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賾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 524094)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詳,是春秋末期到戰(zhàn)國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墨子是百家爭鳴之中墨家的開山鼻祖,其主要思想有“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jié)葬”、“節(jié)用”、“交相利”等,這些思想在當時的中國乃至后世的中國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在戰(zhàn)國之時,墨家同儒家一樣,都屬于當世顯學?!赌?非樂》是墨子在音樂方面所著的名篇,其中的“非樂”思想也是墨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墨子的“非樂”思想本身是關于音樂社會作用的一種另類詮釋,在那個百家爭鳴的光輝時代,可以說跟另一顯學儒家的禮樂思想針鋒相對。而在那之后,儒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荀子還專門寫過《荀子?樂論篇》來批駁墨子的“非樂”思想。在儒家禮樂思想的倡導者中,最重要的非孔子莫屬。孔子認為,音樂的社會作用主要有兩點:一是調和上下級關系,幫助統(tǒng)治者,建立仁政社會。二是進行自我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手段,助人修身養(yǎng)性。1而墨子的“非樂”思想則認為,音樂活動不符合天下萬民的利益,沒有實際性的作用,是應當被禁止的。
那么,究其根由,墨子的思想來源是什么呢?在《墨子?非樂》中,墨子開篇提出“仁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將以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為,不利人乎即止”的思想,墨子認為這世間一切形式的活動都應當以對天下萬民有利為第一要義,音樂當然也不應例外。而之后墨子認為音樂“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萬民之利?!币簿褪钦f在墨子看來,音樂在社會功能方面無論是對上還是對下,都無任何可取之處。故而墨子才會說:“為樂,非也!”
可以說,墨子僅用寥寥數言就直接表明了他“非樂”思想最基礎的立足點,那就是廣大下層人民的利益,并且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性的具體利益。在這種思想的基礎之上,墨子則是直接全方位的徹底否定了一切音樂活動。那么依現(xiàn)代的眼光看來,這種思想必然是有失偏頗的,也是非常脫離現(xiàn)實的。然而,如若能夠更加深入的剖析,“非樂”中的思想難道就真的毫無任何價值,沒有絲毫可取之處么?事實當然并非如此。
儒家的禮樂思想中,雖然充分將音樂的教化功能發(fā)揮了出來。但同時,禮樂思想本身也具有易于被封建社會的獨裁統(tǒng)治者利用這一重大弊端。而在墨子的“非樂”理念中,可以先將統(tǒng)治階層給排除,而后另最廣大的普通民眾位居于影響音樂的首要因素,這一點即便是放在現(xiàn)代來說,也具有相當的進步性,符合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道德觀與價值取向,足以為當今社會之明鑒。
縱覽全文,再細細品鑒,會發(fā)現(xiàn)墨子認為“今王公大人,雖無造為樂器,以為事乎國家……將必厚措斂乎萬民,以為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他非常犀利的批判了那種嚴重影響百姓生活以獲得音樂的行徑,這一點可以時刻提醒我們現(xiàn)代人,音樂雖可育人娛人,然切忌將其置于基本生活需求之上。否則到時本末倒置,就將會有禍患。而后墨子提出“民有三患……然即當為之撞巨鐘、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戚,民衣食之財,將安可得乎?即我以為未必然也。”這里則更加具體,更加突出的點明了這一點,引人深思。并且,雖然墨家與儒家很多思想都有巨大差異。但是很湊巧的是,墨家這方面的思想卻恰巧和儒家“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不禁感嘆大道萬千,殊途同歸。
此外,后面有一點說“今王公大人……其說將必撞擊之。惟勿撞擊,將必不使老與遲者……”這里其實很容易為人所忽略,因為在通篇論述宏觀格局的前提下,這里卻具體指出關于撞擊大鐘的人員配置,以及由此而來的一連串關于勞動力與生產力的觀點延伸。這非常的具有前瞻性,也非常容易被前后的論述所掩蓋。然而換一種角度,這里其實明顯體現(xiàn)出了一種音樂的實用主義,以及對于音樂演奏者的合理安排,若以這種角度來看,則是非常有實際意義的。
轉而向下觀之,又說道“昔者齊康公,興樂萬,萬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糠糟,曰:‘食飲不美,面目顏色,不足視也;衣服不美,身體從容丑羸不足觀也?!边@里其實顯著地體現(xiàn)出了一種那個時代對于音樂演奏的重視,以及為了配合音樂美,所需要顧全的方方面面。這已經表現(xiàn)出了一種成體系的表演模式,對于研究那個時代的音樂思想、音樂形式以及音樂表演體系是有相當高的價值的。
縱觀全篇,《墨子?非樂》其實將破壞正常生活的音樂行為擴大至了所有的音樂行為,現(xiàn)在看來這是十分荒謬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將范圍縮小,其實會發(fā)覺墨子在這里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那就是:音樂活動的正確存在形式是怎樣的。并且,同時也給出了一定意見,那就是音樂活動的存在,應當限定于一定的范圍內以及一定的人群內。同時還要注意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選擇,因為音樂一旦入耳,不同的音樂進入不同的人的耳朵會有千萬般影響,一音可安邦,一音可覆國。
其實,在深度研究“非樂”思想的時候,要明白這里的“樂”其實并非音樂本身,而是綜合立體的音樂活動,這樣可以避免理解過程中的局限性。2沒有了局限性,就會更容易從多角度,多視野,全方位的解析其思想。這種情況下,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就如有人研究“非樂”發(fā)現(xiàn)其中體現(xiàn)的節(jié)用思想十分適用于現(xiàn)代的女性消費市場等情況。
綜上所述,《墨子?非樂》本身理念雖顯偏激狹隘,但仍然對于今天的我們有其獨有的意義和啟示。當我們本身的研究理念推陳出新之后,才能夠更加深入的發(fā)掘許多潛藏的信息與價值,才能夠更加透徹的解析其思想與其中不經意間透露出來的細節(jié)。
時代在變遷,思想在躍進,而在那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如《墨子?非樂》這般的經典名篇數不勝數。而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并非因其年深日久,而是在于其深邃的內蘊,無窮的智慧,以及駁雜而有價值的的信息。人們在吸收這些信息,解讀這些經典的時候,若是能夠時常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思維,那么或許又能夠發(fā)掘許多潛藏的價值與意義給我們今人以啟示,我們的面前又將是一片海闊天空。這一點,《墨子?非樂》當可視為一個明證。
注釋:
1.王小俠.《淺談戰(zhàn)國時期音樂思想的對立——儒樂安世與墨子非樂》,《北方音樂》,2010年第4期第40頁.
2.王紹源.《墨子“非樂”思想新解》,《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3年8月第36卷第4期第1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