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麗
閱讀是人們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所謂歷史閱讀題解析能力,指的是學生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從特定的史料中獲取有價值的歷史信息,通過加工整理,形成較為科學、準確地認識史料深刻內涵的能力。材料閱讀解析題是中考歷史的主要題型之一,所占的分值比例較大。因此,教師要通過史料分析,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拓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與思維空間,并使學生逐步具備獲取信息、掌握信息及獨立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就必須要進行專項訓練,做好這類題型解題思路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備戰(zhàn)、決勝中考。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對中考歷史材料閱讀解析題的解題能力呢?
一、教師要讓學生掌握考點的基礎知識,在課堂中進行史料教學,促進學生歷史材料閱讀解析能力的積累與發(fā)展
基礎知識是做答好材料分析題的基礎,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才能看懂材料,才能做好材料分析題。在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這里說的“歷史信息”,其承載的方式就是各類的歷史材料,也包括歷史的原始資料。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讀通讀活教材。因而,考試要取得好成績,平時吃透課本知識就顯得相當重要和必要。但還要清楚地認識到要實施和達成這一教學目的,僅僅依靠歷史教科書中的課文敘述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充分運用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歷史資料。
二、教師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掌握歷史材料閱讀解析題的提問方式及解答技巧,培養(yǎng)學生掌握有效的解題方法
我通過二十多年的反復實踐,結合日常教學的積累,現將歷史材料閱讀解析題解題方法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總結,望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總體上來看,歷史材料閱讀解析題可以分為四大類型:文字型(文言文、現代文、外文翻譯等);數據型(數字表格、餅狀圖、柱狀圖、曲線圖等);圖片型(文物圖、漫畫、地圖等);混合型(文字、數據、圖片等的綜合)。各類歷史材料閱讀解析題的解答,總體上可分為四個步驟:一是讀懂材料;二是審清題目;三是分析材料;四是規(guī)范答題??梢愿爬椤耙蛔x二找三析四答”。
1.“讀”:解題的基礎。讀材料、讀問題,帶著問題去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讀材料。
① 閱讀內容:材料題都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設問部分。在閱讀材料的時候,找出關鍵詞句。一定要注意讀全,也就是不能忽視材料的標題、注釋、出處這些內容。這些說明性文字,它們往往能夠提供材料的時間、國別、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給學生某種暗示和引導,這些內容有時也會成為關鍵提示,是學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應該給予足夠重視,不可漏讀。
② 閱讀順序:先讀設問,以掌握題目設置的要求,帶著問題閱讀材料,這樣既節(jié)省閱讀材料的盲目性,也節(jié)約時間。
2.“找”:解題的關鍵。找材料中與設置問題相關的部分,找材料和教材知識相關的部分,找材料與材料之間的聯系。
(1)找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要先在設問部分找出關鍵詞,然后帶著關鍵詞再去材料中找相應的關鍵詞句。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分析,結合相關的知識信息,對號入座,對問思答。材料閱讀解析題的設問表述一般有三類:①“根據材料……”,說明答案在材料中,這就是考察學生的概括、提煉信息能力。②“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答案部分在材料中,這就是考察學生理解、提煉能力。③“結合所學知識……”,材料只為引出問題,這就是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找材料與教材的相聯點:“材料在書外,答案在書內”,我們要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與教材的史實、觀點相聯系,宏觀上把握命題意圖,明確解題思路。
(3)找材料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一般情況下,每道材料題都有一個主題,而每一個材料都是圍繞這個主題來設計的。只要圍繞這個主題,確認材料涉及的內容,對課本知識進行遷移,我們便不難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3.“析”:解答的核心。分析材料中找出來的關鍵詞、關鍵部分和教材中的知識點中有哪些是考察的對象。
① 閱讀完全部的材料之后,分析材料之間的聯系。
② 分析題干問題之間的聯系。
③ 根據分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圍繞材料的中心,并和課本的相關知識進行遷移掛靠,便會很容易找出符合題干問題答案的知識點。
4.“答”:解題的落腳點。準確、規(guī)范、有序的回答才是解題的最終目的。
① 問什么答什么:緊扣題意、論從史出。做到觀點和材料的統(tǒng)一,不要脫離材料,隨意發(fā)揮,答非所問。
② 注意語言簡明扼要、條理清晰、書寫工整。
③ 使用書面語言答題,少說大白話。要讓學生注意材料閱讀解析題對回答的要求是貴精不貴多。
④ 看分值,注意設問的分值,通過分值來決定用幾點或幾個字來回答(注: 材料分析一般是一分一點)。分值大的,回答要詳盡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簡潔些。
總之,教師只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答題技巧,再做歷史材料閱讀解析題時就會輕松自如了。除上述方法外,教師應加強課堂訓練,讓學生學會從歷史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要讓學生對相同類型的知識進行橫向中外歷史比較、中國史縱向比較。要選擇不同的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歷史資料運用能力的測試。要建立錯題檔案庫,對其易錯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反思、總結從而達到提升。教師還要通過布置作業(yè)、練習,指導學生反復進行專項強化訓練,鞏固解題思路與方法的運用。我們相信,只要教師長期堅持實踐,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歷史材料閱讀解析題的解題能力,一定能提升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