方面著手。眾所周知,細胞是生命的最小基本單位,那么,它在構成大的生命體的過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病原和宿主細胞在接觸的一剎那,分子細節(jié)方面究竟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我們希望把這里面發(fā)生的‘故事’講清楚。”金梅林喜歡將她和團隊在病原分子機制研究方面的工作稱之為“對分子故事的探索”。她說:“這個故事非常有意思,對我來說研究清楚就是一個享受?!?/p>
帶著興趣和愛好,金梅林的探索都是建立在對病原分子機制探尋的“深挖糾底”之上。
譬如她帶領團隊通過持續(xù)研究動物流感病毒演化規(guī)律,在流感病毒HA、NA、NP、NA、NS1、NS2基因遺傳進化以及重要基因片段功能研究的基礎上,發(fā)現了病毒入侵、復制新模式及致病分子機制。因此,她在動物流感方面的研究發(fā)表SCI論文63篇(J.Virol和IF5.0以上22篇)。
通過連續(xù)10年的系統(tǒng)研究,她帶領團隊證實了豬鏈球菌血清2型為優(yōu)勢血清型,其主要毒力因子表型陽性與高毒力顯著相關。鑒定96個與毒力、調控、入侵相關基因,發(fā)現并闡述了新毒力相關因子參與致病的機制;揭示了豬鏈球菌基因組具有“開放性”的特點,細菌在活躍地獲得遺傳元件而進化;發(fā)現耐藥基因水平轉移對耐藥性的獲得具有重要影響等。
除此之外,她還帶領團隊自主創(chuàng)新研究出一系列豬鏈球菌防控新技術。相關成果國內同行專家評價達到國際先進,豬鏈球菌研究方面發(fā)表SCI論文數量在全球名列前茅(Web of Science)。
經統(tǒng)計,金梅林多年來已發(fā)表論文300篇,其中SCI收錄153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SCI論文106篇。她還是愛思唯爾旗下的全球最大的同行評議學術論文索引摘要數據庫連續(xù)3年評選出來的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正因為心懷責任和夢想,不知不覺,金梅林就走了那么遠。而且伴隨著她和團隊研究的日漸深入,一個又一個故事也越講越“圓”。
“立足國需”“創(chuàng)新”“前沿”一直以來都是金梅林及其團隊科研的亮點。譬如在2016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我國重大豬病防控技術創(chuàng)新與集成應用”這一項目中,他們針對豬病這一危害我國養(yǎng)豬業(yè)的第一“殺手”,其在防控中存在基礎研究薄弱、防控技術與產品滯后、現有防控手段不足,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而導致的疫病頻發(fā)及混合感染造成的復雜發(fā)病形勢,提出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疫苗研發(fā)新思路及新方法,建立了疫苗分子設計、創(chuàng)制與產業(yè)化的技術體系,研制出防控重大豬病的多聯多價滅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22種,其中豬流感、副豬嗜血桿菌病、豬萎縮性鼻炎等滅活疫苗,豬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亞單位疫苗和豬圓環(huán)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為國內首創(chuàng);研發(fā)出23種檢測試劑盒,豬流感、豬鏈球菌病的診斷制劑也為國內首創(chuàng)。她連續(xù)3個“五年計劃”(2001-2015)主持“863”計劃豬偽狂犬等病毒病和細菌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研發(fā)基因工程疫苗23種,獲轉基因安全證書4項。形成了基因操作、疫苗開發(fā)、產品推廣三位一體創(chuàng)新平臺,為新型疫苗的拓展、降低抗生素使用起到了科技先導作用。
研究搬下高閣,惠及民生是金梅林及其團隊至始至終堅持的方向。也正因為秉持這一理念,才讓他們開啟了難上加難的“第三階段”——堅持成果產業(yè)化、規(guī)模化,且推廣應用。深度結合養(yǎng)殖戶所需,為他們提供一整套綜合、個性防控服務!而這,也是他們多年深入一線,應養(yǎng)殖戶之急需,為他們獻上的一份貼心“大禮”。
從最初的基礎科研,到防控系列手段及工具的研究、開發(fā)、應用,再到體系的綜合集成創(chuàng)新……金梅林和她的團隊正用他們特定的方式,將一個又一個“分子故事”講圓。而當終點顯現,意味著他們新的起點又將來臨。這就是一個無止境的探索旅程,但因為有興趣和責任感牽引,所以金梅林表示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情系三農 幽幽吐芳——綻放在“最后一公里”
2001年,為了將所得的科研成果更好地推向產業(yè),金梅林和她所在的團隊創(chuàng)建了產業(yè)化、成果轉化孵化平臺。作為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她邁開了成果轉化“第三段征程”的關鍵一步。有了相應的孵化平臺,金梅林將成果摘下枝頭,惠及三農的夢想終能成真。
產業(yè)轉化孵化平臺自成立以來,獲得27個國家新獸藥證書,5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27項國家發(fā)明專利,其中豬偽狂犬病基因工程活疫苗(HB-98)在國內同類產品市場占有率為第一,經臨床和生產廣泛、長期應用,深受用戶歡迎。副豬嗜血桿菌病滅活疫苗、豬鏈球菌病三價滅活疫苗等國內首創(chuàng)和圓環(huán)病毒滅活疫苗、豬乙型腦炎活疫苗等國內領先的疫苗均產自該平臺。近20年的口碑沉淀,產業(yè)化基地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美譽,作為平臺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的金梅林感到無比的欣慰。
為推動成果轉化、產業(yè)化,解決畜牧養(yǎng)殖業(yè)的需求,金梅林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埋首基礎研究的同時,她也不停地在思索和實踐如何讓成果真正地為農民所用,多年總結認定唯有務實和創(chuàng)新。她說:“現在的基層用戶和養(yǎng)殖戶對于疫病防控檢測技術及產品的效果有著自己的判斷和要求。通過將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與傻瓜的技術相結合,能讓廣大普通的基層工作者和養(yǎng)殖戶在現場就能便捷、快速地檢測疫情,“早、快、嚴、小”地將疫病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而且它還要是價廉物美,以滿足產業(yè)或行業(yè)的需求”。
目前臨床上新病多發(fā),老病新傳,多病原共感染的問題嚴重,安全高效的疫苗乃是保障養(yǎng)殖健康,食品安全的重要工具。金梅林帶領團隊研制成功了H1亞型豬流感滅活疫苗、豬鏈球菌三價滅活疫苗、豬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二聯亞單位疫苗等新型疫苗,這些成果代表了疫苗研制的國際先進水平和發(fā)展趨勢,推廣應用后,極大地提高了中國重要動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經濟及公共衛(wèi)生意義。
與此同時,金梅林還牽頭預防獸醫(yī)學科建設了多個產學研技術創(chuàng)新平臺,立足一線,促進高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的順利轉化,不斷創(chuàng)新診斷試劑和疫苗研發(fā)新思路、新工藝,推進了動物生物制品向精準型的提升。多年來,她先后主導并參與多項生物制品工藝創(chuàng)新和新產品開發(fā),建立了兩座動物疫苗和診斷制劑GMP產業(yè)化生產基地,帶領團隊研究開發(fā)出新產品48項,其中36項轉化企業(yè)已實現產業(yè)化生產并在全國推廣應用,相關工作促進了產品結構的調整。她和團隊研發(fā)的疫苗和檢測試劑盒在30多個省、市(區(qū))應用,產生了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了讓廣大養(yǎng)殖戶用好產品,深入一線提供持續(xù)、有針對性的服務,幫助他們解決臨床應用中遇到的系列問題。在豬病防控技術創(chuàng)新與集成應用的過程中,金梅林及其團隊與全國500余家規(guī)?;B(yǎng)豬企業(yè)、上萬家中小型養(yǎng)豬場建立了技術聯盟和服務,構建了一個綜合的防控技術體系,培訓基層專業(yè)技術人才40余萬人。科研成果在全國廣泛推廣應用,市場占有率很高。
沒有依靠國家項目資助,他們成功創(chuàng)建了的成果轉化“孵化器”,將自主創(chuàng)新的科研成果產業(yè)化、規(guī)?;?、市場化。在金梅林的極力推動之下,相關研究成果同時向社會轉化,轉化成果30余項次,促進了企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實現了社會和經濟效益雙贏。因為在相關領域的杰出成就,金梅林兩次獲湖北高校十大科技成果、中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優(yōu)秀成果獎。未來她還希望綜合利用生物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動物養(yǎng)殖、食品安全、生態(tài)環(huán)境提供更為先進的高效產品及優(yōu)質的技術服務。
通過20多年發(fā)展,如今金梅林所在的團隊在綜合防控體系的全鏈條建設上形成了一套獨立完整的轉化、生產和市場化體系,源源不斷地輸出高質的產品和服務??蒲信c產業(yè)因此得以駛入良性互動的“快車道”。雖然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寶貴的時間,親手將產業(yè)化平臺一步一步親自建立起來,金梅林為此無怨無悔。
當一個接一個的科研碩果飛下枝頭,走進百姓家,金梅林拼搏的身影也留在了大眾的心中。她的研究生感嘆:“實驗室總有金老師忙碌的身影,她的燈光總是亮到深夜,最后一個熄滅,即使節(jié)假日也如此”。若干年來“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和投入,已經形成了她的習慣,她身邊的親人由衷地感嘆“梅林是為科研而生”。
2016年實驗室全家福
盡管工作很勞累,但金梅林一直致力于保持自己內心的“一泓清泉”。如今,她也在盡力把自己對于事業(yè)的這份態(tài)度,凝練的經驗感悟,帶動團隊,傳給下一代。她一直信守著“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校訓,堅持教書育人,在華中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動物科學專業(yè)首次開設出基礎性課程“細胞生物學”,她所教授的“動物傳染病學”獲評為湖北省精品課程。在基礎性課程和應用性課程講授過程中,傳遞著頂天立地的育人理念,體現了她寬厚的知識功底。
作為預防獸醫(yī)學學科帶頭人,金梅林所帶領的學科在科研、教學、人才培養(yǎng)、平臺建設、產業(yè)開發(fā)、技術推廣在本領域和相關行業(yè)、產業(yè)均有一定影響力。建設農業(yè)部獸用診斷制劑創(chuàng)制重點實驗室、動物疫病防控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支撐平臺10余個,為人才培養(yǎng)和學科建設奠定了基礎。“我希望他們的應用實踐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研究之上”,而這也是她多年基礎與應用研究并重的原因。夯實基礎之上的應用產業(yè)全鏈條開發(fā),跨越才顯游刃有余。
就是這樣一個在風雨歷練中豐滿羽翼的女子,才更清楚自己內心想要做的是什么。終身致力于所熱愛的科研事業(yè),既是興趣愛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金梅林也有自己的偶像——女科學家屠呦呦,她說羨慕屠先生這么多年能夠樸實無華、心無旁騖地去做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心懷蒼生默默奉獻,功到自然成。而這也是她畢生追索的目標。湖北有句地道的土話叫“he起來干”,這正好與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擼起袖子加油干”、2018年新年賀詞“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的倡議有著異曲同工之意。對一生追求實干的金梅林來說,生命不息,戰(zhàn)斗也不止,而她迎接未來的只有一個字,那就是——干!不求聞達于世,但求無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