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24小時營業(yè)書店開始走入人們的視線,不論是夜讀的市民,還是流浪者和拾荒者,在這里都會得到耐心周到的招待。干凈整潔的沙發(fā),散發(fā)著墨香的書頁,都令眾多身不能至的圖書愛好者心向往之。竊以為,24小時營業(yè)書店的走紅,是因為書店在紛擾的城市生活中,為讀者們點亮了心底熄滅已久的夜讀之燈。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边@句古語放在今天仍然適用。當(dāng)今,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更注重的是精神追求。以《朗讀者》為代表的文化類節(jié)目的火爆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24小時營業(yè)書店便是在此背景下應(yīng)運而生的,這反映出了大眾品位的提高和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著實令人驚喜。
但最讓人驚喜的莫過于商家。在此類書店誕生之前,或許沒有人意識到夜讀群體的存在,也或許沒有人關(guān)心。是店家察覺到了這一特殊群體的需求,為他們提供了繁忙生活之余,讀書休息的場所和氛圍。如此體貼細(xì)致的行為,并非一句將心比心可以概括的。24小時營業(yè)模式,說起來輕巧,其背后的付出,又怎為外人理解?抽調(diào)值夜班的店員,安全問題以及利潤問題……眾多犧牲換來讀者的便利,如此誠意,豈不可貴?
誠意和創(chuàng)新固然可貴,更可貴的是店家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守。比起對實體書店的堅守,更讓人稱道的是對知識傳遞和文化傳承的堅守。在這方面,該店與日本的“一本書”書店可謂殊途同歸。因為不論是24小時營業(yè),還是森岡書店的只賣一本書,都是為了使讀者能夠更加關(guān)注書本身,延長讀者與書的接觸時間。二者皆是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巋然不動,堅守本心,更堅守對讀者的承諾。
或許有人說,夜讀的人中有很多是翻幾頁就睡著了,絲毫不能達(dá)到讀書的目的;更不用說流浪者和拾荒者了,他們大多只是為了找一個庇護所而已。但是,正如店員所說的:“哪怕他們只看一頁、只看一行……我們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只要有人注意到了這個書店,感受到了夜讀的氛圍,并因此加深了一分讀書的欲望,這個書店的存在就是有意義的——它為書籍貼上了溫暖的標(biāo)簽,使人們受到感召,走近圖書;為忘卻閱讀許久的人們,點亮了一盞讀書的心燈。
屹立在黑夜中的書店,猶如灰暗世界中的一座燈塔,指引人們追求新知,更指引人們放慢腳步,品味生活。畢竟夜讀的重點不在于夜,而在于讀;正如生命中許多事情不在于如何做,而在于去做。24小時營業(yè)書店教會我們,向那些沒有機會做的事情,邁出堅定的一步,也啟迪社會為市民的自我改進創(chuàng)造條件,哪怕是一丁點,也終究會如星星之火一般,形成燎原之勢。
讓我們學(xué)習(xí)24小時書店,為自己點亮一盞心燈,品味閱讀,品味生活;也為他人點亮一盞心燈,將愛與關(guān)懷,不間斷地傳遞下去,共同勉勵,讓燈光溫暖每一個人的心靈。
江蘇省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xué)姜有榮老師點評
本文系2017年高考優(yōu)秀作文,文章大開大合,說理不蔓不枝,恰如其分地表達(dá)了店家極具人文情懷的經(jīng)營理念:點一盞燈,溫暖自己,照亮他人。全文圍繞“為他人點亮心燈一盞”這一中心論點,立足社會的大背景,從“繁忙生活之余,提供讀書休息的場所”“知識傳遞和文化傳承的堅守”“為書籍貼上了溫暖的標(biāo)簽,使人們受到感召,走近圖書;為忘卻閱讀許久的人們,點亮了一盞讀書的心燈”三個方面逐層深入論證,條分縷析,層次清晰。文章說理嚴(yán)密,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維深度。
(編輯/張金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