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豐利小學 吳慶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各個學科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尋找更為高效的教育方法,建構學習效率更高的課堂。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如滿堂灌等,顯然已經(jīng)不再符合這一目標。在教師們的不斷探索下,“體驗式課堂”這一概念流行開來。相比于其他教育方式,“體驗式課堂”將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作為依據(jù),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在“體驗”中學習知識,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假設操作以及實踐活動,進行生活體驗、探究體驗以及應用體驗。
作為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數(shù)學這一學科知識的學習可以從生活中的某個情境開始,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到很熟悉,而且可以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形成更好的理解。
比如在教學“認識方向”這一節(jié)時,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幫助學生對方向進行了認識。首先,我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場景,“同學們,我們來想一下,太陽每天升起來的地方是不是一樣的呢?”學生們聯(lián)想早上起床的場景,走在上學路上的場景,并回答道:“是一樣的。”通過以上兩個場景,學生的生活體驗就得到了激活,我繼續(xù)補充:“是的,我們應該都聽過‘日出東方’‘旭日東升’這樣的成語,那么同學們告訴我,太陽升起的方向是哪個呢?”學生們齊聲回答:“東方。”我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4個方向,分別是東、西、南、北,這4個方向將東方作為參照都可以很快找出。那么當你面對東方時,與東方相對的方向是哪里呢?”學生道:“西方。而且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蔽夜膭顚W生道:“非常好,那么大家再回憶一下,操場在教室的哪個方向呢?”學生們認真思考,并作答:“在西邊?!蔽以賳枺骸靶iT口在操場的哪邊呢?”學生再答:“東邊?!睂W生們回答得都很順利。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創(chuàng)建與生活相關的情境,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激活生活體驗,從而更快更好地對新知識形成正確理解和認識。
數(shù)學也是一門需要進行動手操作的學科。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假設,并通過動手操作加以驗證。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鍛煉思維能力,激發(fā)探索興趣,強化探究體驗。
比如在教學“三角形的三邊關系”這一節(jié)時,我主要為學生講解了三角形三邊關系的相關知識,但我并沒有直接將知識點羅列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究相關的規(guī)律。首先,我向學生提問:“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三角形的組成和形狀,那么是任意三條線段都可以圍成三角形嗎?要怎么判斷呢?”學生們拿出我事先準備好的木棍,并猜想線段長度不同時,對應的情況應該也不相同。有的學生拿出了2cm、3cm和4cm的木棍,發(fā)現(xiàn)它們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學生又將4cm的木棍替換成了5cm,卻發(fā)現(xiàn)此時已經(jīng)不能拼成三角形了。學生又將5cm的木棍換成了3cm,這時可以拼成三角形。學生又重新組合了一組木棍,分別是9cm、6cm和2cm,學生發(fā)現(xiàn),這一個組合也不能拼成三角形,將9cm分別替換成8cm、7cm和6cm,學生發(fā)現(xiàn)后面兩個可以拼成三角形。學生比較這幾組數(shù)據(jù)的規(guī)律,并歸納出:能夠拼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棍有這樣的關系:2+3>4,2+3>3,6+2>6,6+2>7,而不能拼成木棍的則是:2+3=5,6+2<9和6+2=8。最后學生總結道:“只有在兩條邊的長度和大于第三條邊時,才能拼成三角形。”我補充道:“而且是任意兩條邊?!睂W生們計算并驗證了我的補充的正確性。
不管是提出假設還是動手操作,對于學生而言,都是對其思維能力很好的開發(fā)和鍛煉。數(shù)學知識固然重要,數(shù)學思維更不應被忽視。假設操作對知識與思維進行了綜合,使學生強化了對二者的探究體驗。
如果說創(chuàng)設情境是“從生活中來”,那么實踐活動就是“到生活中去”。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可以使自己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揮作用。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應用體驗。
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時,我為學生組織了動手實踐活動。這一單元是六年級上冊的內容,這時學生對于小學數(shù)學知識已經(jīng)有了較好的掌握,生活經(jīng)驗也日益豐富。首先,我為學生設計了活動情景:“老師新買了一套毛坯房,需要讓其更宜居,大家要怎么幫老師裝修呢?”有學生回答:“要鋪設地板磚,還要買墻紙。”有學生問我,“老師,您家的房子是多大的呢?”我回答:“一室一廳,客廳是4m×6m×2.7m,臥室是3.3m×4.5m×2.7m。那么應用本單元的知識計算,地板磚、墻紙各要買多大的?”學生們很快就算了出來,“客廳和臥室只需在地面鋪設地板磚,也就是長方體底面的面積,分別是4×6=24(m2)和3.3×4.5=14.85(m2)?!绷硪粋€學生說:“不考慮門和窗戶的話,墻紙的面積也就是四個側面的面積,對客廳而言,應是4×2.7×2+6×2.7×2=54(m2),而臥室則是3.3×2.7×2+4.5×2.7×2=42.12(m2)。”還有學生說:“我們可以回家量一下門窗的大小,那樣門窗的面積也有了,計算結果也就更加精確了?!庇谑俏覟閷W生布置了這個任務以及調查地板磚和墻紙價格的任務,并要求學生給出預算。第二次課時,學生都圓滿完成了任務。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們使所學到的知識真正發(fā)揮作用,解決問題,不僅感受到了數(shù)學知識的奇妙,而且學習熱情更加高漲,這都是應用體驗帶來的效果。
總而言之,對于數(shù)學這一抽象復雜的學科而言,讓學生被動吸收、被動理解的方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的“體驗式課堂”,則因為其創(chuàng)設情境、假設操作、實踐活動等教育方法,激活生活體驗,強化探究體驗,鼓勵應用體驗的效果,使學生真正對數(shù)學知識以及數(shù)學思維形成認識和理解,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