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為
臺灣地區(qū)縣市“九合一”選舉進入最后沖刺階段,各方競爭纏斗更趨激烈。
相較以往臺灣地區(qū)性選舉,此次選舉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將成為影響最后階段選情的重要因素。
(一)不滿藍綠政黨的中間選民基數(shù)似在擴大。臺灣政治選舉制度決定了藍綠政爭始終是主旋律,藍綠政黨各自形成了基本盤,長期以來所謂第三勢力難以在島內生存。但近年島內政治形勢變化快速,國民黨執(zhí)政8年并未完全贏取選民支持,反而讓島內民眾對國民黨逐漸失去信心。反觀民進黨,過去陳水扁執(zhí)政同樣導致許多選民離心離德,蔡英文上臺兩年多,很快陷入執(zhí)政困境,更讓選民難以信任。近年來,以柯文哲為代表的“白色力量”有所發(fā)展,讓島內選民更傾向于在藍綠以外尋求改變島內政治格局的力量。在此情況下,年底選舉中間選民成為更加重要的影響因素,多次民調也顯示,國、民兩黨支持度都始終在低位徘徊,不足三成,信任度同樣都跌至兩成多,超過四成選民不愿在選前表態(tài),說明更多選民對藍綠不滿,在選舉中觀望態(tài)度明顯。
(二)兩岸議題在臺灣地方性選舉中的影響較之以往明顯增大。歷次臺灣地方選舉更多聚焦內政、社會民生議題,派系組織動員,兩岸議題幾乎不在候選人炒作范圍內,更難成為影響選舉的重要因素。但在此次選舉期間,兩岸議題始終保持較高熱度,甚至成為一些縣市攻防的重要議題。這一方面是由于祖國大陸反“獨”促統(tǒng)工作持續(xù)開展,對臺灣民眾影響加大,另一方面則是蔡英文執(zhí)政導致兩岸關系持續(xù)僵局,兩岸許多交流交往受到阻滯,直接影響到臺灣民眾的生活,民眾對臺灣未來更是憂心忡忡,因此兩岸關系何去何從也成為選舉關心的問題。從實際選舉看,國民黨明顯加大打“兩岸牌”的意愿,多次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要改善兩岸關系,推動交流交往。在深綠選區(qū)高雄市,國民黨籍候選人韓國瑜都敢于主張若當選,會推動兩岸交流促進高雄經濟發(fā)展,這在近幾次高雄市選舉中極為罕見。
(三)候選人自身影響力在選舉中更加突出。長期以來,臺灣地方性選舉主要拼的是政黨品牌,組織動員能力,以及藍綠基本盤。尤其在藍綠基本盤差距較大選區(qū),候選人因素更是被淡化得很明顯,只要打著政黨招牌就有所謂“躺著也能贏”的說法。但本次選舉,在一些傳統(tǒng)藍綠差異較大選區(qū),反而出現(xiàn)了候選人憑借個人政治魅力、良好親民形象,沖破傳統(tǒng)藍綠格局的局面。比如國民黨長期執(zhí)政、藍大于綠的桃園市,民進黨籍鄭文燦上屆僥幸當選后,經過一任發(fā)展,獲得選區(qū)民眾廣泛認可,本次選舉幾乎取得壓倒性優(yōu)勢。在民進黨大本營高雄市,民進黨本以為毫無懸念,輕松勝選,未料韓國瑜硬是憑勤跑基層、親民形象獲得了不少高雄市選民認可,民調支持度穩(wěn)步升高,從最初四成以上的差距逐步縮小到一成左右,這在以往幾乎難以想象。在臺北市,柯文哲則是典型憑借個人政治魅力保持選舉領先的候選人,柯文哲既無政黨資源挹注,也無地方派系團隊支持,但在臺北市始終保持很高的人氣。在民進黨把持多屆的宜蘭縣,國民黨候選人也依靠個人實力保持微幅領先。
受兩岸關系大環(huán)境及蔡英文當局執(zhí)政困境影響,民進黨選舉面臨更多挑戰(zhàn),一些執(zhí)政縣市出現(xiàn)危機。國民黨獲得谷底回升,重新壯大的機會。為打壓政治對手,維系“一黨獨大”地位,蔡英文當局及民進黨千方百計,圖謀提升氣勢,拉抬選情。
一是加大政治清算國民黨、打壓統(tǒng)派?!安划旤h產處理委員會”認定“救國團”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凍結“救國團”全部56.1億元新臺幣資產?!包h產會”還將追查與“救國團”關聯(lián)的“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中國青年服務事業(yè)文教基金會”等。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黨產會”總共認定7個單位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凍結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總資產約724.4億元新臺幣。臺北地檢署指控統(tǒng)促黨涉嫌“接受中資”,突擊偵查統(tǒng)促黨總部、張安樂住所及其子張瑋辦公室,查扣相關材料,傳喚張安樂、張瑋等人出庭接受訊問,并以涉嫌違反“政治獻金法”“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對張氏父子“限制出境”。
二是蔡英文出訪過境美國,拉高政治聲勢。8月12日,蔡英文啟程開展所謂“同慶之旅”,出訪巴拉圭和伯利茲,共計9天8夜,去程過境美國洛杉磯,回程過境休斯頓,過境停留時間都超過24小時。同行的陳菊留在美國訪問,代表蔡英文走訪洛杉磯、舊金山、鹽湖城、菲尼克斯以及休斯頓等地。蔡英文、陳菊在美期間除了與美國有關人士交流兩岸關系、臺美關系外,還意在通過提高過境美國的待遇,彰顯政治能量,達到“出口轉內銷”的效果,助民進黨提振選情。
三是加大黨紀處罰,禁止黨員挺柯文哲。針對部分黨員挺柯問題,民進黨副秘書長徐佳青稱,自9月1日候選人正式登記后,將對所有違反黨紀的人進行處分。民進黨臺北市黨部已決定不提名公開挺柯的黨籍里長,姚文智發(fā)言人洪立齊也點名市議員高嘉瑜、市政府顧問周榆修與柯文哲走得太近,應主動退黨。民進黨此舉不僅針對挺柯的黨員,也意在震懾其他縣市黨員未全力支持黨籍候選人的問題,試圖通過強硬手腕整合黨內力量,一致對外。
四是在兩岸議題上,蔡英文當局不斷對祖國大陸逞強,對島內民眾大打“悲情牌”。就金門從祖國大陸引水問題,蔡英文當局污蔑攻擊祖國大陸“一手對臺粗暴打壓,一手刻意拉攏,軟硬兩手統(tǒng)戰(zhàn)分化,絕不會得逞”,聲稱從福建引水的成本、價格遠高于從臺中、高雄等地引水。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再拋所謂“務實臺獨”言論,聲稱其“所謂的務實臺獨,就是民進黨的臺灣前途決議文”。與此同時,借東亞青年運動會被取消問題,批評祖國大陸“干預、阻撓人民期待的活動,嚴重傷害兩岸關系,引發(fā)臺灣人民的不滿”,意在激起臺灣民眾“被打壓”的悲情情緒。蔡英文當局這些做法,本質上都是要操弄兩岸議題,激發(fā)島內民眾“反中、仇中”情緒,凝聚基本盤、吸引中間選民,分化藍營選民。
“九合一”選舉牽動島內政治生態(tài)演變和社會民意變化,島內各方全面展開輔選競爭,爭取最有利結果。從整體發(fā)展態(tài)勢和各方競選情況,基本可以觀察到選舉走向。
從島內民意變化角度看,國民黨打“兩岸牌”的有利條件增多。7月民調顯示,37%的民眾認同“九二共識”,高于不認同者,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和臺海和平穩(wěn)定的比例也明顯占據(jù)主流民意。今年以來,祖國大陸出臺“惠臺31條措施”,制發(fā)臺灣居民居住證,助推兩岸交流交往不斷擴大深化,島內民眾到祖國大陸發(fā)展意愿升高,對主張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國民黨而言相對有利。也要看到,民眾對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支持,并沒有完全轉化為對國民黨的支持,這是國民黨需要努力提升的方面。
蔡英文執(zhí)政困境加深,深刻影響民進黨選情,民眾對民進黨支持度大幅下滑,導致民進黨內悲觀情緒蔓延,不少地方候選人對是否與蔡英文“同框”都猶豫不決,擔憂被蔡英文當局拖累選情。同時,民眾對民進黨失望,并沒有完全轉為對國民黨的支持,更多民眾持觀望態(tài)度,對兩黨都不滿意。民調顯示,目前國、民兩黨支持度都在二成左右,難分上下,但不表態(tài)者、中間選民的比例升至五成,這些選民最后投票動向,直接影響選舉結果。
從6個“直轄市”方面看,民進黨在臺南市、高雄市、桃園市具有很大優(yōu)勢,基本能實現(xiàn)連莊。臺中市方面,國、民兩黨選情膠著,盡管林佳龍政績不佳,但國民黨候選人實力不強,民進黨仍有小幅領先優(yōu)勢。國民黨在新北市占據(jù)上風,侯友宜一直大幅領先蘇貞昌,目前蘇貞昌方面能夠攻擊對手的手段不多,未來翻盤難度很大。臺北市選情較為撲朔迷離,無黨籍柯文哲保持穩(wěn)定領先優(yōu)勢,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緊追其后,民進黨候選人姚文智也有一定競爭力,如果姚文智無法分流走盡可能多的綠營選票,柯文哲仍將很大可能當選。6個“直轄市”可能維持現(xiàn)有的“綠四、藍一、白一”結果。
其他16個縣市方面,民進黨有望守住基隆市、新竹市、彰化縣、云林縣、嘉義縣、屏東縣6個縣市,國民黨守住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臺東縣、連江縣5個縣市,還可能奪回嘉義市、澎湖縣、宜蘭縣3個縣市,將原來無黨傅崐萁執(zhí)政的花蓮縣轉變?yōu)閲顸h執(zhí)政。無黨籍陳福海可能連任金門縣縣長。
最終選舉的可能結果為,民進黨將有10個執(zhí)政縣市,較上屆減少3席,國民黨也有望達到10個執(zhí)政縣市,臺北市和金門縣仍維持無黨籍執(zhí)政。由于國民黨在分量最重的“直轄市”選舉中沒有實現(xiàn)突破,民進黨仍把持主要縣市,因此選舉結果可能是國民黨重新收復幾個縣市、氣勢有所回升,但民進黨仍維持“一黨獨大”、全面執(zhí)政的地位,島內政治生態(tài)“綠強藍弱”的格局難以根本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