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稱贊語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社會語言現(xiàn)象,在推進人際交往中起著十分顯著的積極作用,被稱為“社交潤滑劑”,如何得體地稱贊及應答是一個人交際能力的體現(xiàn)。稱贊語在英語和漢語中都有其相對應的表達方式,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能夠恰到好處的使用,將會有效拉近雙方的距離,起到很好的溝通交流的效果。然而語言與文化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和溝通媒介,是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本文旨在通過英漢語中稱贊語及應答語的語言模式對比研究,探討文化價值對語言的影響,從而說明語言與文化水乳交融的關系,只有以共同的文化知識為背景,才能得體恰當?shù)剡\用語言,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困難和障礙。
【關鍵詞】稱贊語 語言 文化 一帶一路
一、稱贊語對比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期間,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構想。作者認為在建設“一帶一路”的進程中,要將文化交流與合作作為重要舉措,積極發(fā)揮文化的橋梁作用和引領作用,通過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不同領域、階層、宗教信仰之間的文化交流,增進互信,實現(xiàn)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在開展文化交流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不同語言之間存在著文化差異,加強對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研究和對比性分析,有效減少或避免不同價值觀等造成的誤解和尷尬也是十分必要的。
稱贊語作為一種積極的人類言語交際行為,在增進友誼、加深情感交流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確而恰到好處的使用稱贊語能促成我們達到預期的交際效果,但對比英漢稱贊語的使用可以發(fā)現(xiàn)有許多方面的差異,隨著“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來自于不同國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流將變得越來越頻繁,英語作為世界上應用范圍最廣的一門語言,正確地使用英語稱贊語在我們今后一個時期與“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的交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加強英漢稱贊語的對比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英漢稱贊語的不同適用場合分析
在稱贊的場合和稱贊內容方面,英漢表達基本類似,但是也各有不同。英語在表示稱贊時的幾種場合主要有:
1.日常寒暄,如:Hello Mary! How are you?You look really good today!
2.表達感謝,如:Thanks for the birthday present you sent me. Its so beautiful and suitable for me.You are so nice.
3.打開話題,如:Tom, you look terrific, are you going to date?
4.避免尷尬氣氛,繼續(xù)談話,如:...This furniture is really pretty, where do you get it?
在漢語中,這幾種場合也比較普遍,與之不同的是,漢語稱贊語通常在一些較正式場合或者初次見面時用來表達對于別人的敬仰之情。如大部分中國人在初次與外國人打交道時都會以稱贊的方式打開話題,如“你的中文真不錯”,這優(yōu)勢會使外國人感到對方在愚弄自己或者覺得這是一種未經思考的敷衍話語,其實是因為中國人是以“禮”出發(fā)的稱贊,而英語稱贊則講求“真”的原則。
在稱贊內容方面,英語中關于對個人外表的欣賞和評價,包括其外貌長相、穿著搭配、身材氣質等,都是一個經常被稱贊的話題。因為通常在英美文化中,個性的突出與施展是一種重要的價值觀。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個人個性化的東西或是外表性的贊美在異性之間是相當注意的,中國人更加注重對他人個人品質的贊美,尤其對女性各方面的贊美更是謹慎。其次,稱贊對象能否接納對方的稱贊內容也是跟各自社會文化緊密相關,己之蜜糖他之砒霜的案例時有發(fā)生,一種文化所被欣賞的話題可能就是另一種文化的禁忌。
三、英漢稱贊常見應答語的模式分析
在應答對方的稱贊時,英語和漢語也各自有不同的特點或模式。下面比較兩種稱贊語的一般應答模式:比如有人夸贊你的毛衣好看,英美人一般會回應“I am glad you like it.”或者“Thank you”而中國人更加傾向于轉移贊美目標,回答說:“我這個是五十塊錢買的”或者“我這是昨天買的”。再若有人夸你工作做的不錯,英美人一般會說:“Thank you”,而中國人則會說:“這是我們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边@兩組常見的稱贊應答語表明由于東西方各國的社會文化背景及社會淵源不同,其稱贊應答語的模式也是各不相同的。西方人趨向于接受,東方人更傾向于不正面承認。英語稱贊語的應答模式是因為“合作原則”,與其民族的禮貌、合作觀念密切相關。他們大方接受別人的贊美,只要對方稱贊的內容符合實際情況,這種應答模式既避免稱贊人的尷尬,也能避免和謙虛準則發(fā)生沖突,在不過度自我夸獎的情況下對別人表示認同。
與此同時,中國人對于稱贊的應答常做否定的表示。中國文化禮儀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自謙尊人”,一方面對自己要謙虛謹慎,另一方面對別人要尊敬贊揚,這是創(chuàng)造和維持良好人際關系的黃金法則,避免給人留下妄自菲薄,得意忘形的印象。所以有些話在漢語中很禮貌得體,但在與外國人的交流中卻可能起到相反作用。比如邀請客人來做客吃飯,中國人明明做了一桌豐盛的菜肴,但卻謙虛的說:“沒準備什么菜”,而外國人聽了可能會想:“沒準備好還請我吃飯”。西方人也注重對他人的禮貌恭敬,但并不像中國人那樣通過自我貶低來實現(xiàn),因此,了解彼此的社會習俗,得體的使用語言是十分重要的。
四、英漢稱贊語差異對跨文化交流的啟示
本文對稱贊語及其應答模式的分析表明,在英漢稱贊語中,人們在使用及回應方式方面有相通之處,但存在的差異也很多。這其中既有語言表達模式的差異,也有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認真學習和掌握本族語與目的語的各種異同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文化不通往往是雙方進行有效交流的最大障礙。面對英漢稱贊語及應答語的東西方差異,在跨文化交流中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我們要加強自身的語用意識,明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習俗會有不同的稱贊表達及應答。對方對你的稱贊是否誠懇,以及對方對你稱贊的回應是否接受,都是由特定語境所決定的。其次,我們要加強語言的實際運用與練習,在了解文化差異性的基礎上,互相理解,減少或者避免不同價值觀造成的誤解,使稱贊語真正起到增進友誼,加深情感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隨著東西方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人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的傾向于正面接受稱贊。
英漢稱贊語的差異表面上是語言表達方式的差異,實則是文化價值觀念的差異,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全面學習和了解不同語言在文化價值觀念上的差異對于任何一個跨文化交際者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下,我們要積極發(fā)揮文化的橋梁作用和引領作用,增進了解,盡量減少不同文明間的沖突和對抗,加強相互的理解與溝通。在于其他國家的跨文化溝通中,洞悉語言背后的外國文化,對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2]施加煒.漢英文化稱贊語對比分析[J].漢語學習,2000(10).
[3]鄒為誠.論英語稱贊語的交際模式[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0 (1).
[4]沈錫倫.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語言[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本文系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2017年創(chuàng)辦人基金項目,項目編號:SDXJ201719。
作者簡介:吳婷(1988.7-),女,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