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生
山東淄博
刻瓷是工藝陶瓷的一朵奇葩,它主要運用特制刀具在陶瓷釉面上進行雕刻、著色,制作畫面。是集繪畫、書法、篆刻于一身;墨、色、刀為一體的手工藝術,素有“瓷器上的刺繡”之稱。據(jù)史料記載,刻瓷最早出現(xiàn)于清代乾隆年間,是一門宮廷技藝。但它的萌生與遠古的甲骨刻字、青銅鑄雕、秦漢的刻剝玉、唐宋元明清的木雕、牙雕、石雕等裝飾技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檀稍诮夥徘耙驊?zhàn)亂險遭失傳,后在政府部門的重視下重新發(fā)展起來。到20世紀70年代,刻瓷在山東淄博復興起來,隨后以淄博為核心興旺發(fā)展。形成“世界刻瓷看中國,中國刻瓷看山東,山東刻瓷看淄博”的現(xiàn)狀。
刻瓷的主要工序就是刻刀在錘子擊打的作用下,在瓷器釉面上形成刀跡,通過運用刀痕的排列組合形成一定的刀法,不同的排列形成不同的刀法,不同的刀法表達出不同的藝術效果,給人不同的形象質感。刻瓷的過程就是根據(jù)畫面的整體結構,運用刻刀從點線面三方面著手,聯(lián)點成線,聯(lián)線成面。深深淺淺、虛虛實實,刀刀見痕,筆筆相連,形成“如折釵骨,如屋漏痕,如蟲蛀術”的一個工序過程。它把晶瑩堅硬的“瓷器味”與鋒芒銳利的“金屬味”揉和在一起,形成刻瓷工藝最顯著的特征—金石韻味。
所謂“金石”,一般指的是古文字,“金”既金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因為周以前把銅叫作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石”既石刻,有文字的石刻,最常見的就是碑銘墓志,還有動物骨骼、龜甲、玉器上的刻字也統(tǒng)一歸為石刻。我們把這些鑄在青銅器或者刻劃在石頭、骨頭的文字稱為金石文。金石味原指鐫刻在金屬、石料上的書畫韻味,它古樸、蒼勁、渾厚、凝重??檀膳c這些鑄在金屬上,刻在石頭上的藝術有共同之處,都是以刀代筆刻制。所以鑒賞一副刻瓷作品的好與次,首先要看的就是它是否具有金石文那種古樸、蒼勁、渾厚、凝重的氣韻,也就是所謂的金石氣韻。
要讓一副刻瓷作品具備金石氣韻,對刀法的要求很高??檀傻闹饕斗ㄓ校?)、垂直法:就是刻刀前端與瓷器表面垂直90度接觸,擊打后形成刀跡。這種刀法,大刀破斧,刀跡清晰,多運用在大面積的圖案刻制中。(2)、斜面法:就是刻刀與瓷面呈一定斜角接觸或用斜口刻刀,擊打后刀跡形成一邊深一邊淺的線條。多運用白描圖案的刻劃,讓畫面出現(xiàn)厚重感,不呆板。(3)、捻刀法:手指捻動刀柄或手腕旋轉刀柄雕刻出扇面形、放射形或羽毛形等塊面。經(jīng)過任意組合產(chǎn)生不同的肌理效果。運用捻刀法刻制出來的畫面刀法組合變化豐富,適合表現(xiàn)動物皮毛、山石、樹干和鳥類羽毛等質感。(4)、跳刀法:這種刀法就是刻刀與瓷器在擊打中移位,形成跳躍感覺,呈現(xiàn)疏密狀。(5)、打磨法:不用刻刀,只用金剛砂、砂棒和砂輪對瓷器的釉面進行打磨。這種方法多用于對人物面部、手部、和衣服等比較細膩的地方進行打磨。(6)、劃線法:用金剛石筆直接劃線,刻出來的線條粗細均勻、富有連貫性。如同中國畫白描線型中的“鐵線描”、“高古游線描”、“琴弦描”。這一方法多用在表現(xiàn)人物衣服、頭發(fā)、眉毛、手指輪廓和動物毛發(fā)。
其中垂直法、斜面法、捻刀法是刻瓷過程中最為主要的幾種刀法,是創(chuàng)作刻瓷作品的基本表現(xiàn)手法。這些刀法不是單獨使用的,而是根據(jù)畫面的需要,各種刀法相互穿插交替使用。選擇對的刀法,對畫面呈現(xiàn)效果關系重大,而好的刀法對刻劃畫面也至關重要。影響刀法的因素主要有這幾個方面:角度、力度、頻率、和速度。(1)角度:是指刀刃與瓷面的夾角。夾角越大刀跡越窄,夾角越小刀跡越寬。運刀時同時變換夾角,會形成寬窄不同的刀跡。(2)力度:指錘擊刻刀時的輕重程度。敲擊力度重則瓷面崩裂程度大,刀跡深而粗糙。敲擊力度輕,則刻出來的刀跡細且弱。瓷質釉面有軟有硬,每人是力氣也有大有小,根據(jù)情況用合適的力度去表現(xiàn)畫面。(3)、頻率:是指錘擊打刻刀的快慢程度。在刻刀運行速度不變的情況下,速度快刀跡間距就大,速度慢刀跡間距就小,兩者成正比。
多種刀法相互交替運用,不斷變換刻瓷的角度、力度、刻瓷頻率和速度,用不同的節(jié)奏,不同的力度,在瓷面上刻制出來的刀跡就不一樣,最終所呈現(xiàn)出來作品會有不同的效果。刀跡的粗細、深淺、輕重、疏密、齊整、錯落可使作品形成粗獷、細膩、剛勁、柔美等不同的質感;刀跡的曲直、方圓、虛實、斷連、頓挫、又能表現(xiàn)物體的堅硬、松軟、厚重、粗糙、光潔的質感??檀纱髱煻屏暲蠋熢谒摹犊檀伤囆g》一書里說:“刀法要表現(xiàn)出書畫藝術中的筆意、筆情、出筆力、筆法、筆韻、筆趣、以及墨的濃淡、干濕、虛實、斑駁、潑破。同時還要表達出金石篆刻的古樸、渾穆、簡潔、鈍拙、銳利?!碧岢隽说斗ㄔ诔尸F(xiàn)刻瓷作品的金石韻味時的重要作用。
要把刻瓷作品的金石韻味表現(xiàn)好,除了把刀法掌握好,重視董善習老師提出的刀法的角度、力度、頻率、速度因素外,還要求我們刻瓷作者在詩文、書畫、篆刻方面有一定的造詣、具備一定的靈氣和悟性。在深厚文化底蘊的烘托下,刻瓷工作者才能做出有思想深度的刻瓷作品。思想在藝術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工藝美術大師王一君老師就曾在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召開的學術會議上提出“沒有思想的藝術是沒有靈魂的,思想是藝術的核心點?!币炎髌纷龅酵趵蠋熕f的有思想、有靈魂,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胸中有畫,下刀有神。創(chuàng)作每副刻瓷作品,打稿之際,畫面的每一筆每一畫,每個勾勒,每條線條,每處轉折,每部分的疏密都在腦中安排好,何處起刀,何處落刀做到心中有數(shù),刻制時舉旗若定,依畫下刀,刀刀有神。
(2)、筆韻生動,刻劃有味??檀晒ぷ髡咭芽檀勺髌返慕鹗嵨侗憩F(xiàn)出來,必須要具備中國傳統(tǒng)書畫知識和篆刻知識。中國書畫講究筆墨講究氣韻生動、篆刻講究金石氣韻。掌握好這些方面的知識,把筆墨的氣韻表現(xiàn)出來,再和篆刻的金石氣韻結合,充分體現(xiàn)刻瓷刀法使刀跡既呈現(xiàn)書畫的筆墨韻味又有濃厚的篆刻風格,這樣就把刻瓷作品的金石韻味完好地表達出來。
(3)、刀法多變。中國書畫的筆墨講究虛實變化、濃淡相依、頓挫回旋、巧拙適度,富于節(jié)奏。刻瓷就是以刀代筆將中國書畫呈現(xiàn)在瓷器上的一個工藝過程。所以運用靈活多變的刀法,有虛有實,點、線、面結合,刀跡疏密錯落變化,刀刀見跡,筆筆相連,形成屋漏之痕,蟲噬之痕,充分展現(xiàn)作品的藝術效果。