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橘皮(四兩,浸洗,去瓤) 甘草(二兩,為細末) 鹽(二兩半,炒)
上三味,先洗浸橘皮,去苦水,微焙,入甘草,同焙干,后入鹽。每早晨,嚼三兩葉子。通滯氣,大好。
治老人春時諸般眼疾發(fā)動。黃芪散。兼治口鼻生瘡。
黃芪 川芎 防風 甘草 白蒺藜(略炒,杵去尖,出火毒。以上各一兩) 甘菊花(三分,不得用新菊)
上凈洗曬干,勿更近火,搗為末。每服二錢。早晨空心、日午、臨臥各一服,干咽或米飲調下。暴赤、風毒、淚昏、澀、痛、癢等眼,只三服,三兩日,永效。內外障眼,久服方退。忌房室、毒物、火上食。凡患眼,切不得頭上針絡出血,及服皂角、牽牛等藥,取一時之快,并大損眼。
治老人春時胸膈不利,痰壅氣噎,及咽喉諸疾,黍粘湯方。
黍粘子(三兩,炒令香熟) 甘草(半兩,炙)
上為末,搗羅細末。每服一錢。食后、臨臥,如常點之。
夏時屬火,主于長養(yǎng)。夏心氣旺,心主火,味屬苦?;鹉芸私?。金屬肺,肺主辛。當夏之時,宜減苦、增辛,以養(yǎng)肺氣。心氣盛者,調呵氣以疏之。順之,則安。逆之,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盛夏之月,最難治攝。陰氣內伏,暑毒外蒸,縱意當風,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
惟是老人,尤宜保護。若檐下過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納涼。此為賊風,中人暴毒。宜居虛堂凈室,水次木陰,潔凈之處,自有清涼。
每日凌晨,進溫平順氣湯散一服。飲食溫軟,不令太飽,畏日長永,但時復進之??室孙嬎诿诇仫?、豆蔻熟水。生冷肥膩,尤宜減之。緣老人氣弱,當夏之時,納陰在內,以陰弱之腹,當冷肥之物,則多成滑泄,一傷正氣,卒難補復,切宜慎之。若須要食瓜果之類,量虛實少為進之。緣老人思食之物,若有違阻,意便不樂,但隨意與之。才食之際,以方便之言解之,往往知味便休,不逆其意,自無所損。
若是氣弱老人,夏至以后,宜服不燥熱、平補腎氣暖藥三二十服,以助元氣,若蓯蓉丸、八味丸之類。
宜往潔雅寺院中,擇虛敞處,以其所好之物悅之。若要寢息,但任其意,不可令久眠。
但時時令歇,久則神昏,直召年高相協(xié)之人,日陪閑話,論往昔之事,自然喜悅,忘其暑毒。細湯名茶,時為進之。晚涼方歸。
謹選夏時湯藥如后。
治老人夏多冷氣發(fā)動,胸膈氣滯噎塞,脾胃不和,不思飲食。豆蔻散。
草豆蔻(四兩,以姜四兩炒,香黃為度,和姜用) 大麥糵子(十兩,炒黃) 神曲(四兩,炒黃) 杏仁(四兩,去尖,炒熟) 甘草(四兩,炙) 干姜(二兩,炮制)
上為末。每服一錢。如茶點之,不計時候服。
治老人,夏月宜服,平補下元,明目。蓯蓉丸。
蓯蓉(四兩) 巴戟(二兩) 菊花(二兩) 枸杞子(二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鹽湯下二十丸。
治夏月暴發(fā)腹痛及泄瀉。木香丸。
輕好全干蝎(二十個,每個擘三兩段子,于慢火上炒,令黃熟) 揀好胡椒(三百粒,生) 木香(一分)
上件藥同搗為末,濕紙裹,燒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如患腹痛,每服十五丸,煎燈心、陳橘皮、生姜湯下;大便不調及泄瀉,每服十五丸,煎陳橘皮湯下。
治老人夏月脾胃忽生冷氣,心腹脹滿疼悶,泄瀉不止。訶子散。
訶子皮(五個) 大腹(五個,去皮) 甘草(半兩,炙) 白術(半兩,微炒) 草豆蔻(十四個,用面裹燒,令面熟黃,去面并皮用) 人參(去蘆頭,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少許,棗二個,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治老人夏月因食冷,氣積滯;或心腹疼痛等。宜常服方。
荊三棱(三兩,濕紙裹,煨熟透,別杵) 蓬莪術(二兩,同上) 烏藥(二兩) 益智(去皮,二兩) 甘草(三兩,炙) 陳橘皮(二兩,如烏藥,用厚樸亦得)
上為末。每服入鹽點之,不計時候,一錢。
治老人夏月,宜服三圣丸。祛逐風冷氣,進食和胃,去痰滯、腰膝冷痛。
威靈仙(凈洗去土,揀擇焙干,秤五兩) 干姜(二兩,炮制) 烏頭(二兩,炮制,去皮臍,秤)
上件為末,煮棗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姜湯下。
治老人夏月,宜服平補楮實丸方。駐顏、壯筋骨,補益元臟,療積冷虛乏,一切氣疾。暖胃,進酒食。久服令人輕健,此神效方。
楮實(半斤,輕杵,去白及膜,揀擇凈,微微炒) 鹿茸(四兩,茄子茸為上,其次亦得。凈瓦上炙,令黃色。如無,則鹿角屑代之,亦妙)大附子(四兩,炮,去皮臍,出火毒) 懷州牛膝(四兩,去蘆頭,酒浸二宿,焙) 紫巴戟(四兩,洗去心) 金釵石斛(四兩,去根,揀凈,細細切之) 川干姜(二兩,炮制,急于新水內凈過) 肉桂(二兩,去粗皮)
上件八味,為末。楮實子一味,用砂盆別研二日,令爛細后,旋入前藥末,同研拌令細勻,入煮棗肉同研拌得所,方入鐵臼杵二千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忌牛肉、豉汁。
治老人百疾。常服四順湯。
神曲(四兩,入生姜四兩,去皮,一處作餅子,焙干) 甘草(一兩半,炙黃) 草豆蔻(一兩半,先炮熟,去皮細銼用) 大麥糵子(二兩,炒香熟)
上件為末。鹽點之,一錢。
婦人年老,夏月平補血海,活血去風。五倍丸。
五倍子(二兩) 川芎(二兩,銼細) 菊花(二兩) 荊芥穗(二兩) 旋覆花(二兩)
上為末,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五更、晚食后,鹽湯、酒下十五丸。吃至半月,日覺見漸安,手足有力,眼目鮮明,進得飲食,大旺血海。請每一日三服,若見大段安樂,一日只吃一服,尤佳。
治老人脾胃弱,不思飲食,吐瀉霍亂。理中丸。
人參 甘草 干姜 白術(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服。
夏月消食和氣。橘紅散。
陳橘皮(一斤半,湯浸洗五、七度,用凈巾拭干后,用生姜五兩,取自然汁,拌橘皮令勻,腌一宿,焙干,稱一斤) 肉豆蔻(半兩) 甘草(五兩)
上先將甘草寸截,用白鹽五兩,一處同炒,候鹽紅色、甘草赤色為度,一處為末。如茶點之。
夏月平胃,補老人元臟虛弱,腑氣不順,壯筋骨,益顏容,固精髓。八仙丸。
澤瀉(三兩) 茯苓(二兩,去粗皮) 牡丹(三兩) 官桂(二兩)附子(三兩,炮,去皮臍) 生干地黃(八兩,洗干,杵) 山茱萸(四兩)
干薯藥(四兩,微炒,炙)
上事持了焙干,惟桂不焙,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或鹽湯下三十丸。
秋屬金,主于肅殺。秋,肺氣旺。肺屬金,味屬辛,金能克木。木屬肝,肝主酸。當秋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yǎng)肝氣。肺氣盛者,調呬氣以泄之。順之,則安;逆之,則太陰不收,肺氣焦?jié)M。
秋時,凄風慘雨,草木黃落。高年之人,身雖老弱,心亦如壯。秋時思念往昔親朋,動多傷感。季秋之后,水冷草枯,多發(fā)宿患,此時人子,最宜承奉,晨昏體悉,舉止看詳。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役其心神,則忘其秋思。
其新登五谷,不宜與食,動人宿疾。若素知宿患,秋終多發(fā),或痰涎喘嗽,或風眩痹癖,或秘泄勞倦,或寒熱進退。計其所發(fā)之疾,預于未發(fā)以前,擇其中和應病之藥,預與服食,止其欲發(fā)。
今布秋時湯藥如后。
治老人一切瀉利,七寶丹。此藥,如久患瀉痢,諸藥療不瘥者,服此藥無不瘥。若老人反脾泄滑,大宜服此藥。
附子(炮) 當歸 陳橘皮 干姜(以上各一兩) 吳茱萸 厚樸(以姜汁炙) 南椒(以上三味各半兩) 舶上硫黃(一兩)
上件七味,細銼,以慢火焙過,搗羅為末,與硫黃末同拌勻一處,煎米醋和作兩劑。卻以白面半斤,和令得所,亦令分作兩劑。用裹藥,如燒餅法,用文武火煨,令面熟為度。去卻面,于臼中搗三百下,丸如桐子大。如諸般瀉痢,以米湯下二十丸,空心,日午服;如患氣痛及宿食不消,以姜鹽湯下二十丸,空心日午服;如患氣痛及宿冷,并無忌。此方如神如圣,其效無及。
治老人乘秋,臟腑虛冷,滑泄不定。攝脾丸。
木香 訶子(炮,去核) 厚樸(生姜汁炙) 五倍子 白術(各等分)
上為末,用燒粟米飯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飲送下。
治老人秋肺壅滯,涎嗽間作,胃脘痰滯,塞悶不快。威靈仙丸。
干薄荷(取末,一兩) 皂角(一斤,不蛀,肥者。以河水浸洗,去黑皮,用銀石器內,用河水軟揉,去滓,絹濾去粗,熬成膏) 威靈仙(洗擇去土,焙干為末四兩)
上入前膏,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臨臥,生姜湯吞下。
治老人脾臟泄瀉,中心氣不和,精神倦怠,不思飲食。神授高青丸。
高良姜 青木香(各一兩)
上二味為末,煮棗肉為丸,桐子大。干姜湯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治老人秋后多發(fā)嗽,遠年一切嗽疾,并勞嗽痰壅。保救丹。
蛤蚧(一個,如是丈夫患,取雄者腰前一截用之。女人患,取雌者腰后一截用之) 不蛀皂角(二挺,涂酥炙,去黑皮并子) 干地黃(一分,熟蒸如餳) 五味子(一分) 杏仁(一分,去皮尖,用童子小便浸一伏時,入蜜,炒黃色) 半夏(一分,漿水煮三七遍) 丁香(少許)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日食前,一服五丸,姜湯下。
治老人膈滯,肺疾痰嗽。生姜湯。
杏仁(四兩,去皮尖) 生姜(六兩,去皮,細橫切之) 甘草(三分) 桃仁(半兩,去皮尖) 鹽花(三兩)
上以杏仁、桃仁、姜,濕紙同裹煨,砂盆內研極細,后入甘草、鹽,再研,潔器貯之,湯點服。
治諸般泄瀉不止,及年高久瀉。健脾散。
川烏頭(炮,去皮臍,三分) 厚樸(去皮,姜汁制一兩)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三合,生姜二片,煎至二合,熱服。并進二服,立止。
冬屬水,主于斂藏。冬腎氣旺,腎屬水,味屬咸。水克火,火屬心,心主苦。當冬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咸而增苦,以養(yǎng)心氣。腎氣盛者,調吹氣以平之。順之則安;逆之則少陰不藏,腎之水獨沉。
三冬之月,最宜居處密室,溫暖衾服,調其飲食,適其寒溫。大寒之日,山藥酒、肉酒,時進一杯,以扶衰弱,以御寒氣,不可輕出,觸冒寒風。緣老人血氣虛怯,真陽氣少,若感寒邪,便成疾患,多為嗽、吐逆、麻痹、昏眩之疾。炙煿煎炒之物,尤宜少食。
冬月,陽氣在內,陰氣在外,池沼之中,冰堅如石,地裂橫璺,寒從下起,人亦如是。故盛冬月,人多患膈氣滿急之疾,老人多有上熱下冷之患。如冬月陽氣在內,虛陽上攻,若食炙煿燥熱之物,故多有壅噎、痰嗽、眼目之疾。亦不宜澡沐。陽氣內蘊之時,若加湯火所逼,須出大汗。高年陽氣發(fā)泄,骨肉疏薄,易于傷動,多感外疾,惟早眠晚起,以避霜威。晨朝宜飲少醇酒,然后進粥。臨臥,宜服微涼膈化痰藥一服。
今列冬時湯藥如后。
治老人大腸風燥氣秘。陳橘丸(霍大使與馮尚藥同定此方)。
陳橘皮(去瓤,一兩) 檳榔(細銼,半兩) 木香(一分) 羌活(去蘆頭,半兩) 防風(去蘆頭,半兩) 青皮(去瓤,半兩) 枳殼(麩炒,去瓤,半兩) 不蛀皂角(兩挺,去黑皮,酥炙黃) 郁李仁(一兩,去皮尖,炒黃) 牽牛(微炒,杵,細羅,取末,二兩)
上為末,郁李仁、牽牛同研拌勻,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姜湯下。未利,漸加三十丸,以利為度。
老人有熱,壅滯不快,大腸時秘結,諸熱毒生瘡。搜風順氣,牽牛丸。
牽牛(二兩,飯甑蒸過) 木通(一兩) 青橘(一兩,去瓤) 桑白皮(一兩) 赤芍藥(一兩)木香(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丈夫酒下;婦人血氣,醋湯下。
解老人熱秘方。
大附子(一個,燒留性,研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
昔圣人詮置藥石,療諸疾病者,以其五臟本于五行,五行有相生勝之理也。榮衛(wèi)本于陰陽,陰陽有逆順之理也。故萬物皆稟陰陽五行而生,有五色焉,有五味焉,有寒熱焉,有良毒焉。人取其色味冷熱良毒之性,歸之五行,處以為藥,以治諸疾。順五行之氣者,以相生之物為藥以養(yǎng)之;逆五行之氣者,以相勝之物為藥以攻之。或瀉母以利子?;蛞孀右匝a母。此用藥之奇法也。
《經(jīng)》曰:天地,萬物之盜;人,萬物之盜。人所以盜萬物,為資養(yǎng)之法。其水陸之物為飲食者,不啻千品。其五色、五味、冷熱、補瀉之性,亦皆稟于陰陽五行,與藥無殊。大體用藥之法,以冷治熱,以熱治冷。實則瀉之,虛則補之,此用藥之大要也。人若能知其食性,調而用之,則倍勝于藥也。
緣老人之性,皆厭于藥而喜于食,以食治疾,勝于用藥。況是老人之疾,慎于吐利,尤宜用食以治之。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藥,此養(yǎng)老人之大法也。是以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今以《食醫(yī)心鏡》、《食療本草》、《詮食要法》、《諸家法饌》,洎《太平圣惠方》食治諸法,類成養(yǎng)老食治方。各開門目,用治諸疾,具列于下。為人子者,宜留意焉。
食治老人補虛益氣,牛乳方。
牛乳(五升) 蓽茇末(一兩)
上件藥,入銀器內,以水三升和乳合煎,取三升后,入瓷合中,每于食前,暖一小盞服之。
牛乳最宜老人。平補血脈,益心,長肌肉,令人身體康強潤澤,面目光悅,志不衰。故為人子者,常須供之,以為常食。或為乳餅,或作斷乳等,恒使恣意,充足為度,此物勝肉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