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冷霜
(贛縣區(qū)城關第四小學,江西贛州 341100)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注重朗讀的效果。教師在對學生朗讀進行指導的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更能讓學生在朗誦中領悟語言富含的情感;其次,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語速、語感,糾正正確發(fā)音,同時也可以學會運用更多方式將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最后,朗讀還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提升學生的文學審美素養(yǎng),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雖然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語文教學工作者把朗讀當作重要的教學手段,但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依然保留著教師占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存在幾個問題:一是教師在講授、學生在聽,課堂時間有限,學生朗讀的時間自然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學生對新課文中的生字都讀不準,而教師卻迫不及待地進行下一步的教學內容。二是教師對新課改提出的模式比較重視,而忽視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對于朗讀課文也只是走過場般通讀了一遍,根本不明白語言真正的內涵,更不理解在朗讀中需要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豐富情感,這樣的朗讀體現(xiàn)不出朗讀的內在價值。三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貪玩心、好奇心都比較強,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個體化差異。四是教師并沒有制定出具體的朗讀評價標準,這樣不能具體指出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自然不能根據學生的朗讀效果提出針對性方案,也不能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
1.研讀教材
教師在授課前對課文深入了解,認真解析文本并根據教材進行精心研究。教材是教學的重要依據,為教師工作提供了正確的指導方向。因為教師的責任在于“教”,只有對教材內容胸有成竹,才可以在授教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教師還要注意朗讀的關鍵是情感基調,每篇課文的題材不同、內容不同,情感基調自然也不同。因此,在朗讀中必須掌握好情感基調,它好比不同的樂曲需要不同的樂譜,只有所詮釋出來的情感與之相吻合才能達到深刻領悟。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從文中字里行間把隱藏的情感深度挖掘并融入自己的感情意識,這樣在朗讀中就可以做到深情飽滿,而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做到胸中有丘壑。
2.精心設計朗讀指導方案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朗讀方法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往往對很多事物保持較高的好奇心,同時該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語感的重要時期。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要針對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課文進行合理科學的設計。如,現(xiàn)代詩和古詩就應采取不同的音調、節(jié)奏、情感?,F(xiàn)代詩中有很多是抒情勵志的內容,在朗讀的時候往往偏重于深情婉轉;而古詩的韻味深遠,有節(jié)律,因此更注重節(jié)奏。比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的現(xiàn)代詩《大海睡了》,這首詩通俗易懂、語言優(yōu)美,要求學生在領會詩歌的感情上捕捉其深情的意象。因此,朗誦這首詩時,要學會運用豐富的情感意識,通過美妙的聯(lián)想深刻體驗其優(yōu)美意境,從而更好地理解詩意。
1.以讀為本
古語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弊x的書多了,自然而然就培養(yǎng)了鑒賞文章的能力,同時也積累了相關寫作經驗。教師需要把朗讀目標落到實處。對每篇課文要運用什么感情進行朗讀,采用什么方式進行朗讀,心中要做到一目了然。讓學生整體感知教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老師的范讀過程,在朗讀中語氣和情感充當了傳遞思想的橋梁,它不僅能快速引領學生進入語言的意境中,同時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感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東西,在語言中所飽含的深情、柔情、悲傷、快樂通過聲音進行巧妙的傳送,從而讓我們感知朗讀者的內心變化,在思想上與之產生共鳴,達到一種與文契合的境界。比如,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生動感人,在朗讀時要把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融入到語言情感中。在為學生們范讀時,讀到“老班長,您怎么不吃魚啊?”這一句時,我用了比較疑惑不解的語氣;“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說:‘吃過了。我一起鍋就吃,比你們還先吃呢?!痹谧x這句的時候,我也用手抹了抹嘴,同時用非常自然的口吻進行朗讀;而當讀到老班長已經奄奄一息時,微微睜開眼睛,頭一句話就說:“小梁,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了,你們吃吧!”因為事先做好了很多鋪墊,這一句讀得殷切悲傷,復雜情感隨著朗讀的進展在這部分得到升華,班里很多同學聽得非常投入甚至有的在悄悄抹眼淚。由此可見,把課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進行深度揣摩,就自然能把人物的高尚情懷用言語描繪得惟妙惟肖。
2.以問促讀
教師只有根據課文的目的要求對問題進行精心設計,才能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快速進入朗讀境界,進行熟讀深思。比如,用課外短文《我代表我的祖國》對學生們進行閱讀訓練時,由于我國這些年經濟得到了迅猛發(fā)展,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如果不做任何鋪墊,讓學生們對這篇文章進行充分理解就比較困難。因此,在朗讀前講解徐悲鴻生活的歷史背景和社會具體情況,然后思考這段短文的具體含義以及每一句話代表的意義。給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在朗讀時留意人物的內心變化,同時根據上下文的鋪墊順利完成了閱讀訓練題目。
3.多措并舉
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才能讓他們主動閱讀、主動體驗課文詮釋的思想、主動揣摩作者的心理變化,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做到有感而發(fā)。小學課文內容都非常豐富,不僅涉及了多種體裁,同時也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培養(yǎng)他們語文的基本素養(yǎng)。對于每種類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朗讀方法才能激起學生主動朗讀的欲望,讓他們主動體會朗讀帶來的樂趣,從主觀意識中認為朗讀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是一種值得做的事情,是能從中學到許多有用東西的事情,是能夠打開豐富閱讀知識大門的重要路徑,這樣他們才能投入到朗讀中,充分體驗朗讀帶來的特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