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瑩瑩
從今天開始,川內每一條河流,有了歸屬,有了名字,她們將以河長之名,展開一段重生的旅程
每個四川人的故鄉(xiāng)記憶,都與一條河有關。
(一)
我的家鄉(xiāng)是四川眉山境內的一個小山村。一條不知發(fā)源哪里的小河一路從后山潺潺流下,世代以來,村里人沿著這條小河修宅建院,靠著這條小河灌溉良田。
小河一路奔流離開家鄉(xiāng),最終匯入岷江,這一條長江上游重要支流,也是省級十大河流之一,她養(yǎng)育了沿岸無數(shù)大城小鎮(zhèn),眉山就是其中一個。
家門口的這條小河有多小,小到我的父母都無法準確地叫出她的名字。但我在這個小山村度過的十年,大部分的童年以及故鄉(xiāng)記憶都由這條小河而生。
夏季蜀中多雨,小山村也不例外。一夜大雨過后,小河里的水通常會漲到成人膝蓋高度,與水量同時增加的,還有河里的魚蝦。一到夏季河水稍漲,村里的孩童便三五成群,褲腳挽到最高,捉魚捉蝦,好不熱鬧。
在經年累月的相伴中,大人們更懂得小河的脾性。他們從來不擔憂河水會猛漲危及到莊稼,到了枯水期,便在河中央用石頭推砌成一個小水壩,水壩里的水用來淘洗剛出土的花生、紅薯,或者用來灌溉附近的田地。靠這條河流在小村里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祖輩對這條小河的記憶更是有趣,爺爺常說,“夏天天熱了能下河洗澡,有時口渴了隨手捧一抔喝了也不怕拉肚子?!?/p>
十多年前,村里漸漸富裕起來,更多的村民把宅院修建在小河岸邊,越來越多的生活垃圾、農用垃圾不停地往河里丟棄,不時有動物尸體從上游沖下來,擱淺在淤泥內,散發(fā)出陣陣惡臭。河水日常深度也從漫過成人腳踝,再到腳背,現(xiàn)在已經沒人知道到底能到哪里——因為河水已經臟到無人愿意再把腳放進去。
(二)
對于每一個人,每一個城市來說,伴水而生,依水而存是亙古不變的定律。
十多年前,當我搬到城市,離家不遠的岷江代替了記憶中故鄉(xiāng)的小河。爺爺來城里小住時經常拉著我去岷江邊,他指著江水對我說,“以前這段河還可以通船,年輕時候村里的青壯年都去修過河堤,現(xiàn)在我們走的這一段河堤,就是我們當時修的?!?/p>
“一條大河波浪寬”——在爺爺?shù)挠洃浝铮航铀峭募钡?,眉山河段應該是可以通航的。我去翻新聞,果真如此。上世紀70年代,岷江干流成都(黃龍溪)—眉山—樂山航段具備通航能力,后因航道失去維護、取水灌溉分流等多種原因,全河段逐漸斷航。
而在我的記憶里,岷江水從來沒有李白詩中描寫的“夜發(fā)清溪峽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盛況,只有江堤上終年不敗的野草,以及常年枯水形成的河灘地,上面種滿了附近村民的花生、紅薯等農作物,還有好幾家養(yǎng)鴨場的鴨子,在快要見底的江面上形成一片片緩慢流動的白色區(qū)域。
“如果沒有岷江,就沒有澤被后世的都江堰,也就沒有物產豐饒,水旱從人的成都平原,沒有以三星堆為中心的長江上游奇異瑰麗的遠古文明,更不會有繁榮富庶的今天?!笔廊藢︶航纳鲜鲈u價并不為過。但是,一個個已經和即將建成的大壩,附近村民的農作物、生活垃圾、養(yǎng)殖場,一度讓岷江不再是原來的岷江了。
(三)
“千河之省”——這是四川被人熟知的一個美稱。據(jù)《四川省河湖名錄》顯示,四川全省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2816條。其中跨省河流有165條,跨市州河流251條,跨縣區(qū)河流409條,縣區(qū)內河流1991條。
近三千條大河以及無數(shù)條小河從盆地四周的青藏高原、大巴山、巫山、秦嶺等山脈奔流而下,如同大大小小的血管,沖積成沃野千里的四川盆地,并為之源源不斷地提供滋養(yǎng),造就了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某種意義上講,“千河之省”可能是一個更能代表四川的名字。
但是,伴隨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新老水問題交錯交織,一些河流污染、河道干涸、亂采亂挖、湖泊萎縮,一條條河流亮起“紅燈”。
值得慶幸的是,四川已經下定決心,要給每條河流健康的承諾,擦亮“千河之省”的招牌。
不久前,我又一次回老家,路過小河時,驚訝地發(fā)現(xiàn)河里的水已經被抽干,村民正在把河里的垃圾、淤泥被清運出來堆砌在河道兩旁,河邊還立著一個“河長公示牌”,上面記錄了這條小河的基本信息以及“河長”的姓名電話職責。
“河長上崗,水質變樣,挖淤泥、清河道,家鄉(xiāng)的河要變樣了!”村民們感嘆。
不止這條無名的小河,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這些孕育四川人民、城市、經濟、文化的大河都有了自己的河長;無論是干流河段、支流沿線,還是水庫湖泊、坑塘溝渠,每一片水面都有守護者、責任人。
以河長制促“河長治”,全面推行河長制戰(zhàn)役已經打響,河暢、水清、岸綠的美好圖景正在變?yōu)楝F(xiàn)實。
從今天開始,川內每一條河流,有了歸屬,有了名字,她們將以河長之名,展開一段重生的旅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