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以詩投東坡者,朗誦之而請?jiān)唬骸按嗽娪蟹謹(jǐn)?shù)否?”坡曰:“十分?!逼淙舜笙?。坡徐曰:“三分詩,七分讀耳?!贝穗m一時(shí)戲語,然涪翁①所謂“南窗讀書吾伊聲”,蓋善讀書者,其聲正自可聽耳。
王沔②字楚望,端拱初,參大政。上每試舉人,多令沔讀試卷。沔素善讀,縱文格下者,能抑揚(yáng)高下,迎其辭而讀之,聽者忘厭。凡經(jīng)讀者,每在高選。舉子凡納卷者,必祝之曰:“得王楚望讀之,幸也?!比羧?,則善于讀者,不為無助焉。
[節(jié)選自宋·周密《齊東野語》]
【注】①涪翁: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黃庭堅(jiān),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②王沔:宋太宗年間官員。
這大約就是聲音的魅力。
一方面是王沔朗讀得好,聲音音質(zhì)好,另一方面漢語是表意文字,有的字本身就形聲兼?zhèn)?,文字畫面感?qiáng),朗讀只是一種激活。
借用產(chǎn)品包裝概念,良好的朗讀,就是一種包裝。良好的包裝,人見人愛,皇帝當(dāng)然也會(huì)喜歡的。
再延伸一下,翻譯也是一種包裝。鮮活的文字,同樣需要準(zhǔn)確而良好的翻譯,信達(dá)雅缺一不可。有人說,莫言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jiǎng),得益于葛浩文的翻譯,沒有葛譯,莫言不可能得獎(jiǎng)。
呵呵,中國許多有些想法的作家,都希望能找到葛浩文那樣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